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银屑病的药物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32846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复方紫丹颗粒剂及制备方法,用于治疗银屑病,制法是按原料配比分别将紫草、丹参用乙醇提取、浓缩成浸膏备用;将三棱、莪术加水提取挥发油、药液备用;再取乌梅及白癣皮分别煎煮,合并两次药液及上述药液,滤过并浓缩至清膏,与上述浸膏合并,加糊精、淀粉混均,干燥至干膏;粉碎、过筛、加糖粉混匀,加70%乙醇制粒;干燥、整粒、喷入乙醇溶解的挥发油,封闭两小时即得。疗效:能明显抑制上皮细胞的有丝分裂,促进表皮颗粒层形成,并对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A61J 3/00类药剂及制备方法,一种治疗银屑病的口服复方紫丹颗粒剂及制备方法。银屑病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寻常型者在头面部影响美容,四肢躯干部经常脱屑、瘙痒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重型如关节型、脓疱型或红皮病型可使病人致残或死亡,也是皮肤科中最棘手的疾病之一。我国银屑病患病率约为1.56‰,北方高,南方低。其发病与遗传、感染、免疫等有关。一般认为多是基因与遗传有关的疾病。该病外用药为角质促成剂、皮质类固醇激素、钙泊三醇等。内用药为免疫抑制剂如甲氨喋呤,该药疗效可靠,但有抑制骨髓造血系统及肝功能障碍,维A酸亦为有效药,但可致畸、唇炎、脱发、掌跖皮肤脱屑及高甘油三脂血症等;皮质类固醇激素对寻常型银屑病亦有效但停药快可导致脓疱型及红皮病型银屑病且有高血压、糖尿病、消化道溃疡出血等副作用;环孢菌素A,该药价格贵,可引起高血压、肾功障碍等;中药复方青黛丸有腹泻、便血等副作用。目前国内外对本病尚无有效的防治措施,现有的治疗药物均有一定的副作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疗效高、副作用小、易于保存、携带方便的中药剂型,复方紫丹颗粒剂及制备方法。原料配比紫草15-30、丹参10-20g、乌梅10-20g、三棱10-15g、莪术10-15g、白癣皮10-20g。制备工艺按原料配比分别将紫草、丹参用乙醇提取、浓缩成浸膏备用;将三棱、莪术加水10倍量提取挥发油、药液备用;再取乌梅及白癣皮分别加水10倍量和8倍量,各煎煮两小时,合并两次药液及上述药液,滤过并浓缩至清膏,与上述浸膏合并,加糊精、淀粉混均,真空干燥至干膏;粉碎、过筛、加糖粉混匀,用70%乙醇为润湿剂制粒;干燥、整粒、喷入乙醇溶解的挥发油,密闭两小时,分装即得。根据传统中医药学理论和经验提供处方的根据病因病机银屑病中医称“白庀”,多因情志内伤,气机壅滞,郁久化火,或饮食失节,脾胃失和,气机不畅,郁久化热,毒热伏于营血,复受风热毒邪而发病。若病久或反复发作,则阴血被耗,气血失和,化燥生风或经脉阻滞,气血凝结,肌肤失养。方中紫草性寒味甘,具有凉血解毒之功。丹参性微寒味苦,可活血祛瘀,且又能凉血,对血热而又有瘀滞之证尤为相宜。三棱、莪术共用以破血祛瘀,行气。乌梅味酸,可生津润燥兼能收敛防行气太过,使行气而不伤正。白癣皮清热解毒,祛风止痒。诸药合用具有清热凉血,行气化瘀之功。主要用于血瘀、血热型白庀,对血燥型白庀也有较好的疗效。实施例原料配比1紫草15-25g、丹参10-20g、乌梅10-20g、三棱10-15g、莪术10-15g、白癣皮10-20g。配比2组成紫草15-30g、丹参10-20g、乌梅10-20g、三棱10-15g、莪术10-15g、土茯苓15-25g。配比3组成紫草20-30g、当归10-20g、乌梅10-20g、三棱10-15g、莪术10-15g、土茯苓15-25g。制备工艺分别按上述原料配比备料;首先将其中紫草、丹参用乙醇提取三次,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1.33~1.35(55~60℃),浸膏备用;另取三棱、莪术两味药加水10倍量,先进行提取挥发油处理4小时,挥发油、药液备用;再取乌梅及白癣皮两味药第一次加水10倍量,第二次加水8倍量,各煎煮两小时;合并两次药液及上述药液,滤过并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33~1.35(50~60℃),得清膏;与上述浸膏合并,加糊精、淀粉混均,真空干燥至含水量5%以下,制成干膏;粉碎、过100目筛,加100目的蔗糖粉混匀,用70%的乙醇为润湿剂制粒;干燥、整粒、喷入乙醇溶解的挥发油,密闭两小时,制成成品,分装即得。服用剂量复方紫丹颗粒剂一次5克,一日三次,温开水冲服,8周一个疗程。