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式湿度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48730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精度且机械性牢固的热式湿度传感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热式湿度传感器的检测元件(1),在硅或陶瓷等热传导率好的材料构成的平板基板上形成有隔膜(2)(桥梁结构部),在该隔膜(2)上设有温度检测电阻体(4、5、6、7)和以包围该温度检测电阻体的方式配置的发热电阻体(3)。而且,基于温度检测电阻体(4、5、6、7)的输出检测湿度。由此,缩小从隔膜(2)向平板基板损失的热对湿度计测带来的误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式湿度传感器,例如涉及在机动车那样的振动多的环境下使用的热 式湿度传感器。
技术介绍
作为湿度传感器,有利用根据空气中的水蒸气量而来自高温体的散热量变化的热 式湿度传感器(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8-184576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示的利用根据空气中的水蒸气量而来自高温体的散热量变化的热 式湿度传感器中,由于来自高温体的热沿着支承部因热传导而损失,从而存在计测误差增 大的课题。对于该课题,上述现有例中在硅基板形成桥梁结构,通过使所述桥梁结构体的支 承部狭窄,降低热传导带来的热损失。然而,当使所述桥梁结构体的支承部狭窄时,桥梁结构体的支承部的机械强度便 会降低。特别的在机动车那样的振动多的环境下使用的情况下,桥梁结构体的支承部的机 械强度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创立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精度且机械性牢固的 热式湿度传感器,由于从所述桥梁结构体的支承部的损失热不对湿度检测产生误差,从而 可以使所述桥梁结构体的支承部更牢固,即使在机动车那样的振动多的环境下也能使用。解决上述问题的本专利技术的热式湿度传感器的特征在于,具有温度传感器;发热 体,其在相互对置的两个发热位置发热,并在该两个发热位置之间具备所述温度传感器;湿 度检测机构,其基于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检测湿度。根据本专利技术,发热体的两个发热位置之间的温度通过向空气的散热决定,可以减 小从隔膜部(桥梁结构体)的支承部的损失的热带给湿度计测的误差。因此,可扩展隔膜 部的支承部而增加其机械强度,可以提供即使在机动车那样的振动多的环境下也能使用的 高精度且振动强的热式湿度传感器。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热式湿度传感器的检测元件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A-A,线剖面图。图3是图1的A-A’线截面的温度分布图。图4是第一实施例的热式湿度传感器的驱动电路图。图5是第二实施例的热式湿度传感器的检测元件的俯视图。图6是第二实施例的热式湿度传感器的驱动电路图。图7是第三实施例的热式湿度传感器的检测元件的俯视图。图8是第四实施例的热式湿度传感器的检测元件的俯视图。图9是第五实施例的热式湿度传感器的检测元件的俯视图。图10是第六实施例的热式湿度传感器的检测元件的俯视图。符号说明1、检测元件;2、隔膜;3、发热电阻体(发热体);4、温度检测电阻体;5、温度检测 电阻体;6、温度检测电阻体;7、温度检测电阻体;8、连接端子;9、连接端子;10、连接端子; 11、连接端子;12、连接端子;13、连接端子;14、绝缘膜;15、绝缘膜;16、平板基板;17、晶体 管;18、固定电阻;19、差动放大器;20、固定电阻;21、固定电阻;22、差动放大器;23、检测 元件;24、隔膜;25、周围温度检测电阻体;26、发热电阻体(发热体);27、发热体温度检 测电阻体;28、温度检测电阻体;29、连接端子;30、连接端子;31、连接端子;32、连接端子; 33、连接端子;34、连接端子;35、连接端子;36、连接端子;37、晶体管;38、差动放大器;39、 固定电阻;40、固定电阻;41、固定电阻;42、差动放大器;43、检测元件;44、连接端子;45、 连接端子;46、晶体管;47、发热电阻体(发热体);48、温度检测电阻体;49、温度检测电阻 体;50、温度检测电阻体;51、温度检测电阻体;52、发热电阻体(发热体);53、连接端子; 54、连接端子;55、连接端子;56、连接端子;57连接端子;58、连接端子;59、检测元件;60、 连接端子;61、隔膜;62、发热电阻体(发热体);63、热电偶组;64、热电偶组;65、热电偶组; 66、发热电阻体(发热体);67、连接端子;68、连接端子;69、连接端子;70、连接端子;71、连 接端子;72、检测元件;73、连接端子;74、连接端子;75、连接端子;76、连接端子;77、连接 端子;78、连接端子;79、隔膜;80、温度检测电阻体;81、发热电阻体(发热体);82、温度检 测电阻体;83、温度检测电阻体;84、温度检测电阻体。