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送模模拟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29962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搬送模模拟机构,包括第一、二导轨,两者左右并排在水平底板上方,其中第一导轨下方的水平底板上竖直设置两个汽缸,该汽缸的活塞杆与第一导轨固定,在第二导轨下方的水平底板上竖直设置两个汽缸,该汽缸的活塞杆与第二导轨固定;在第一、二导轨上方前后并排设置第一、二滑轨,第一、二滑轨的左部卡在对应滑块上表面的横向通槽中,滑块下表面的纵向通槽卡在第一导轨上,第一、二滑轨的右部卡在滑块上表面的横向通槽中,滑块下表面的纵向通槽卡在第二导轨上;在第一滑轨后侧纵向设置第一机械手,并在第二滑轨前侧纵向设置第二机械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准确模拟搬送模工作时的动作过程,便于制造符合设计要求的搬送模。(*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冲压模具的模拟机构,尤其涉及搬送模模拟机构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汽车冲压模具(如搬送模)的设计要求较高,对精度控制比较严,故搬 送模加工完成后一般会进行调试及检测确认。目前,一般将加工好的搬送模先运送到客户 手中,再将其放置在客户的压机上进行实地调试。由于制造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各种原因产 生不可避免的误差,从而导致搬送模不能完全达到设计要求,这样就极易使搬送模实地调 试时与压机上的机械手产生干涉,出现搬送模和/或机械手报废的情况,致使不能及时、较 好地满足客户的供货要求,即使不出现运动干涉的情况,也会长时间占用压机,降低压机的 利用率,且调试、检测确认的时间久,模具的开发周期长、开发成本高,为此,亟需解决上述 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搬送模模拟机构,以准确模拟搬送 模工作时的运动过程。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搬送模模拟机构,其关键在于包括第一、二导 轨,两者左右并排在水平底板上方,其中第一导轨下方的水平底板上竖直设置至少两个汽 缸,该汽缸的活塞杆与第一导轨固定,在第二导轨下方的水平底板上竖直设置至少两个汽 缸,该汽缸的活塞杆与第二导轨固定;在所述第一、二导轨上方前后并排设置第一、二滑轨, 该第一、二滑轨的左部分别卡在对应滑块上表面的横向通槽中,滑块下表面的纵向通槽卡 在第一导轨上,所述第一、二滑轨的右部分别卡在对应滑块上表面的横向通槽中,该滑块下 表面的纵向通槽卡在第二导轨上;在所述第一滑轨的后侧纵向设置第一机械手,该第一机 械手的安装板与第一滑轨固定,并在第二滑轨的前侧纵向设置第二机械手,该第二机械手 的安装板与第二滑轨固定。使用时,先将本机构固定在搬送模生产商的压机机台上,再控制汽缸将第一、二导 轨托起,同时用手推动第一、二滑轨,使第一、二滑轨相向运动,并让第一、二机械手夹持住 用于测试的板料,然后用手向右推动第一、二滑轨,将测试的板料放入下个工站模具,最后 使第一、二导轨下降、复位,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并与搬送模在压机上的动 作过程完全一致,从而准确地模拟了搬送模工作时的动作过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 新型可准确地模拟搬送模工作时的动作过程,确认搬送模工作时是否会与压机上的机械手 发生干涉,若发现产生干涉,可及时纠正错误,防止实际制造搬送模时产生同样的缺陷,从 而能保证加工的搬送模完全达到设计要求,不用像以前那样将加工好的搬送模放在客户的 压机上实地调试,以确认是否达到设计要求,这样就能在搬送模出厂前进行一次质检,保证 模具质量,进而及时、较好地满足客户的供货要求,并给客户留下好的印象,且能大幅缩短 模具的开发周期,降低其开发成本。在所述第一、二导轨的两侧左右并排设置第一、二导杆,其中第一导杆的两端分别 插入第一、二滑轨左端的安装孔中,第二导杆的两端分别插入第一、二滑轨右端的安装孔 中。以上结 构可较好地保证第一、二滑轨的平行度,准确模拟搬送模的动作过程,从而 保证本技术的使用性能。在所述第一导轨下方的水平底板上设置两个汽缸,第二导轨下方的水平底板上也 设置两个汽缸,以上结构的汽缸数量适中,在保证可靠支撑第一、二导轨的前提下,可有效 减小本技术的制造成本。作为优化,所述水平底板为长方形,且所述汽缸设在长方形水平底板的四个边角 处。所述滑块的横向通槽为“U”形槽,纵向通槽为倒置的“U”形槽,以上结构可保证第 一、二滑轨运行顺畅,不易出现卡滞现象。