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58164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旋转式开关,包含一底座、一旋转件以及一导接件,底座包括一座体、一设置于座体的轴部、都设置于座体并且外露的一第一导接部、数个第二导接部、数个第三导接部,旋转件设有一穿孔,旋转件通过穿孔套设于轴部而能相对于底座旋转;第一导接部、所述第二导接部、所述第三导接部围绕轴部,导接件设置于旋转件并且能随旋转件相对于座体旋转,导接件具有数个与第一导接部接触的第一接触端以及数个与所述第二导接部、第三导接部接触的第二接触端,轴部一体成型地连接座体,且轴部穿设于旋转件的穿孔并且局部凸出旋转件而能受热径向变形,限制旋转件使其不脱离底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旋转式开关,特别是涉及一种组装结构改良的旋转式开关。
技术介绍
旋转式开关用于设置在一电子设备,并且可供操作切换以产生不同的电气讯号。参阅图1,为中国台湾新型证书号M370818(申请案号098214710)所公开的旋转式 开关200,其包括一垫圈210、一旋转钮220、一接触片230、一底座240以及一空心钉250。底座240顶部往下凹陷形成有一圆形的凹部246,凹部246内设有一方形的轴孔 241以及围绕轴孔241的一共同接点242、一第一接点243及一第二接点244。空心钉250为金属材质制成并且具有一横断面呈矩形的第一段251以及一连接第 一段251并且横段面呈圆管状的第二段252,空心钉250通过第一段251穿设于底座240的 轴孔241并且第二段252伸入凹部246内。旋转钮220呈盘状并且设有一轴孔221,且旋转钮220的底面往下凸出形成有数个 凸柱(图未示),旋转钮220的外周面则呈锯齿状。旋转钮220通过轴孔221套设伸入底座 240的凹部246内的空心钉250的第二段252,且当旋转钮220套设在空心钉250的第二段 252时,第二段252部分往上凸出旋转钮220。接触片230为导电材质制成的片状结构并且具有一环部231以及数个分别由环部 231内侧与环部231外侧往同一个圆周方向延伸出的第一臂部233与第二臂部234,且环 部231形成有数个穿孔232。环部231通过穿孔232套设在旋转钮220底面的凸柱而结合 在旋转钮220上并且位于底座240与旋转钮220之间,当旋转钮220带动接触片230相对 于底座240旋转时,接触片230的第一臂部233末端持续与共同接点242保持接触,接触片 230的第二臂部234末端则视旋转钮220所旋转的角度而与第一接点243或第二接点244 接触,从而产生不同的电气讯号。垫圈210设有一套孔211而可供套设空心钉250凸出旋转钮220的第二段252而 位于旋转钮220上方。以往这种底座240、旋转钮220、接触片230、垫圈210通过空心钉250结合成一体 时,是通过施力将空心钉250凸出旋转钮220的第二段252局部段往下冲压,使其产生变形 而压制于垫圈210上方,借此轴向迫紧底座240、旋转钮220、接触片230与垫圈210。然而,由于空心钉250与底座240是分离的组件,所以,组装时会多出空心钉250 与底座240结合的工序,除此之外,当空心钉250凸出旋转钮220的第二段252局部段受力 产生变形时,较无法控制其变形的方向,容易产生垫圈210局部区域有被变形的空心钉250 压迫到而另一处的局部区域没有被压迫到的情形,而且,由于空心钉250为金属材质而较 坚硬,当其被冲压变形时,也无法确保其变形的程度能完全紧密地迫紧于垫圈210。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前述以往旋转式开关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节省组装工序的旋转式开关。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结合时,能提供较确实的轴向压迫力 的旋转式开关。本技术的目的、功效与优点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旋转式开关包含一底座、一旋转件以及一导接件。该底座包括一座体、 一设置于该座体的轴部、都设置于该座体并且外露的一第一导接部、数个第二导接部、数个 第三导接部,该第一导接部、所述第二导接部、所述第三导接部围绕该轴部。该旋转件设有 一穿孔,该旋转件通过该穿孔套设于该轴部而能相对于该底座旋转。该导接件设置于该旋 转件并且能随该旋转件相对于该座体旋转,该导接件具有数个与该第一导接部接触的第一 接触端以及数个用于与所述第二导接部、第三导接部接触的第二接触端。该轴部一体成 型地连接该座体,且该轴部穿设于该旋转件的穿孔并且局部凸出该旋转件而能受热径向变 形,限制该旋转件使其不脱离该底座。进一步地,该旋转式开关还包含一垫圈单元,该垫圈单元设有一套孔,该轴部具有 一由该座体往上延伸的第一段、一由该第一段往上延伸的第二段以及一由该第二段往上延 伸的第三段,该旋转件的穿孔套设于该第一段,该垫圈单元通过该套孔套设于该轴部的第 二段,使该旋转件位于该底座与该垫圈单元之间,该第二段与该第三段为非圆形断面,该第 三段凸出该垫圈单元而能受热径向变形。