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向按压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36956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方向按压开关,包含一底座、一与底座相组接的上盖,以及设置于底座内的一接点单元、一操作体、一接触片及一弹性组件。接点单元包括设置于底座的底壁上的一共同接点、一第一接点、一第二接点及一第三接点,操作体包括一外露于底座且供操作移动的按压部、一设置于底座内的作动部及一连接按压部与作动部的颈部,接触片具导电性且连接于操作体的本体底面,并包括与操作体连动的一左可动接点及一右可动接点,通过操作移动操作体的按压部,使得左可动接点与右可动接点其中一者可与共同接点接触,而另一者可与第一接点、第二接点与第三接点其中一者接触以形成不同的导通回路,并且操作体可通过弹性组件回复原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开关,特别是涉及一种按压开关。
技术介绍
以往的按压开关,如公开于台湾专利I242225号(申请案号093133697)的多方向输入装置,以及台湾专利M297600号(申请案号095201606)的动作切换装置。前者是由一下部壳体、一上部壳体、一操作体、一滑动片及一受扭螺旋弹簧所构成;后者则由一基座、一导电片、一金属弹片、一控制盘、一复位弹簧及一金属盖体所构成。基本上两者的构造大致相同,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分属两者的滑动片与金属弹片,以及受扭螺旋弹簧与复位弹簧是分设于操作体与控制盘的前后两面,导致一面组装完后需再翻至另一面组装,以致于在组装上较为麻烦,此外,由于结构的关系,两者的受扭螺旋弹簧与复位弹簧组装也较复杂费时,有鉴于此,按压开关尚有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容易的多方向按压开关。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便利的多方向按压开关。本专利技术多方向按压开关,包含一底座、一接点单元、一操作体、一接触片及一弹性组件。底座包括一底壁以及间隔地形成于所述底壁上的一左凹槽及一右凹槽;接点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壁上的一共同接点、一第一接点、一第二接点及一第三接点;操作体包括一外露于所述底座且供操作移动的按压部、一设置于所述底座内的作动部及一连接所述按压部与所述作动部的颈部,所述作动部具有一连接所述颈部的本体、一设于所述本体左侧且对应所述左凹槽的左按压突起、一设于所述本体右侧且对应所述右凹槽的右按压突起及一设置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颈部相反端且形成一凹穴的抵止部;接触片具导电性且连接于所述操作体的本体底面,并包括与所述操作体连动的一左可动接点及一右可动接点;弹性组件包括一部分外露地设置于所述左凹槽内且顶抵所述左按压突起的左弹性组件、一部分外露地设置于所述右凹槽内且顶抵所述右按压突起的右弹性组件及一设置于所述凹穴且用以顶抵所述本体的中弹性组件;通过操作移动所述操作体的按压部,使得所述左可动接点与所述右可动接点其中一者可与所述共同接点接触,而另一者可与所述第一接点、所述第二接点与所述第三接点其中一者接触,并且所述操作体可通过所述弹性组件回复原位。较佳地,所述底座还包括一形成于所述底壁上且位于所述左凹槽与所述右凹槽之间的轴槽,所述作动部还具有一设于所述本体底面且伸入所述轴槽的枢轴,所述接触片还包括一供所述枢轴穿伸的轴孔,通过所述轴槽与所述枢轴的相互配合,以限制所述按压部移动的路径。较佳地,所述作动部还具有二设置于所述本体底面的固定突起,所述接触片还包括二对应所述固定突起的固定孔,所述接触片通过所述固定孔卡于所述固定突起而连接于所述本体底面。-->较佳地,所述左弹性组件、所述右弹性组件与所述中弹性组件为螺旋形弹簧。较佳地,所述抵止部的凹穴内壁面设有一供所述中弹性组件卡置的球形接点。较佳地,所述接触片、所述接点单元、所述左弹性组件与所述右弹性组件位于同一平面上。较佳地,所述左弹性组件与所述右弹性组件的长度分别长于所述左凹槽与所述右凹槽的长度,以分别使两者的部分外露于所述左凹槽与所述右凹槽。较佳地,所述多方向按压开关还包含一与所述底座相组接的上盖,所述上盖包括一盖板及多数个由所述盖板向下延伸且形成有一卡合孔的折片;所述底座还包括一由所述底壁向上延伸的围绕壁及多数个对应所述折片设置的卡合突起,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通过所述卡合孔扣合于所述卡合突起,使得两者合为一体。较佳地,所述底座还包括二设置于所述底壁上且位于所述凹穴外缘两侧的抵块,两抵块形成一用以固定所述中弹性组件的定位槽。较佳地,所述底座还包括一由所述底壁向上延伸的围绕壁,所述围绕壁形成一供所述操作体的颈部通过的开口,借此所述颈部可位移于该开口内,以供所述按压部操作移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的效果在于:多方向按压开关通过操作移动按压部,使设置于底座的作动部连动接触片,使得接触片与接点单元相配合以形成不同回路的电气导通,达成按压开关的目的,并且,多方向按压开关的各构件组装容易,所以易于生产制造。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多方向按压开关的一俯斜视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多方向按压开关的一仰斜视立体分解图,以另一角度说明所述多方向按压开关;图3为本专利技术多方向按压开关的一立体图,说明所述多方向按压开关组装完成的态样;图4为一立体示意图,说明所述多方向按压开关的接触片与操作体连接的状态;图5为一立体示意图,说明所述多方向按压开关的弹性组件装置于底座;图6为一示意图,说明所述多方向按压开关组装完成后各构件的相对位置;图7为一示意图,说明所述多方向按压开关处于正常状态时,可动接点与固定接点的相对位置,其中接触片与操作体以假想线表示;图8为一示意图,说明所述多方向按压开关的按压部往左按压时,各构件的相对位置;图9为一示意图,说明所述多方向按压开关的按压部往左按压时,可动接点与固定接点的相对位置,其中接触片与操作体以假想线表示;图10为一示意图,说明所述多方向按压开关的按压部往右按压时,各构件的相对位置;图11为一示意图,说明所述多方向按压开关的按压部往右按压时,可动接点与固定接点的相对位置,其中接触片与操作体以假想线表示;图12为一示意图,说明所述多方向按压开关的按压部往下按压时,各构件的相对-->位置;图13为一示意图,说明所述多方向按压开关的按压部往下按压时,可动接点与固定接点的相对位置,其中接触片与操作体以假想线表示;图14为图6中62的放大示意图,说明中弹性组件设置于凹穴的状态;图15为图6的61-61断面的剖面图,说明操作体与中弹性组件的连结关系。