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颗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1394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颗粒,将三七粉碎成细粉;延胡索加乙醇回流提取,加溶媒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浸膏;取丹参加乙醇回流滤过,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浸膏,药渣加乙醇,回流滤过,药渣加水煎煮,合并第二、三次滤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浸膏;取黄芪、赤芍、川芎、鸡血藤、苏木、红花加水煎煮,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浸膏,合并上述浸膏与三七细粉混匀,减压干燥成细粉,加入糊精,混匀后用85%乙醇制粒,干燥即得。该药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所表现的肢体针刺样疼痛、烧灼样痛或麻木样痛等症状,总有效率为96.6%,显效率50%,安全无毒副作用,远期疗效稳定。(*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颗粒,并且具有活血和镇病的作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三大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随病程的延长可达90%,已成为导致糖尿病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的主要原因。该病主要表现为四肢远端及躯干部分麻木疼痛及感觉障碍,其疼痛特点呈针刺样或烧灼样、刀割样,甚者痛如截肢,尤以夜间为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近年来随着电生理检测技术的开展,该病的早期检出率大大增加。关于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主要与糖尿病代谢引起多元醇(主要是山梨醇、肌醇)代谢旁路的开放及周围神经的微血管病变有关,原有的维生索营养学说已不被重视。由于上述原因导致神经轴索的退化缩小和随后出现的雪旺氏细胞水肿及神经节段性脱髓鞘,进而导致神经细胞的变性坏死。针对本病的治疗已被认为是目前内分泌临床一大难题,国内外治疗本病的常用药物有麻醉性镇痛剂(杜冷丁、利多卡因等),镇静剂(大仑丁等),抗抑郁剂(丙咪嗪等),及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RI)等,均为对症治疗之品,疗效不理想加之长期服用,诸如直立性低血压、呼吸骤停、容易成瘾等毒副作用难以避免,多数学者现已主张绝对限制这些药物的继续应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RI)在国外曾被认为通过抑制多元醇代谢旁路的开放而引起治疗效应,但疗效尚未被公认,仍未过度到临床,国内也尚未开发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利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颗粒。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颗粒,由下列原料按重量百分比制成黄芪 10.2%延胡索(醋制) 20.4%三七8.2%赤芍 12.2%丹参 10.2%川芎10.2%红花 10.2%苏木 8.2% 鸡血藤 10.2%其制作方法为以上九味,三七粉碎成细粉;延胡索加7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加溶媒量分别为4倍、4倍、2倍,回流提取时间为3小时、2小时、1小时,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60℃)的浸膏;取丹参加乙醇6倍量,回流1.5小时,滤过,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60℃)的浸膏,药渣加50%乙醇6倍量,回流1.5小时,滤过,药渣加水8倍量,煎煮2小时,合并第二、三次滤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60℃)的浸膏;取黄芪、赤芍、川芎、鸡血藤、苏木、红花加水煎煮3次,加水量依次为8倍、6倍、4倍,煎煮时间依次为2小时、2小时、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60℃)的浸膏,合并上述浸膏与三七细粉混匀,减压干燥,粉成细粉,加入适量糊精,混匀后用85%乙醇制粒,干燥即得。本专利技术经临床表明,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所表现的肢体针刺样疼痛、烧灼样痛或麻木样痛等症状,总有效率为96.6%,显效率50%,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有效药物,而且安全无毒副作用,远期疗效稳定。本专利技术功能主治益气活血,祛瘀生新,通络止痛。药品名为“糖末宁”。其中主药黄芪是经典的补气要药,味甘,微温,在方中取气行血行,气旺血生之意。由于本病是在消渴病日久,在气虚血瘀的病理机制下形成,故以本药取其益气行血之意,为方中主药。延胡索辛苦、微温,功用活血散瘀,理气止痛,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之痛,能以其性温于气血能行能畅,为方中主药。