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桥梁结构的建筑细部,尤其涉及一种钢桥的桥面结构。
技术介绍
正交异性钢桥面于1948年在德国首创采用,60年来这种轻型的钢桥面已成为钢 桥(尤其是特大型桥梁)的首选桥面型式。经过几十年的工程建设实践,目前正交异性钢桥 面铺装方案主要发展为以下四类,即(1)热拌浙青混凝土或改性密级配浙青混凝土方案;高温拌合浇注式浙青混凝土方案;(3)浙青玛蹄脂混凝土方案;(4)环氧树脂浙青混凝 土方案。现有常规的钢桥桥面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现有的四类钢桥面浙青混凝土桥面铺 装层价格昂贵,同时都有一个自身无法克服的缺点,即浙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3与钢桥面 板1的膨胀系数不同,二者粘连度不牢,如果桥位处冬夏温差较大,在车辆荷载作用下,浙 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3与钢桥面板1很容易发生相对滑移,从而造成桥面铺装层3出现开 裂、车辙、壅包等病害。由于正交异性钢桥面为轻型桥面,面板比较薄,加上浙青混凝土铺装层破坏造成 路面不平整,从而容易引起车辆荷载的冲击作用,使得在高密度行车,尤其是超载严重的车 辆荷载作用下,面板与纵肋焊接处的疲劳破坏问题变得十分突出。对于正交异性钢桥面的 疲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桥面结构,所述桥面结构包括钢桥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桥面板上方覆设有超高性能混凝土层,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层上方覆设有桥面铺装层;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层中配有钢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旭东,黄政宇,李嘉,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