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金弼专利>正文

垂钓用浮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30805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垂钓用浮漂,包括用于提供浮力的漂身、设置在漂身上端的漂尾、以及设置在漂身下端的漂脚,所述漂身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由铝或铝合金材料成型的上金属管和下金属管,所述上金属管由其下端到上端逐渐收口,所述下金属管由其上端到下端逐渐收口。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垂钓用浮漂中,漂身为连接在一起的由铝或铝合金材料成型的上金属管和下金属管,相对现有的采用巴尔杉木、芦苇、蒲草茎等天然材料作为漂身的浮漂来讲,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使垂钓用浮漂的指标大批量的保持一致性,适于大批量、系列化生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垂钓用具,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竞技或休闲垂钓中的手杆悬坠 底钓法使用的浮漂。
技术介绍
垂钓方法根据水域和钓具的不同分多种类型,包括大海、水库、湖泊中常用的抛竿 钓法,包括河川、溪流等自然水域了常用的手竿传统钓法,还包括养鱼塘、钓鱼塘、钓鱼比赛 池等人工修造水域常用的台钓法等等,台钓法是一种手竿悬坠底钓法,通常叫“台钓法”,由 台湾钓手传到大陆得此名。随着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垂钓渐渐的变成一项休 闲运动和竞技运动,我国大陆从南到北台钓法普及率非常高,钓鱼拿回家烹饪已经渐渐消 失,取而代之的是钓鱼者和鱼和谐相处,把钓到的鱼放回原鱼塘。上述抛竿钓法,钓的是自然环境中的大鱼和凶猛的鱼,浮漂连同鱼钩鱼饵抛向数 十米之上百米远处,对浮漂的要求是浮力要大到百克左右,漂身大来保证观漂醒目,漂体结 实耐用易于抛远,对灵敏度没有特殊要求,所以漂身形状一般是较大的椭球,漂尾和漂脚一 般粗短,甚至有的没有漂尾和漂脚,鱼线直接穿在漂身上。上述传统钓法,通常用散子漂或简易的浮漂。散子漂是把七八个绿豆般大小的球 状或椭球状浮体直接间隔地串在鱼线上构成,其中一半数量没在水里,另一半数量浮在水 面上,鱼咬钩时水面上散子漂动起来,反映鱼讯。简易浮漂是把比重较轻的天然材料或化工 泡末塑料插上竹签制成,天然材料包括高粱杆等。传统钓法采用的浮漂灵敏度很低,调漂很 少有讲究技术,但由于自然水域里的鱼吃饵凶猛,不太影响钓鱼的效率。然而在钓鱼塘、钓 鱼比赛池中这种浮漂就显得很差,因为这些池塘中的鱼反反复复钓了放生,再钓再放,非 常有警觉性,非常狡猾。上述台钓法,也就是悬坠底钓法是一种非常讲究技术含量的钓法,包括鱼竿、鱼 线、鱼钩、浮漂以及众多的辅助件都非常讲究,所有这些装备和零件都是现代工业精心加工 的产品。这种钓法的技术含量更体现在随鱼情选择的浮漂型号以及复杂的调漂技术上,调 漂是指浮漂、铅坠、水深等方面的综合调整过程,这种钓法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浮漂,钓鱼 圈内人士叫浮漂是钓鱼的“灵魂”。自从台钓法引进大陆后越来越多的淡水手竿钓鱼采用这 种钓法,到目前竞技钓鱼几乎全部采用台钓法。从以上说明看出,随着钓鱼技术的发展浮漂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尤其是台钓法中 浮漂的重要性非常突出,对浮漂的要求非常高。垂钓用浮漂种类繁多,例如球状漂身的浮漂、椭球状漂身的浮漂、漂肚子较大的浮 漂等等,这些浮漂的体积很大,漂尾和漂脚一般粗短,设计主要考虑的是浮力大、观漂醒目、 结实、易于抛远等方面的要求,这类浮漂的灵敏度很低,主要用于抛竿钓法。传统钓法的简 易漂结构设计上比较粗糙,往往是圆柱状浮体上下各插入竹签等细竿状材料而成,灵敏度 很低;传统钓法的散子漂灵敏度有所提高,但还是很不够,另外观漂方面存在很大缺陷,更 换漂非常麻烦。本技术的重点关注手竿悬坠底钓法使用的高质量的浮漂,下面详细分3析。现有的高灵敏度浮漂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成很多类。如从漂身材质上可分为巴 尔杉木、孔雀羽梗、植物茎、貉猪刺等类,其中植物茎为芦苇、蒲草、高山茅草等草茎;如从漂 身的造型来可分为球型、卵型、水滴型、倒水滴型,仿缍型、急收肩锥型与缓收肩锥型等类; 如从漂尾的材质上分玻璃纤维、碳纤维、软塑料与硬塑料;如从漂尾的结构上可分为实心长 尾、实心短尾、空心长尾、空心短尾之分;如从漂脚的制作材质可以分玻璃纤维、碳纤维、竹 签、不锈钢等类;如从漂脚的造型上可分为长脚、短脚、粗脚、细脚等类。