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大角度内脱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98500 阅读:3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注塑模具大角度内脱模机构,包括贯穿孔,贯穿于该下模本体的上下表面,其内还设置有均固定在下模本体上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顶出滑块,容设在贯穿孔内并与下模本体间呈密封状,其上端具有成型面,侧面开设有与该塑料制品倒勾件相对应并朝其延伸方向延伸的导向槽,下端供与第一限位部相抵靠,该成型面在该顶出滑块与第一限位部相抵靠时与下模本体的成型表面平齐;抽芯滑块,容设在导向槽内并与该顶出滑块间呈密封状,其上端具有成型槽,下端供与第二限位部相抵靠,该成型槽在抽芯滑块与第二限位部相抵靠时与下模本体的成型表面相承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脱模方便以及能保证塑料制品倒勾件完整的效果。(*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的脱模机构,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针对具有倒勾结构注 塑产品的注塑模具大角度内脱模机构
技术介绍
塑料制品,一般都是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而生产出来。注塑成型具体又是通过注 塑机和成型模具来实现的,该注塑机主要是加热和运输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料,该成型模 具则与塑料制品的具体形状相匹配,并通过与该注塑机相配合,从而实现塑料制品的加工。 该成型模具一般都包括上模和下模,且在该上模和下模之间设有与塑料制品形状一致的型 腔;通过该上模和下模之间的合模和开模即可形成一件塑料制品。如图1和图IA所示,其示出的为一种塑料制品4,其包括水平部41以及形成在水 平部41端部的弯折部42,该弯折部42上还设置有若干个倒勾件421 ;又如图IB所示,其示 出的为该塑料制品4与成型模具下模本体200之间的配合示意图,图中,水平部41的脱模 方向为竖直向上,而该弯折部42及其上的倒勾件421的脱模方向则为斜上方,故针对该塑 料制品4,目前的成型模具具有脱模不便,以及容易因脱模不恰当而造成倒勾件421损坏的 问题。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针对现有注塑模具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大角度内脱模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 注塑模具针对具有倒勾件的塑料制品时存在的脱模不便以及容易造成倒勾件损坏的问题。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种注塑模具大角度内脱模机构,形成在下模本体上,其中,包括贯穿孔,贯穿于该下模本体的上下表面,该贯穿孔内还设置有均固定在下模本体 上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顶出滑块,容设在贯穿孔内并与下模本体间呈密封状,其上端具有供塑料制品水 平部成型的成型面,侧面则开设有与该塑料制品倒勾件相对应并朝该倒勾件延伸方向延伸 的导向槽,下端则供与第一限位部相抵靠,该成型面在该顶出滑块与第一限位部相抵靠时 与下模本体的成型表面平齐;抽芯滑块,容设在导向槽内并与该顶出滑块间呈密封状,其上端具有供塑料制品 倒勾件成型的成型槽,下端则供与第二限位部相抵靠,该成型槽在抽芯滑块与第二限位部 相抵靠时与下模本体的成型表面相承接。进一步,该顶出滑块下端形成间隔设置的两个臂部,该第一限位部为设置在两个 臂部间的挡块。进一步,该第二限位部为定位块,该定位块具有与该抽芯滑块下端面相匹配的结 合面。进一步,该顶出滑块下端还连接有动力机构。进一步,该下模本体内部还形成有挡槽,该抽芯滑块的侧部则形成有供与挡槽卡 合定位的挡块。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涉及的一种注塑模具大角度内脱模机构,其通过该 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分别定位住该顶出滑块和抽芯滑块,从而使得该顶出滑块、抽芯 滑块和下模本体一起与上模形成型腔,并供塑料制品成型;当需要进行脱模时,通过向上推 动该顶出滑块,该顶出滑块会由成型面而推动塑料制品的水平部向上运动,此时该塑料制 品倒勾件一方面与抽芯滑块之间形成作用力,另一方面该抽芯滑块还与顶出滑块之间有抵 顶力,该抽芯滑块在该作用力和抵顶力的合力作用下而具有相对下模向内侧移动的趋势, 另外此时由于该第二限位部与下模本体固定故呈不动的状态,即此时该抽芯滑块与第二限 位部之间相互脱离,故该抽芯滑块可沿导向槽相内侧滑动,从而使得塑料制品的倒勾件逐 渐脱离于该抽芯滑块的成型槽,并实现倒勾件的脱模,故本技术通过推顶顶出滑块向 上运动即可轻松实现脱模,从而具有脱模便利的效果,同时由于该抽芯滑块上的成型槽会 