黄精果聚糖同系混合物药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5776 阅读:2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以中草药黄精为原料的天然药物,该药物是由葡萄糖残基和果糖残基这两种单糖残基组成的果聚糖同系物的混合物。可作为治疗疱疹、流感、肝炎及爱滋病的药物,是一种高效低毒的天然抗病毒药物或先导化合物。(*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以中草药黄精为原料提取的天然药物黄精(Polygonatum sp)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中药,具有滋阴、补益的功效,《神农本草经》中有“久服轻身,延年不饥”的记载,历来被服食者视为“仙药”具有2000多年的用药历史。近年来对其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表明黄精具有多方面的功效,如降压、降脂、降血糖、抗衰老、强化免疫等作用,临床用于迁徙性慢性肝炎、肺结核、流行性出血热等多种疾病。黄精属(Polygonatum Mill)植物分布广泛,而我国尤以西南地区较多。《中国药典》(95年版)即收载了三种黄精(P.Sibiricum)、多花黄精(P.cytonema Hua)及滇黄精(P.kingianumColl et Hemsl)。对于黄精中的有效成分,尤其是其中所含的多糖成分,文献报道较少,仅有前苏联(今乌兹别克)学者对黄精属植物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涉及的种有P.polyanthanum(Bieb)(Khimiya Prirodnvkh Soedinenii,393-394,1982,英译本,下同。)P.sewerzowii(Khim.Pri.Soedi,576-5781982;15-20 1986;146-151 1986)以及P.rosem(Khim.Pri.Soedi,105,1986)。但黄精多糖的生理活性未见报道。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寻求一种高效低毒的天然抗病毒药物或其先导化合物。本专利技术的药物是由葡萄糖残基和果糖残基这两种单糖残基组成的果聚糖同系物的混合物,简称为PD。对PD的粗提、精制及纯度鉴定参见已提交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96117736.5)。对本专利技术药物PD精制品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糖含量为100%,经元素分析,不含N、S、P。经基体辅助激光解吸质谱(MALDIS-MS)测定,平均分子量为3093.4.(参见附图6)。取PD精制品约20mg溶解于1ml 0.05MH2SO4置于1.5ml Epprndoff离心管中,冲氮密闭于60℃反应6hr后加入微量的固体CaCO3中和剩余酸,以薄层色谱检验。薄层色谱条件色层板采用硅胶G∶0.3M NaH2PO4.2H2O=1∶3调制。展开体系为乙酸丁酯∶吡啶∶乙醇∶水=8∶2∶2∶1(体积比)。上行展开2-3次,晾干后喷以苯胺-二苯胺-三氟乙酸显色后,晾干,在80℃下烘10min显色。PD水解物呈现出两个清晰的色斑,其中Rf值较大者(在上)为淡紫红色,Rf值较小者(在下)为灰兰色,分别与果糖、葡萄糖的标准品对应,如附附图说明图1所示。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PD多糖中葡萄糖残基的含量(参见张惟杰主编《糖复合物生化研究技术》94年淅江大学出版社),测定结果为PD分子中葡萄糖残基平均含量为2.8%(摩尔比)。称取30-50毫克PD溶解于15mM的NaIO4溶液中,室温置于暗处,间或振荡,每6-12小时取样稀释250倍在223nm处测定吸光度,随着高碘酸被消耗,吸光度逐渐下降,直至稳定值。结果见附表一由此结果可以推知该果聚糖中主要含有2→1或2→6连接,或二者并存。在上述高碘酸氧化液中加入3ml乙二醇中和过剩的高碘酸钠,然后加入KBH4(或NaBH4)室温避光反应24hr,用0.1M乙酸中和剩余KBH4,用大量乙醇沉淀出糖醇,所得糖醇按上述水解条件水解,采用纸色谱检测品。