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宝洪专利>正文

一种通下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30564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中医通下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它对中医辨证施治中凡需要作通下治疗的病症广泛适用。它以巴豆为君药,包括沉香、川芎、重楼、罗锅底、大黄、干姜等中草药,通过药物配伍和多种药物的炮制,使制剂具有良好的通下功能并基本消除了巴豆的毒副作用,使用安全方便。(*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按中医辨证施治理论用于“通下”治疗的药物,具体地说是用中草药为原料制备的中成药。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是中医对有疼痛表现的病症进行辨证施治的一条重要理论依据。凡此,均以疏通、逐下为主要治则。许多非疼痛性疾病在中医辨证中也归因于气血淤滞、外邪聚积于经脉或脏腑,需要作疏通、逐下治疗。在中医治疗手段中,虽有针灸、按摩也可疏通经络、运行气血,但药物通下则更常用且更有效。中草药通下法常用于攻逐积滞,荡除邪热。凡湿热之邪聚结于肠胃,或五脏六腑积滞诸症,均可以采用通下法令邪祛而正复。中医古籍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一书记载有“三物备急丸”方,是中医“通下”的一个传统处方。其组成为巴豆、大黄、干姜三味药物,主治“诸心腹卒暴百病”。但该方因所含巴豆毒副作用较大,使用中稍有不当或不慎,便泄之过度,伤人元气,故能熟练掌握应用该方者颇少。许多医者对该方望而生畏,避而远之。然而巴豆之通下功能无他药可比,历来为各医家组方之君。在现代药物化学尚不能有效分离巴豆中的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的情况下,通过中药的炮制加工和相辅相克的药物配伍,消减或制除巴豆的毒性,保存其药性,是现实可行的创新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中医通下的中药制剂,它对中医辨证施治中凡需要作通下治疗的病症广泛适用,疗效确切可靠,毒副作用微弱,使用安全方便。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通下药物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基于祖国医学对通下治则和诸药药性的认识,经几十年不断试验和改进,保留巴豆作为君药,通过药物配伍和多种药物的炮制加工,使本专利技术通下剂具有良好的通下功能并基本消除了毒副作用。本专利技术药物的组分包括以下生药品种,各原料药的用量以重量份列下巴豆3-9沉香3-9川芎3-9 重楼3-9罗锅底1-9大黄1-9干姜1-9桔梗1-9延胡索3-9 甘草1-9砂仁3-9菖蒲3-9血竭1-9 三七1-9西洋参3-9冰片0.3-3 薄荷露0.3-3 蜂蜜10-80其中巴豆与沉香的用量保持大致平衡,巴豆∶沉香=1∶0.9-1.1“罗锅底”,Hemsleya amabilis Diels,系葫芦科植物小蛇莲的块根。(见《云南中草药志》第一卷355页,云南科技出版社1990年8月第一版)“薄荷露”见《中药大词典》下册265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原料药中的巴豆用以攻坚破滞,通利关窍,除五脏六腑之沉寒,为各药之“君”。沉香去恶气、调诸气;川芎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三药相伍,通诸窍,能攻能破,能行能止,能升能降。重楼清热解毒,荡积通瘀;罗锅底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大黄荡涤肠胃,除下焦之湿热;干姜驱诸经之寒邪,调和营卫;桔梗宣肺祛痰,排脓利咽;延胡索缓诸经之痛,解诸症之毒;甘草调和诸药归经;砂仁行气调中,和胃醒脾;菖蒲芳香开窍,开胃醒神除湿;血竭去瘀止痛,活血疗伤;三七止血行瘀,消肿定痛;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火生津;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薄荷露清凉解毒,宣透清开;蜂蜜补中缓急,润燥解毒,调和药性。以上诸药合参,使久滞之气得宣,久瘀之血得化,气机宣通,血脉调和,瘀去新生,百病自愈。将上述组分各原料药制成本专利技术药物的生产方法如下。一.对部分药物进行炮制加工组分中的巴豆、重楼、大黄3种原料药必须经过炮制后使用;蜂蜜经过炼制后使用;川芎按下述的方法炮制后使用,也可生用;其它药物可以生用,也可以按中医传统方法炮制后使用。