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56178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自行车,是将电池设置于车架坐垫的下方,而控制器则位于立管下端处。连接控制器与电池的电线是通过立管中的通道来连接控制器与电池。如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动自行车在外观上几乎看不到有电线外露,减少了电路发生问题。(*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更详而言之是指一种电动自行车
技术介绍
自行车,已从过去一般民众的主要交通工具,摇身一变成为目前十分流行于普遍 的休闲运动器材。在能源短缺、环保意识加强的今日,自行车又被推广成短距离的通勤工 具,以达节能减碳之目的。在中国台湾,夏天天气炎热,如果骑乘自行车去上班,到达公司后通常是满身大 汗,而一般的公司并未设置淋浴间,降低了民众骑乘自行车上班的意愿。自从电动自行车的 出现,又开启了消费者的另一种选择。电动自行车,是在自行车上加装电池、控制器、马达等装置。因此,早期的电动自行 车的车架与一般的自行车是不相同的,以装设前述的电池、控制器、马达等装置。在过去电 动自行车上未发展成熟的时期,电池是体积最庞大、重量最重的装置;如何安装电池于电动 自行车上是一个头痛的问题。一般安装电池的方式有如图1所示,在车架80上先安装一载物架82,该载物架 82延伸在后轮84的上方,电池86则固定在载物架82上。另一种方式为如图2所示,利 用一类似马鞍袋的电池袋90,装在载物架92上,电池94在存放于电池袋90中。无论前述的哪一种安装方式,电池都必须透过电线88,96连接至控制器98,而这 些电线88,96都是外露的状态,如此不但不美观,而且外露的电线容易会发生问题,例如 下雨造成电线短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自行车,连接电池与控制器 的电线不是呈外露的状态。缘以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电动自行车,具有一个车架、一个坐垫、 一个前轮、一个后轮、一个传动装置、一个电池、一个控制器以及一个马达,其中该车架具有 一前叉,枢设有该前轮、一后叉,枢设有该后轮以及一立管,顶端设置有该坐垫;该电池连接 至该控制器,该控制器连接至该马达,而该马达则连接至该传动装置。本技术的特征在 于该电池位于坐垫的下方,该控制器位于该立管上,而连接该电池与该控制器的电线则是 经由该立管中的通道连接该电池与该控制器。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其还包括有一电池袋,其中容装该电池。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其中,该电池袋具有一黏扣带,圈绕于该立管。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其中,该电池袋具有一连接件,将该电池袋固定于该坐垫。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其中,该电池袋具有一通口,该电线通过该通口与该电池连 接。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其中,还包括有一座管,一端连接该坐垫,另一端插入该立管的顶端,该电线由该座管的顶端进入该立管。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其中,该立管上具有一穿孔,该电线通过该穿孔与该控制器连 接。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其中,该穿孔被该控制器所覆盖。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连接电池与控制器的电线是位于自行车的立管中,电线 连接控制器的一端,直接被控制器所覆盖,而连接电池的一端则是位于坐垫的下方,受其保 护。因此,本技术中无外露电线会发生的各项不预期的问题,可确保电动自行车之正常 运作。附图说明图1为第一种现有电动自行车的示意图;图2为第二种现有电动自行车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显示电池袋与电池;图5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分解图,显示电线连接电池后,进入立管 的状态;以及。图6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分解图,显示由穿孔伸出立管,再与控制 器连接的状态。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车架12前叉14后叉16立管18上管20下管22握把24坐垫26前轮28后轮30前齿轮组32后齿轮组34链条36电池38控制器40座管42电池袋44开口46盖片48拉链50黏扣带52连接件54第一扣件56第二扣件60杆62通口64电线66连接端子68通道70连接端子72穿孔80车架82载物架84后轮86电池88电线90电池袋92载物架94电池96电线98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示详细说明如后。请配合图3与图4所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动自行车包含有一 车架10,由若干中空的金属管子(某些高级车款可能是以碳纤维制作车架)所构成,包含有前叉12、后叉14、立管16、上管18与下管20,一握把22、一坐垫24,设置于立管16的上 端、前轮26与后轮28,分别枢设于前叉12与后叉14、一传动装置,包括前齿轮组30、后齿 轮组32与链条34、一变速装置(未显示),用以改变前齿轮组30与后齿轮组32配合的齿 轮、一煞车装置(未显示)、一电池36、一控制器38以及一马达(未显示)。该马达一般是 设置于该车架10上,直接连接该传动装置的前齿轮组30,以驱动该前齿轮组30转动。该车 架10更具有一座管40,一端连接于该坐垫24,另一端则插入该立管16的顶端,供调整坐垫 24的高度。以上所述的元件与一般电动自行车相同,容不赘述其详细结构。本技术的特征在于还包含有一电池袋42,用以容装该电池36。请参阅图3 所示,该电池袋42的外端具有一开口 44,以一盖片46,利用拉链48,封闭该开口 44,内端则 具有一黏扣带50,另外在顶端设置有一连接件52的第一扣件54。该连接件52的第二扣件 56则固定于该坐垫24底端之二杆60上。该黏扣带50环绕于该座管40,而该连接件52的 第一与第二扣件54,56在相互结合在一起,以将该电池袋42固定于该车架10上,位于该坐 垫24的下方。该电池袋42的上端靠近内侧处具有一通口 62,该电池36的连接端子64可 由该通口 62伸出。该控制器38固定于该立管16接近下端处。一电线64,连接该电池36 与该控制器38。该电线64的大部分位于该立管16中的通道68,一端具有一连接端子66, 由该座管40的顶端伸出,连接该电池36的连接端子70。该座管40在该控制器38内侧处, 设置有一穿孔72,为该控制器38所覆盖;该电线64的另一端则由该穿孔72伸出,以连接 至该控制器38。通过此,电池36的电力可经由该电线64传递至该控制器38,而该控制器 38又连接至该马达,以控制该马达的运转状态。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举凡应用本技术说明书及申 请专利范围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理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内。权利要求一种电动自行车,具有一个车架、一个坐垫、一个前轮、一个后轮、一个传动装置、一个电池、一个控制器以及一个马达,其中该车架具有一前叉,枢设有该前轮、一后叉,枢设有该后轮以及一立管,顶端设置有该坐垫;该电池连接至该控制器,该控制器连接至该马达,而该马达则连接至该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池位于该座电的下方,该控制器位于该立管上,而连接该电池与该控制器的电线则是经由该立管中的通道连接该电池与该控制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电池袋,其中容装该电池。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该电池袋具有一黏扣带,圈绕于该立管。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该电池袋具有一连接件,将该电池袋 固定于该坐垫。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该电池袋具有一通口,该电线通过该 通口与该电池连接。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座管,一端连接该坐垫, 另一端插入该立管的顶端,该电线由该座管的顶端进入该立管。7.如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自行车,具有一个车架、一个坐垫、一个前轮、一个后轮、一个传动装置、一个电池、一个控制器以及一个马达,其中该车架具有一前叉,枢设有该前轮、一后叉,枢设有该后轮以及一立管,顶端设置有该坐垫;该电池连接至该控制器,该控制器连接至该马达,而该马达则连接至该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池位于该座电的下方,该控制器位于该立管上,而连接该电池与该控制器的电线则是经由该立管中的通道连接该电池与该控制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嘉祺
申请(专利权)人:泽桥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