根据以上分类的不 同组合,就可以设计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浮漂。那么从浮漂设计的角度有哪些要素是必须考虑的呢?稳定性、灵敏度、翻身速度、 沉降速度是四大考虑要素。当一个浮漂被一定重量的铅坠拖拽下漂尾一部分露出水面并 暂时达到力的平衡,但长时间浸泡水里的漂身材料可能吸收水分,露出水面上的漂尾的长 度逐渐变小,变化越小我们说越稳定,这就是我们行家一般讲的浮力稳定性。当一个竖立于 水面并保持静止的漂体受到外来牵引力或托举力时平衡被打破,这两个力很可能是鱼轻轻 吸饵、吐饵或托饵造成,漂体向下或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当外力较小的前提下,移动速度越 快或移动距离越大则灵敏度越高。垂钓时浮漂落到水面的一刻是横躺着的,然后在铅坠的 脱拽下逐渐竖立起来,翻身速度是指横躺到竖立所花时间的快慢。垂钓时钓饵先落到水面, 然后被铅坠带动而向下沉降,一定时候浮漂翻身,此时钓饵继续沉降,同时浮漂的漂尾也缓 缓沉降,最后钓饵到达预定水层或地面并停止运动,把这段过程的快慢叫沉降速度。从垂钓理论上讲,浮漂的稳定性越高越好,而灵敏度在大多数情况下也越高越好; 翻身速度和沉降速度则不然,有些情况速度大好,有些情况速度小好,高手是把鱼的活跃程 度以及鱼活动水层与这两个速度适应起来灵活运用。比如有时鱼很喜欢追运动的饵,那么 让钓饵沉降的慢一些,给它更多追饵时间;又比如上层小鱼闹窝,而钓者的目标是下层的大 鱼,那么让鱼饵沉降快一些,尽快穿过闹小鱼的上层;又比如钓那些游弋于水面上层的鱼, 那么需要浮漂尽快翻身,这样才准确反映鱼汛。此外还有很多调整浮漂的理论,不再一一列 举。从现代钓鱼理论上讲,没有所谓万能的高级浮漂,必须因地制宜、因情选材,针对不同鱼 情、不同气候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漂,甚至在一场比赛的中间也会换浮漂,本技术正是适 应这种要求,方便系列化套漂的生产。不同材质的漂身各具自身的特点。巴尔杉木加工方便,适合规范漂号的综合型套 漂的生产,但它的比重偏大,灵敏度欠佳。芦苹、蒲草茎、孔雀羽梗等都是比重较小的制漂材 料,特点是对吃铅反应灵敏,适合慢鱼,滑口鱼、轻口鱼的需要,但其材质无法严格一致,漂 号很难保持恒定。另外,所有这些天然材料漂身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第一就是容易吸水, 尽管表面涂了防水油漆,难以保障长期稳定性;第二比重和重心设计因受多种限制而不容 易调整,因而也无法满足多品种翻身速度和沉降速度的设计需求。此外,芦苇、蒲草茎、孔 雀羽梗等难以加工成完美的流水线形状,两端收口时会留下多个薄弱的接合缝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垂钓用浮漂上述浮力稳定性 差的缺陷,提供一种浮力稳定性好的垂钓用浮漂。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垂钓用浮漂,包括用于提供浮力的漂身、设置在漂身上端的漂尾、以及设置在漂身下端的漂脚,所述漂身包括连 接在一起的由铝或铝合金材料成型的上金属管和下金属管,所述上金属管由其下端到上端 逐渐收口,所述下金属管由其上端到下端逐渐收口。在本技术所述的垂钓用浮漂中,所述上金属管的下端具有上嵌合部,所述下 金属管的上端具有下嵌合部,所述上金属管的上嵌合部和所述下金属管的下嵌合部嵌合连 接。在本技术所述的垂钓用浮漂中,所述漂尾由所述上金属管的上端插入所述上 金属管,所述上金属管的上端具有在其管内注塑成型的上组件,所述上组件充满所述上金 属管与所述漂尾之间的间隙。在本技术所述的垂钓用浮漂中,所述漂脚由所述下金属管的下端插入所述下 金属管,所述下金属管的下端具有在其管内注塑成型的下组件,所述下组件充满所述下金 属管与所述漂脚之间的间隙。在本技术所述的垂钓用浮漂中,所述漂身为纺锤形、水滴形或收肩锥形。在本技术所述的垂钓用浮漂中,所述漂身的表面具有由阳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垂钓用浮漂,包括用于提供浮力的漂身、设置在漂身上端的漂尾、以及设置在漂身下端的漂脚,其特征在于,所述漂身包括连接在一起的上金属管和下金属管,所述上金属管由其下端到上端逐渐收口,所述下金属管由其上端到下端逐渐收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弼
申请(专利权)人:金弼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