三七,味甘微苦,性辛无毒,活血散瘀,止痛,更能祛瘀生新,为方中主药。辅药为川芎,性辛温,为血中气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辅助主药加强活血通络止痛之功。丹参,性苦微温,为活血祛瘀之要药,在方中辅助主药祛瘀生新,通络止痛。赤芍在方中辅助主药活血通络止痛。红花、苏木、鸡血藤,均具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尤以苏木、红花更为临床经验首肯,三药共为佐药,在方中奏活血祛瘀生新,通络止痛之功。糖尿病的临床基本病机表现为燥热伤阴,阴损气耗,致气阴两虚。气虚血脉瘀滞,脉络不通,不通则痛,构成了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基本病机的主要环节,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瘀血阻络是贯穿糖尿病及其合并症始终的重要病机。本专利技术处方以益气活血,祛瘀生新,通络止痛为组方原则,用黄芪、延胡索、三七作为主药,取其益气活血,气行血行,祛瘀生新之意。用川芎、丹参、赤芍作为辅药,以活血化瘀,行血中之滞,辅助主药之功。用红花、苏木、鸡血藤活血通络止痛之品共为佐药,在方中共奏活血祛瘀生新,通络止痛之功。实施例1一种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颗粒,由下列原料按重量百分比制成(以克为单位)黄芪 312延胡索(醋制) 625 三 七 250赤芍 375丹 参 312 川 芎 312红花 312苏 木 250 鸡血藤 312其制作方法为以上九味,三七粉碎成细粉;延胡索加7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加溶媒量分别为4倍、4倍、2倍,回流提取时间为3小时、2小时、1小时,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60℃)的浸膏;取丹参加乙醇6倍量,回流1.5小时,滤过,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60℃)的浸膏,药渣加5 0%乙醇6倍量,回流1.5小时,滤过,药渣加水8倍量,煎煮2小时,合并第二、三次滤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60℃)的浸膏;取黄芪、赤芍、川芎、鸡血藤、苏木、红花加水煎煮3次,加水量依次为8倍、6倍、4倍,煎煮时间依次为2小时、2小时、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60℃)的浸膏,合并上述浸膏与三七细粉混匀,减压干燥,粉成细粉,加入适量糊精,混匀后用85%乙醇制粒,干燥即得,共制1000克。权利要求1.一种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颗粒,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原料按重量百分比制成黄芪 10.2%延胡索(醋制) 20.4%三七8.2%赤芍 12.2%丹参 10.2%川芎10.2%红花 10.2%苏木 8.2% 鸡血藤 1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颗粒,其特征在于它的制作方法为以上九味,三七粉碎成细粉;延胡索加7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加溶媒量分别为4倍、4倍、2倍,回流提取时间为3小时、2小时、1小时,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60℃)的浸膏;取丹参加乙醇6倍量,回流1.5小时,滤过,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60℃)的浸膏,药渣加50%乙醇6倍量,回流1.5小时,滤过,药渣加水8倍量,煎煮2小时,合并第二、三次滤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60℃)的浸膏;取黄芪、赤芍、川芎、鸡血藤、苏木、红花加水煎煮3次,加水量依次为8倍、6倍、4倍,煎煮时间依次为2小时、2小时、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60℃)的浸膏,合并上述浸膏与三七细粉混匀,减压干燥,粉成细粉,加入适量糊精,混匀后用85%乙醇制粒,干燥即得。全文摘要一种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颗粒,将三七粉碎成细粉;延胡索加乙醇回流提取,加溶媒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浸膏;取丹参加乙醇回流滤过,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浸膏,药渣加乙醇,回流滤过,药渣加水煎煮,合并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颗粒,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原料按重量百分比制成: 黄芪10.2% 延胡索(醋制)20.4% 三七8.2% 赤芍12.2% 丹参10.2% 川芎10.2% 红花10.2% 苏木8.2% 鸡血藤10.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英宏
申请(专利权)人:营口奥达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