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洪广祥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寒咳的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33547 阅读:4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药物,尤其是一种治疗寒咳的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它是基本上由下列重量配比的组份制成的:麻黄、生姜、紫菀、款冬花、法半夏、辛夷、苍耳子各为10-50,细辛为2-20。本发明专利技术配方严谨,诸药相得益彰,与现有技术相比,疗效大为提高,经临床试验表明治疗寒咳总有效率达96.7%。且服用量少,每包仅为5克,疗程短,5天为一疗程,袋装冲剂服用方便。(*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药物,尤其是。外感咳嗽(相当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为肺系疾患中常见病证,发病率高。我们查阅了近15年40余篇有关外感咳嗽中医药治疗的文献报告,进行分析、整理,发现外感咳嗽中,风寒证占34.7%,寒热错杂证(多为寒郁化热所致)占31.4%,风热证占25.3%,风燥证占8.6%。由此可见,外感咳嗽以感受风寒者居多。正如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所说“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程钟龄《医学心悟》强调指出“咳嗽之因,属风寒者,十居其九”。尤其随着现代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夏季冷气的广泛使用,和冷饮食品的供应增多,因而外感咳嗽由于寒(风)邪所致的比例将进一步上升。从目前医药市场调查中发现,治疗外感咳嗽的中成药达80种之多,其中以治热咳者最多,达43种,占53.8%;治燥咳者次之,达到23种,占38.8%;治寒热错杂之咳嗽,为9种,占11.2%;治寒咳最少,仅5种,占6.2%。由此可看出,治疗寒咳的药物很少,因为寒咳最难治。并且,现有的药物都存在着疗效差、服用量多以及疗程长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疗效好且服用量少以及疗程短的治疗寒咳的中成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这种中成药的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寒咳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它是基本上由下列重量配比的组份制成的麻黄、生姜、紫菀、款冬花、法半夏、辛夷、苍耳子各为10-50,细辛为2-20。另外,各组份的重量配比比较好的取值范围为麻黄、生姜、紫菀、款冬花、法半夏、辛夷、苍耳子各为33-34,细辛为10-11。本方可按常规工艺制成冲剂或胶囊剂或糖浆剂或膏剂。这种中成药的制备方法是a、将细辛与辛夷用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另器保存,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b、将a工序中药渣与麻黄、紫菀、款冬花、苍耳子四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煮1.5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水,煎煮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a中水溶液合并,浓缩至1∶1(浓缩液∶生药),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5%,静置过夜,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后浓缩成稠膏Ⅰ;c、将法半夏与生姜用70%乙醇回流提取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稠膏Ⅱ;d、合并稠膏Ⅰ、Ⅱ,加入a工序中所得细辛与辛夷的挥发油,混匀,加入糊精、糖粉适量 ,制粒,干燥,分装,即得。本方的制方依据(一)风寒咳嗽的基本病因病理,是风寒袭肺,肺失宣肃。风寒二邪又以寒邪为首要。因寒为阴邪,性主凝敛收引,寒邪束肺是导致肺失宣肃的重要原因,肺失宣畅,又是影响肺气肃降的关键环节。因此,紧扣温散肺寒、宣畅肺气是组方择药的关键所在。(二)外感咳嗽多属邪实,当以祛邪宣肺为主,肺气宣通,其咳自止。故本方立足于祛邪宣肺,以因势利导,具有重要的通气功能,肺气的宣肃与鼻窍的通畅有密切的生理病理关系。临床经验证明,治疗风寒咳嗽时,在温散肺寒的基础上,加用宣通鼻窍药,不仅能有效的消除鼻塞症状,而且有助于肺气的宣肃,提高止咳效果。方中麻黄,辛温,本品善能发散风寒,宣畅肺气以止咳,针对外感风寒肺气不宣之寒咳起主要治疗作用,故为方中之君药。正如《本草纲目》所说“麻黄肺经专药,故治肺病多用之”。陶弘景《本草纲目》认为“麻黄疗伤寒,为解肌第一药”。生姜,辛温,具有发表散寒,温肺止咳之功。《名医别录》谓其“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细辛,辛温,具有祛风散寒、温肺、宣通鼻窍之功。《本草纲目》言其“风寒咳嗽上气者宜用之”。生姜、细辛助君药麻黄发散风寒、宣肺止咳,故为臣药。半夏,辛温而燥,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医学启源》“治寒痰及形寒饮冷伤肺而咳,…”。法制者可增强其化痰之功。本方用之,针对因外感风寒,肺失宣畅,肺不布津,聚津成痰,痰从寒化而致的痰多稀白等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故亦为臣药。