本方剂已在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皮肤科临床应用近30年,对银屑病患者显示出极好的疗效。其中我们严格观察治疗了10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治疗效果100例患者中痊愈10例(10%),显效30例(30%),有效40例(40%),总有效率80%;且应用该药治疗银屑病过程中未见明显副作用。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辨证标准及根据①血热型银屑病主证皮疹色鲜红,鳞屑较厚,新疹不断出现兼证A、口干舌燥B、便干尿赤C、舌质红,舌苔黄腻D、脉弦滑或数以上主证具备,兼证二项即可诊断②血瘀型银屑病主证皮疹肥厚,色暗红兼证A、舌质紫暗或见瘀点瘀斑B、脉涩或细缓以上主证具备,兼证一项即可诊断2)西医诊断标准及依据根据陈洪铎主编《皮肤性病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年,寻常性银屑病诊断标准。(1)红斑、丘疹或斑丘疹(2)覆银白鳞屑(3)点状出血现象(+)(4)部位皮疹发生全身各处,好发头皮、四肢伸侧、尤其肘膝及腰骶部。(5)自觉症状不同程度瘙痒以上(1)(2)(3)必备(4)(5)参考标准。进行期不断有新皮疹出现,颜色潮红,同型反应(+)稳定期病情稳定,基本无新皮疹出现,原有皮损缓慢发展,皮疹不断扩大,鳞屑较多。疗效判定指标根据卫生部新药审批办法分为四级痊愈皮损消退95%以上,不痒,中医证全部消失显效皮损消退70以上,基本不痒,中医证明显改善有效皮损消退30%以上,瘙痒减轻,中医证有改善无效皮损未见明显消退,仍痒,中医证未见改善根据该药的功能主治,进行了以下药效学试验研究;药效学动物实验结果证明紫丹颗粒剂能明显抑制上皮细胞的有丝分裂,促进表皮颗粒层形成,而且对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临床前毒性综述(一)急性毒性试验1、给小鼠一次灌胃予最大容积,最大浓度复方紫丹颗粒剂,剂量为212.5g/kg,小鼠未出现毒性反应,无一例死亡。2、给小鼠一次腹腔注射复方紫丹颗粒剂的LD50及95%可信限为13.1-11.5g/kg。(二)长期毒性试验本项试验目的在于评价给Wistar大鼠灌胃100g/kg、40g/kg、2.04g/kg复方紫丹颗粒剂,每周给药6天,连续给药六个月的毒性反应。实验期间大鼠无死亡,动物的一般状态、外观体征、行为活动、粪便性状等均无明显异常表现,血尿常规,血液生化及肝、肾功能等各项指标的多次检查无异常,主要脏器指数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各组大鼠的饮食、重体动态变化无显著差异。试验表明100g/kg以下剂量无蓄积毒性反应,为安全剂量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治疗银屑病的复方紫丹颗粒剂,包括糊精、淀粉、蔗糖,其特征在于原料配比为紫草15-30g、丹参10-20g、乌梅10-20g、三棱10-15g、莪术10-15g、白癣皮10-20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紫丹颗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中的白癣皮可用土茯苓15-25g替换;其中的丹参可用当归10-20g替换。3.一种制备权利1所述复方紫丹颗粒剂的方法按权利1的原料配比备料;其特征在于将其中的紫草、丹参用乙醇提取三次,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1.33~1.35(55~60℃),得浸膏,备用;另取三棱、莪术两味药加水10倍量,先按提取挥发油的工艺处理4小时,得挥发油、药液,备用;再取乌梅和白癣皮两味药第一次加水10倍量、第二次加水8倍量,各煎煮两小时,合并两次药液及上述药液,滤过并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33~1.35(50~60℃),得清膏,与上述浸膏合并,加糊精、淀粉混均,真空干燥至含水量5%以下,制成干膏;粉碎、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治疗银屑病的复方紫丹颗粒剂,包括糊精、淀粉、蔗糖,其特征在于原料配比为:紫草15-30g、丹参10-20g、乌梅10-20g、三棱10-15g、莪术10-15g、白癣皮10-20g。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芳吉耿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