自动脱离塑料制品的倒勾件,故本技术还具有能保证塑料制品倒勾件完整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一种塑料制品的结构示意图;图IA为图1中塑料制品弯折部上倒勾件处的局部放大图;图IB为图1中塑料制品与下模本体配合时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在成型塑料制品时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在初步脱模时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在进一步脱模时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在脱模完成时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动模仁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内脱模机构100贯穿孔1第一限位部11第二限位部12结合面121顶出滑块2成型面21导向槽22臂部23抽芯滑块3成型槽31挡块32塑料制品4水平部41弯折部42倒勾件421下模本体200成型表面 210动模仁220挡槽 221动模板230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 行详细阐述。如图2至图3所示,其示出的为本技术涉及的一种注塑模具大角度内脱模机 构100,其形成在下模本体200上,并包括贯穿孔1、顶出滑块2以及抽芯滑块3,其中该贯穿孔1,贯穿于该下模本体200的上下表面,该贯穿孔1内还设置有均固定在 下模本体200上的第一限位部11和第二限位部12,具体该第一限位部11和第二限位部12 可以与下模本体200 —体成型,也可以通过螺钉等方式而锁固在下模本体200上;该顶出滑块2,容设在贯穿孔1内,并与下模本体200间呈密封状,从而避免液态 塑料进入;该顶出滑块2的上端具有成型面21,该成型面21供塑料制品4水平部41成型; 该顶出滑块2的侧面则开设有导向槽22,该导向槽22与该塑料制品4倒勾件421相对应, 并朝该倒勾件421的延伸方向延伸;该顶出滑块2的下端则供与第一限位部11相抵靠,并 且当该顶出滑块2与第一限位部11相抵靠时,该成型面21与下模本体200的成型表面210 平齐,从而便于塑料制品4的成型;该抽芯滑块3,容设在导向槽22内,并与该顶出滑块2间呈密封状,从而避免液态 塑料进入;该抽芯滑块3的上端具有成型槽31,该成型槽31供塑料制品4倒勾件421成型 使用,其结构与塑料制品4的倒勾件421相匹配;该成型槽31的下端则供与第二限位部12 相抵靠,并且当抽芯滑块3与第二限位部12相抵靠时,该成型槽31与下模本体200的成型 表面210相承接,从而便于塑料制品4的成型。作为该顶出滑块2与第一限位部11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顶出滑块2下端形成 间隔设置的两个臂部23,该第一限位部11则为设置在两个臂部23间的挡块。当然该第一 限位部11还可以有其它设置方式,只要能确保与顶出滑块2间能稳定抵靠即可。作为该第二限位部12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第二限位部12为定位块,该定位块 固定在下模本体200上,并具有与该抽芯滑块3下端面相匹配的结合面121,通过该结合面 121,从而使得该抽芯滑块3与第二限位部12间能稳定地抵靠,当然该第二限位部12的方 式并不限于此,只要能起到限位功效即可。为了驱动顶出滑块2动作,该顶出滑块2下端还连接有动力机构(图中未示出), 该动力机构可以直接取自注塑机,亦可以为其它的动力机构,具体根据实际情况来选定。作为该下模本体2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包括呈上下设置的动模仁220和动 模板230,该动模仁220和动模板230彼此固定相连,该成型表面210位于该动模仁220的 外表面上。另外,为了让该抽芯滑块3在脱模完成时能被准确定位,如图2和图7所示,该动 模仁220上形成有挡槽221,而该抽芯滑块3的侧部则形成有供与动模仁220上挡槽221相 配合的挡块32,其具体是通过该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塑模具大角度内脱模机构,形成在下模本体上,其特征在于,包括:贯穿孔,贯穿于该下模本体的上下表面,该贯穿孔内还设置有均固定在下模本体上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顶出滑块,容设在贯穿孔内并与下模本体间呈密封状,其上端具有供塑料制品水平部成型的成型面,侧面则开设有与该塑料制品倒勾件相对应并朝该倒勾件延伸方向延伸的导向槽,下端则供与第一限位部相抵靠,该成型面在该顶出滑块与第一限位部相抵靠时与下模本体的成型表面平齐;抽芯滑块,容设在导向槽内并与该顶出滑块间呈密封状,其上端具有供塑料制品倒勾件成型的成型槽,下端则供与第二限位部相抵靠,该成型槽在抽芯滑块与第二限位部相抵靠时与下模本体的成型表面相承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榆张兵胡义平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石狮市通达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