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首先,通过图1、2、3、4说明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热式湿度传感器。另外,图1是第 一实施例的热式湿度传感器的检测元件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A-A’线剖面图,图3是图 1的A-A’线截面的温度分布图,图4是第一实施例的热式湿度传感器的驱动电路图。首先,通过图1、2说明本热式湿度传感器的检测元件1的构成。检测元件1在由 硅或陶瓷等高热传导率的材料构成的平板基板16上形成绝缘膜14、15,通过从背面蚀刻平 板基板,在绝缘膜14、15的下部形成空间,在平板基板16形成隔膜2。隔膜2是由绝缘膜 14、15构成的薄膜的架桥结构体,因为绝缘膜14、15的热传导率小,所以隔膜2有作为绝缘 膜的功能。在隔膜2形成有加热到规定温度的环状发热体即发热电阻体3和在被发热电阻体 3包围的内侧作为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检测电阻体4、5、6、7。发热电阻体3由以包围温度检 测电阻体4、5、6、7周围的方式连续配置成矩形状的4个直线状部分3a 3d构成,设有直 线状部分3a和3b的位置以及设有直线状部分3c和3d的位置分别成为将温度传感器夹设 于其间且彼此对置的两个发热位置。另外,发热电阻体3是多晶硅薄膜、钼薄膜、镍合金薄膜、钼薄膜等做成的电阻器, 通过通电流而发热,并且根据电阻器的温度使电阻器自身的温度变化。另外,温度检测电阻体4、5、6、7也是多晶硅、钼薄膜、镍合金薄膜、钼薄膜等做成的电阻体,利用这些温度检测电阻体4、5、6、7的电阻值根据温度而变化,检测温度检测电 阻体4、5、6、7的配置场所(中间位置)的温度。温度检测电阻体4、5、6、7构成桥式电路(温度检测机构),在发热电阻体3的内侧 可以检测发热体3附近的温度和发热体3内侧的中央的温度的温度差。在此,将一温度传 感器即温度检测电阻体4、7配置为比另一温度传感器即温度检测电阻体5、6更靠发热电阻 体3的直线状部分3b、3d。另外,发热电阻体3通过连接端子8、13与外部电连接,由温度检测电阻体4、5、6、 7构成的桥式电路经由连接端子9、10、11、12与外部电连接。其次,说明本实施例的湿度传感器的基本动作。在本湿度传感器中,将发热电阻体 3加热至规定温度。加热温度越高,对于湿度的灵敏度越高,但是发热电阻体3劣化,因此, 300 500°C为合适。当将发热电阻体3加热至规定温度时,图1的A-A’线截面的温度分布为图3所示。 即,发热电阻体3的配置场所(发热位置)的温度保持为一定,由发热电阻体3包围的内侧 的温度通过向空气的散热而温度降低,形成图3所示的温度分布。另外,因为向空气的散热根据空气中的湿度的量变化,因此,通过根据温度检测电 阻体4、5、6、7检测此温度分布的变化,可以抽出对应于湿度的信号。另外,温度分布的计测 通过由温度检测电阻体4、5、6、7构成的桥式电路检测配置温度检测电阻体4、5、6、7的4处 的温度的温度差。在此,温度检测电阻体4、7配置于发热电阻体3附近,温度检测电阻体5、6配置于 被发热电阻体3包围的部分的中央附近,根据被发热电阻体3包围的部分的温度分布的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式湿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温度传感器;发热体,其在相互对置的两个发热位置发热,并在该两个发热位置之间具备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检测机构,其基于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检测湿度。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本昌大中野洋半泽惠二山田雅通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