1.巴豆的炮制方法取巴豆浸泡于米水中6-12小时后取出晒干,重复“浸泡-晒干”的过程共3次。之后再以沉香水代替米水重复“浸泡-晒干”的过程共3次。2.川芎的炮制方法将川芎粉碎成细粉,按重量1∶1与猪胆汁混合均匀,晒干。3.重楼的炮制方法选多年生肥大的重楼,粉碎成细粉,以粮食酿制的50-60度白酒浸透,置适当容器中密封保存1-3月,晒干,再置蒸笼经水蒸汽蒸30分钟-2小时,晒干。4.大黄的炮制方法将大黄粉碎成细粉,以粮食酿制的50-60度白酒浸透,维持2-5日,烤干或炒干备用。二.制取膏剂将除蜂蜜之外的各药分别粉碎,过100-120目筛备用。将蜂蜜炼制,离火后立即加入制巴豆、沉香、胆川芎、制重楼、罗锅底、制大黄、干姜、桔梗和延胡索各药物粉末,混合搅拌均匀,再加入甘草、砂仁、菖蒲、血竭、三七、西洋参、冰片和薄荷露药物粉末,进一步混合揉拌均匀,制成膏块状物,密封保存7-10天后进一步加工成散剂和其他剂型的制剂。这里所说的制巴豆、胆川芎、制重楼、制大黄是指按工序一所述的炮制方法所得的产物。三.制取散剂将上述蜜制膏块凉干或晒干,粉碎,过100-120目筛,即为散剂成品,分装后服用。四.制取其它剂型以上述工艺二或三所制取的膏剂或散剂为原料,按现代通常使用的制药工艺方法可以进一步加工制作成水泛丸、蜜丸、片剂、胶囊剂、颗粒型冲剂、口服液等剂型。所制成的丸剂称“九九灵通丸”。以上各种剂型成人口服剂量每日约相当于生药1.0克,分1-3次服用,一般连用3天。之后改为3-7日服用1次,每次口服剂量约相当于生药0.3-0.5克,连续服用1-2个月。本专利技术药物临床应用结果表明有下述优点1.有广泛的适应症,特别对慢性迁延性疾病有较好疗效。本专利技术药物广泛用于祛除上、中、下三焦之寒冷湿热,焕发人体生机,对急慢性胃肠炎、结肠炎、阑尾炎、胆囊炎、泌尿系结石、急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均有显著疗效;对骨髓炎、骨质增生、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肥胖症等也有较好的疗效。应用本专利技术丸剂治疗上述疾病患者1338例取得确切疗效。2.有较高的安全性。按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对生巴豆进行了近百次炮制实验,均有效地去除了巴豆的毒性。在对上述1338例各种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无1例发生中毒。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制取膏剂1.选用药物和其重量巴豆900g沉香900g川芎900g 重楼900g罗锅底900g大黄900g干姜900g桔梗900g延胡索900g 甘草900g砂仁900g菖蒲900g血竭900g 三七900g西洋参900g冰片300g薄荷露300g 蜂蜜6600g2.对巴豆、川芎、重楼、大黄进行炮制(1)将巴豆置淘米水中浸泡12小时后取出晒干,重复“浸泡-晒干”的过程共3次。之后以沉香水代替米水重复“浸泡-晒干”的过程共3次。在晴朗天气下连续6日可完成。淘米水的制备方法取大米1800克(约为巴豆重量的2倍)置于3600毫升清水(约为大米重量的1.5倍)中,搅拌约10分钟,去米取水备用。此为一次浸泡的用量。沉香水的制备方法另取中药沉香270克(约为巴豆重量的0.3倍),以5-8倍(重量)热开水冲泡3小时,去沉香取水备用。此为一次浸泡的用量。(2)将川芎粉碎过120目筛,其粉与等重猪胆汁混匀,晒干备用。(3)选多年生肥大的重楼,粉碎过120目筛成细粉,以粮食酿制的60度白酒浸透,置广口玻璃瓶中密封保存2月,取出晒干备用。(4)将大黄置玻璃缸中,以粮食酿制的50度白酒浸透,维持3日,炒干备用。3.将除蜂蜜之外的各药分别粉碎,过120目筛。将蜂蜜炼制,离火后立即加入巴豆、沉香、川芎、重楼、罗锅底、大黄、干姜、桔梗和延胡索药物粉末,混合搅拌均匀,再加入甘草、砂仁、菖蒲、血竭、三七、西洋参、冰片和薄荷露药物粉末,进一步混合揉拌均匀,制成膏块状物,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中医通下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巴豆 3-9 沉香 3-9 川芎 3-9 重楼 3-9 罗锅底 1-9大黄 1-9 干姜 1-9 桔梗 1-9 延胡索 3-9 甘草 1-9砂仁 3-9 菖 蒲 3-9 血竭 1-9 三七 1-9 西洋参 3-9冰片 0.3-3 薄荷露 0.3-3 蜂蜜 10-80其中巴豆∶沉香=1∶0.9-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宝洪陈一毅陈一文
申请(专利权)人:陈宝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