图中:1.底座;10.底壁;100.多方向按压开关;11.共同接点;111.抵块;112.定位槽;12.第一接点;13.第二接点;14.第三接点;15.左凹槽;16.右凹槽;17.开口;18.轴槽;19.卡合突起;2.弹性组件;21.左弹性组件;22.右弹性组件;23.中弹性组件;3.接触片;30.片本体;31.左可动接点;32.右可动接点;33.固定孔;34.轴孔;4.操作体;40.本体;41.按压部;42.作动部;43.左按压突起;44.右按压突起;45.固定突起;46.枢轴;47.颈部;48.抵止部;481.凹穴;482.球形接点;49.底面;5.上盖;51.盖板;52.折片;53.卡合孔;71.端子;72.端子;73.端子;74.端子;8.围绕壁;9.接点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阅图1、图2及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多方向按压开关的较佳实施例,多方向按压开关100包含一底座1、一接点单元9、一弹性组件2、一接触片3、一操作体4及一上盖5,其中,上盖5与底座1相组接,而弹性组件2、接触片3、操作体4与接点单元9设置于底座1上,详细说明如下。底座1为一无顶面的箱形绝缘体,底座1包括一底壁10、一由底壁10向上延伸的围绕壁8、一形成于底壁10上且呈椭圆形的轴槽18,以及间隔地形成于底壁10上且位于轴槽18两侧的一左凹槽15及一右凹槽16,需说明的是,轴槽18是由底壁10向下凹陷形成,而左凹槽15与右凹槽16是底壁10向上突起形成。再者,底座1还包括多数个设置于围绕壁8外壁面的卡合突起19,并且围绕壁8形成一开口17,本实施例共设置四个卡合突起19,如图1与图2所示。接点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方向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方向按压开关包含:一底座,包括一底壁以及间隔地形成于该底壁上的一左凹槽及一右凹槽;一接点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壁上的一共同接点、一第一接点、一第二接点及一第三接点;一操作体,包括一外露于所述底座且供操作移动的按压部、一设置于所述底座内的作动部及一连接所述按压部与所述作动部的颈部,所述作动部具有一连接所述颈部的本体、一设于所述本体左侧且对应所述左凹槽的左按压突起、一设于所述本体右侧且对应所述右凹槽的右按压突起及一设置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颈部相反端且形成一凹穴的抵止部;一接触片,具导电性且连接于所述操作体的本体底面,并包括与所述操作体连动的一左可动接点及一右可动接点;一弹性组件,包括一部分外露地设置于所述左凹槽内且顶抵所述左按压突起的左弹性组件、一部分外露地设置于所述右凹槽内且顶抵所述右按压突起的右弹性组件及一设置于所述凹穴且用以顶抵所述本体的中弹性组件;通过操作移动所述操作体的按压部,使得所述左可动接点与所述右可动接点其中一者可与所述共同接点接触,而另一者可与所述第一接点、所述第二接点与所述第三接点其中一者接触,并且所述操作体可通过所述弹性组件回复原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方向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方向按压开关包含:一底座,包括一底壁以及间隔地形成于该底壁上的一左凹槽及一右凹槽;一接点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壁上的一共同接点、一第一接点、一第二接点及一第三接点;一操作体,包括一外露于所述底座且供操作移动的按压部、一设置于所述底座内的作动部及一连接所述按压部与所述作动部的颈部,所述作动部具有一连接所述颈部的本体、一设于所述本体左侧且对应所述左凹槽的左按压突起、一设于所述本体右侧且对应所述右凹槽的右按压突起及一设置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颈部相反端且形成一凹穴的抵止部;一接触片,具导电性且连接于所述操作体的本体底面,并包括与所述操作体连动的一左可动接点及一右可动接点;一弹性组件,包括一部分外露地设置于所述左凹槽内且顶抵所述左按压突起的左弹性组件、一部分外露地设置于所述右凹槽内且顶抵所述右按压突起的右弹性组件及一设置于所述凹穴且用以顶抵所述本体的中弹性组件;通过操作移动所述操作体的按压部,使得所述左可动接点与所述右可动接点其中一者可与所述共同接点接触,而另一者可与所述第一接点、所述第二接点与所述第三接点其中一者接触,并且所述操作体可通过所述弹性组件回复原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方向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一形成于所述底壁上且位于所述左凹槽与所述右凹槽之间的轴槽,所述作动部还具有一设于所述本体底面且伸入所述轴槽的枢轴,所述接触片还包括一供所述枢轴穿伸的轴孔,通过所述轴槽与所述枢轴的相互配合,以限制所述按压部移动的路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方向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文仁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美琪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