(附图2)展开体系正丁醇-乙酸-水=4∶1∶5显色剂2%KMnO4的NaOH溶液(0.1MNaOH)显色效果为淡紫色背景下呈黄色,随时间延长,渐渐褪色。产品中检出有甘油斑点(此步也可由气相色谱检测),证实糖链中由(2→1)或(2→6)连接或二者并存,结果与高碘酸氧化相符。红外光谱(附图3)PD多糖的IR图呈现明显的呋喃聚糖的特征,其中811cm-1是呋喃环C-H变角振动,876cm-1附近是次甲基的横向振动,而931cm-1则为呋喃环的对称伸缩振动,此三峰与吡喃环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参《糖复合物生化研究技术》)其它的谱峰归属如下3400cm-1O-H伸缩振动2800-2900cm-1C-H伸缩振动1650cm-1结晶水1400-1200cm-1C-H变角振动1200-1000cm-1C-O伸缩振动由IR谱可以得出,PD糖系--不含特殊官能团的呋喃聚糖。多糖的NMR谱(附图4)PD多糖的13C-NMR(100MHZ)谱图呈现出明显的β连接的呋喃型的混合型果聚糖的特征。其中106.23则是典型的(2→1)连接残基中的C-2的信号,而106.93则系(2→6)连接中C-2信号,其中106.66,100.81处的信号可归属为端基及分枝残基的异头碳信号。同时,83.24和66.17处的信号,亦可归属为取代糖基中C-5和C-6的信号,根据异头碳C-2和C-5之峰高之比,可推算出PD多糖中(2→1)连接与(2→6)连接之比3∶1。根据文献(Carbohydrate Res.235,1992,221-230:Acta ChemicaScandimavica 44(1990),158-160等果聚糖系列文献)对PD的13C-NMR谱峰做出试探性归属,结果见附表二。因葡萄糖基含量<5%,因此NMR图中未见有葡萄糖残基的碳原子信号。全甲基化分析采用Ciucanu等改进的方法。称量PD样品20mg左右,溶于1ml无水DMSO当中,完全溶解后,加入200mg左右粉末状NaOH,超声波浴或搅拌20min后,滴加碘甲烷0.5-1ml,反应体系中加适量水后,以氯仿萃取全甲基化糖,萃取液用水洗数次后吹干。在甲基化产物中加2MCF3COOH2ml,在70℃下水解3小时后,吹干,真空干燥。将干燥除去剩余CF3COOH的水解产物中加适量无水DMSO溶解,加30mg左右NaBH4在室温下搅拌还原过夜。反应液中逐滴滴加冰醋酸,至无气泡放出(中和过量的NaBH4)。向还原反应液中直接加入2-3ml 1-甲基咪唑(1-ethylimidazole)20ml醋酐,在室温下反应1hr后,加水分解过剩醋酐,冷却后用二氯甲烷萃取产物,萃取液水解后用无水NaSO4干燥,吹干备用。将所得产品用CH2CL2为溶剂即可进行GC-MS分析,结果如附图5所示。对应于tR=24.57min谱峰的质谱图与2,3,4-三-O-甲基-1,5,6-三-O-乙酰基葡萄糖的标准质谱图吻合很好,这是存在(→1-Glc-6→)的有力证据,即意味着存在非端基的葡萄糖残基,这可视为该多糖的一个特点,类似的结构也在同为百合科植物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var.Japonicum)中发现(Chem.Pharm.Bull.21,8 1806-1810,1973)。综上所述,推测PD多糖具有如下结构特征1.该多糖为混合型果聚糖,在以2→1线性连接为主的主链上有少量2→6连接,2→1连接与2→6连接之比为3∶1。2.该多糖平均分子量为3094,分子量分布在2000-6000之间。3.该多糖中含有少量葡萄糖残基,且葡萄糖残基以(→1-Glc-6→)方式存在。PD多糖中存在的一种多糖结构式简式Fruf Fruf2 2↓ ↓6 6Fruf Fruf2 2↓ ↓6 6Fruf-2→m→6-GlC-1→n←2-Fruf结构式 其中m+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果聚糖的同系混合物的药物,其特征具有如下的结构: *** m+n=2-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蒙义文秦强蒲蔷谭健王大元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