有益效果本技术能准确模拟搬送模工作时的动作过程,便于制造符合设计 要求的搬送模,及时、较好地满足客户供货要求,减少调试、检测确认时间,缩短模具的开发 周期,降低开发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斜视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滑块7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 3所示,一种搬送模模拟机构,由第一导轨1、第二导轨2、水平底板3、汽 缸4、第一滑轨5、第二滑轨6、滑块7、第一机械手8、第二机械手9、第一导杆10和第二导杆 11等部件构成,其中第一导轨1与第二导轨2左右并排在水平底板3的上方,其中第一导轨 1下方的水平底板3上竖直设置至少两个汽缸4,该汽缸4的活塞杆与第一导轨固定。在所 述第二导轨2下方的水平底板3上竖直设置至少两个汽缸4,该汽缸4的活塞杆与第二导 轨2固定。在第一、二导轨1、2的上方前后并排设置所述第一、二滑轨5、6,第一、二滑轨5、 6的左部分别卡在对应滑块7上表面的横向通槽7a中,滑块7下表面的纵向通槽7b卡在第 一导轨1上。所述第一、二滑轨5、6的右部分别卡在对应滑块7上表面的横向通槽7a中, 该滑块7下表面的纵向通槽7b卡在第二导轨2上。在所述第一滑轨5的后侧纵向设置四 个第一机械手8,该第一机械手8的安装板与第一滑轨5固定,且第一机械手8的数目可根 据实际情况做相应调整。在所述第二滑轨6的前侧纵向设置四个第二机械手9,该第二机械 手9的安装板与第二滑轨6固定,且第二机械手9的数目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调整。从图1、2可看出,在所述第一、二导轨1、2的两侧左右并排设置第一、二导杆10、 11,其中第一导杆10的两端分别插入第一、二导轨5、6左端的安装孔中,第二导杆11的两 端分别插入第一、二导轨5、6右端的安装孔中。从图1可知,在所述第一导轨1下方的水平底板3上设置两个汽缸4,第二导轨2下方的水平底板上也设置两个汽缸4,该水平底板3为长方形,且所述汽缸4设在长方形水 平底板的四个边角处。从图1及3可得,所述滑块7的横向通槽7a为“U”形槽,纵向通槽7b为倒置的“U”形槽。 使用时,先将本机构固定在搬送模生产商的压机机台上,再控制汽缸将第一、二导 轨1、2托起,同时用手推动第一滑轨5与第二滑轨6,使第一、二滑轨5、6相向运动,并让第 一、二机械手8、9夹持住用于测试的板料,然后用手向右推动第一、二滑轨5、6,将测试的板 料放入下个工站模具,最后使第一、二导轨1、2下降、复位,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动作 过程,且与搬送模在压机上的动作过程完全一致,从而准确地模拟了搬送模工作时的动作 过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可准确地模拟搬送模工作时的动作过程,确认搬送模 工作时是否会与压机上的机械手发生干涉,若发现产生干涉,可及时纠正错误,防止实际制 造搬送模时产生同样的缺陷,从而能保证加工的搬送模完全达到设计要求,不用像以前那 样将加工好的搬送模放在客户的压机上实地调试,以确认是否达到设计要求,这样就能在 搬送模出厂前进行一次质检,保证模具质量,进而及时、较好地满足客户的供货要求,并给 客户留下好的印象,且能大幅缩短模具的开发周期,降低其开发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技术为限制,凡在本 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 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一种搬送模模拟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二导轨(1、2),两者左右并排在水平底板(3)上方,其中第一导轨(1)下方的水平底板上竖直设置至少两个汽缸(4),该汽缸的活塞杆与第一导轨固定,在第二导轨(2)下方的水平底板上竖直设置至少两个汽缸(4),该汽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搬送模模拟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二导轨(1、2),两者左右并排在水平底板(3)上方,其中第一导轨(1)下方的水平底板上竖直设置至少两个汽缸(4),该汽缸的活塞杆与第一导轨固定,在第二导轨(2)下方的水平底板上竖直设置至少两个汽缸(4),该汽缸的活塞杆与第二导轨固定;在所述第一、二导轨(1、2)上方前后并排设置第一、二滑轨(5、6),该第一、二滑轨的左部分别卡在对应滑块(7)上表面的横向通槽(7a)中,滑块下表面的纵向通槽(7b)卡在第一导轨(1)上,所述第一、二滑轨(5、6)的右部分别卡在对应滑块(7)上表面的横向通槽(7a)中,该滑块下表面的纵向通槽(7b)卡在第二导轨(2)上;在所述第一滑轨(5)的后侧纵向设置第一机械手(8),该第一机械手的安装板与第一滑轨(5)固定,并在第二滑轨(6)的前侧纵向设置第二机械手(9),该第二机械手的安装板与第二滑轨(6)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振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元创技研实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