进一步地,该第三段的断面轮廓小于该第二段的断面轮廓。进一步地,该轴部第一段的断面轮廓呈圆形,该旋转件的穿孔为对应该第一段的 一圆孔,该轴部第二段的断面轮廓呈矩形,该垫圈单元的套孔为对应该第二段的一矩形孔。进一步地,该垫圈单元包括一具弹性并且面向该旋转件的第一垫圈层以及一连接 该第一垫圈层并且为金属材质的第二垫圈层,该套孔贯穿该第一垫圈层与该第二垫圈层。进一步地,该垫圈单元为一弹簧垫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一方面通过轴部与座体一体成型而节省轴部与座体 的组装工序,另一方面,通过轴部受热加压变形,也能提供对组装结合于底座上的组件较确 实并且完整的轴向压迫力。附图说明图1是以往的旋转式开关的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旋转式开关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图3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底座的俯视示意图;图4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旋转件的仰视立体图;图5是该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图6是该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7是该较佳实施例的变化态样的剖视图,其中,垫圈单元为一弹簧垫圈。图2至图7中1.底座;11.座体;110.凸缘;111.内顶面;12.轴部;121.第一 段;122.第二段;123.第三段;13.第一导电铜片;131.第一导接部;132.外置端;14.第二 导电铜片;140.第一区段;141.第二导接部;142.外置端;15.第三导电铜片;150.第二区 段;151.第三导接部;152.外置端;2.旋转件;21.转盘;210.环状凹槽;211.穿孔;212.外周面;22.定位柱;3.导接件;31.环部;311.定位孔;32.第一臂部;321.第一接触端; 33.第二臂部;331.第二接触端;4.垫圈单元;41.第一垫圈层;42.第二垫圈层;43.套孔; 5.弹簧垫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一个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阅图2,本技术旋转式开关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包含一底座1、一旋转件2、一 导接件3以及一垫圈单元4。底座1包括一座体11、一轴部12、一第一导接部131与数个第二、第三导接部141、 151。座体11为绝缘材质制成并且具有一凹陷的内顶面111,且座体11的顶面位于内顶面 111的周围还往上凸出形成有一环型的凸缘110,轴部12由座体11的内顶面111 一体成型 地往上延伸形成,且轴部12具有一与座体11的内顶面111 一体成型地往上延伸的第一段 121、一由第一段121往上延伸的第二段122以及一由第二段122往上延伸的第三段123,在 本实施例中,第一段121的横向断面为圆形,第二段122与第三段123的横向断面为矩形, 且第三段123的横向断面轮廓小于第二段122的横向断面轮廓,换句话说,轴部12的第二 段122比第三段123粗。参阅图2、图3,第一导接部131、第二导接部141与第三导接部151设置在座体11 并且外露,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接部131为一第一导电铜片13埋设在座体11并且局部外 露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式开关,包含:一底座,包括一座体、一设置于该座体的轴部、都设置于该座体并且外露的一第一导接部、数个第二导接部、数个第三导接部,该第一导接部、所述第二导接部、所述第三导接部围绕该轴部;一旋转件,设有一穿孔,该旋转件通过该穿孔套设于该轴部而能相对于该底座旋转;一导接件,设置于该旋转件并且能随该旋转件相对于该座体旋转,该导接件具有数个与该第一导接部接触的第一接触端以及数个用于与所述第二导接部、第三导接部接触的第二接触端,其特征在于:该轴部一体成型地连接该座体,且该轴部穿设于该旋转件的穿孔并且局部凸出该旋转件而能受热径向变形,限制该旋转件使其不脱离该底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文仁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美琪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