紫菀、款冬,俱辛温,均为温润肺气,化痰止咳嗽之品,故今每多合用,正如《本经疏证》所言。“《千金外台》凡治咳逆久嗽,并用紫菀、款冬者十方而九”。叶桂《本草再新》记载了紫菀“润肺下气,寒痰及虚喘者宜之。”《医学启源》谓款冬“温肺止嗽”。此二者配合麻黄、生姜、细辛加强散寒止咳;配合半夏加强化痰,故为佐助药。又二者辛温不燥,取其润肺之功,以防止辛温之君、臣药过燥伤肺,故又为佐制药。辛夷花、苍耳子,俱辛温,均有散风寒,通鼻窍之功。鼻为肺气出入之门户,鼻窍的宣通,有利于肺气宣畅。二者能加强君、臣诸药发散风寒宣畅肺气的作用,故亦为佐助药。本方诸药味辛、性温,入肺经,皆有引经之效,故不再用引经的使药。因有紫菀、款冬的佐制作用,使本方温而不燥,故亦勿需调和之使药。全方配合共凑祛风散寒、宣肺止咳之功,故本方对风寒袭肺,肺失宣畅所致的外感咳嗽甚为合拍。本专利技术配方严谨,诸药相得益彰,与现有技术相比,疗效大为提高,经临床试验表明治疗寒咳总有效率达96.7%。且服用量少,每包仅为5克,疗程短,5天为一疗程,袋装冲剂服用方便。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作详细说明实施例5麻黄、生姜、紫菀、款冬花、法半夏、辛夷、苍耳子各为340克,细辛为100克。实施例6麻黄、生姜、紫菀、款冬花、法半夏、辛夷、苍耳子各为336克,细辛为104克。实施例7麻黄、生姜、紫菀、款冬花、法半夏、辛夷、苍耳子各为330克,细辛为100克。实施例8麻黄、生姜、紫菀、款冬花、法半夏、辛夷、苍耳子各为340克,细辛为110克。实施例9麻黄、生姜、紫菀、款冬花、法半夏、辛夷、苍耳子各为100克,细辛为200克。实施例10麻黄、生姜、紫菀、款冬花、法半夏、辛夷、苍耳子各为500克,细辛为20克。实施例5至10采用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至4。权利要求1.一种治疗寒咳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它基本上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组份为原料制成的麻黄、生姜、紫菀、款冬花、法半夏、辛夷、苍耳子各为10-50,细辛为2-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寒咳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它基本上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组份制成的麻黄、生姜、紫菀、款冬花、法半夏、辛夷、苍耳子各为33-34,细辛为10-11。3.根据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寒咳的中成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a.将细辛与辛夷用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另器保存,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b.将a工序中药渣与麻黄、紫菀、款冬花、苍耳子四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煮1.5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水,煎煮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a中水溶液合并,浓缩至和生药重量比为1∶1,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5%,静置过夜,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后浓缩成稠膏Ⅰ;c.将法半夏与生姜用70%乙醇回流提取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稠膏Ⅱ;d.合并稠膏Ⅰ、Ⅱ,加入a工序中所得细辛与辛夷的挥发油,混匀,加入糊精、糖粉适量,制粒,干燥,分装,即得。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寒咳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可按常规工艺制成冲剂或颗粒剂。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寒咳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可按常规工艺制成胶囊剂。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寒咳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可按常规工艺制成糖浆剂。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寒咳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可按常规工艺制成膏剂。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药物,尤其是。它是基本上由下列重量配比的组份制成的:麻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寒咳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它基本上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组份为原料制成的:麻黄、生姜、紫菀、款冬花、法半夏、辛夷、苍耳子各为10-50,细辛为2-2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广祥
申请(专利权)人:洪广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