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管软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89100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管中管软管,包括盖子、外管和位于外管之内的内管,所述外管为透明的聚丙烯软管,包括头部和管身,在外管的头部设有外管出液孔,所述内管为铝塑复合软管,包括塑料头部和铝塑复合的管身,在内管的头部设有内管出液孔;所述外管的头部与内管的头部组装在一起;所述盖子与外管的头部通过螺纹或扣位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外管具有高硬度、高透明的效果,内管具有高阻隔性、高耐腐蚀性和卫生安全性,并能呈现出超亮金属效果。(*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包装软管。
技术介绍
现有化妆品包装软管多为单管结构,样式单调,并且为普通聚乙烯材料制成,透明 度不高,视觉效果不完美,不能充分的衬托出化妆品的精致高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软管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外层软管具透明 效果、内层软管具有金属效果的管中管软管。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包括盖子、外管和位于外管之内的 内管,所述外管为透明的聚丙烯软管,包括头部和管身,在外管的头部设有外管出液孔,所 述内管为铝塑复合软管,包括塑料头部和铝塑复合的管身,在内管的头部设有内管出液孔; 所述外管的头部与内管的头部组装在一起;所述盖子与外管的头部通过螺纹或扣位连接。作为较佳方案,所述外管出液孔设在外管头部的顶部,在外管头部的内部设有内 圈,在内圈的内壁上设有内圈扣位;所述内管出液孔设在内管头部的顶部并且位于外管出 液孔的下方,在内管头部的外壁上设有内管头扣位,内管的头部与外管的内圈过盈配合,同 时内管头扣位与外管的内圈扣位配合定位,从而将外管的头部与内管的头部组装在一起。作为较佳方案,所述外管为茂金属催化的无规共聚聚丙烯透明软管。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技术的外管为透明的聚丙烯软管,尤其可采 用茂金属催化的无规共聚聚丙烯透明软管,具有更好的硬度及更好的透明度,内管采用铝 塑共挤工艺复合制成的软管,具有高阻隔性、高耐腐蚀性和卫生安全性,并能呈现出超亮金 属效果;消费者透过高透外管可清晰看到具有金属效果的内管,视觉效果完美,衬托出内容 物的精致高档。本技术主要应用于化妆品包装。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外观结构图。图2是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图4分别是实施例中外管、内管在组装前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包括外管1、位于外管1之内的内管2、盖子3,外管1为 茂金属催化的无规共聚聚丙烯制成的透明聚丙烯软管,外观具有高硬度、高透明的效果,外 管1包括头部101和管身,在外管头部101的顶部设有外管出液孔102,在外管头部101的 内部设有内圈103,在内圈103的内壁上设有内圈扣位104;内管2为铝塑复合软管,包括塑 料头部201和铝塑复合的管身,在内管头部201的顶部设有内管出液孔202位于外管出液孔102的下方,在内管头部201的外壁上设有内管头扣位204,内管的头部201与外管1的 内圈103过盈配合,起到密封作用,同时内管头扣位204与外管1的内圈扣位104配合起定 位作用;在外管头部101上设有螺纹105,在盖子3的内侧设有螺纹305,盖子3与外管头部 101通过上述螺纹连接在一起,也可以设计成通过扣位连接;在盖子3内设有垫片4位于盖 子3与外管1的顶面之间,起密封作用;外管1的管身的尾部与内管2的管身的尾部连接在 一起。参见图3、图4,本实施例的管中管软管在未组装前包含有相互独立的外管1和内 管2,当内管2组装入外管1中后,内容物自内管2的尾部灌装注入,再在封尾机的作用下对 外管1和内管2的管身尾部同时密封即得图1所示软管。使用时内容物从内管2内通过内管出液孔202流经外管出液孔102再流出。本实施例中的外管1采用茂金属催化的无规共聚聚丙烯树脂制做成型,茂金属催 化的无规共聚聚丙烯较其它催化剂催化的聚丙烯具有均勻的分子链长度、更低的分子量以 及结晶度,因而使用该聚丙烯树脂制得的产品具有更优的透明度。实验表明,当采用茂金属 催化的无规共聚聚丙烯树脂成型的薄膜厚度从30微米逐渐增加到100微米时,薄膜的雾度 稍有增加但仍低于10%,而其它聚丙烯树脂制成的薄膜在30微米厚时雾度已达40%,即使 使用茂金属催化的聚乙烯树脂成型的薄膜其雾度亦达30%。因而,本技术采用茂金属 催化的聚丙烯树脂成型的外管透明性优异,且其透明性不随成型产品厚度的增加而大幅下 降。以上仅为较佳实施例,本技术中内管与外管的组装方式不限于此,还可以采 用其它方式。权利要求一种管中管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盖子、外管和位于外管之内的内管,所述外管为透明的聚丙烯软管,包括头部和管身,在外管的头部设有外管出液孔,所述内管为铝塑复合软管,包括塑料头部和铝塑复合的管身,在内管的头部设有内管出液孔;所述外管的头部与内管的头部组装在一起;所述盖子与外管的头部通过螺纹或扣位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中管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出液孔设在外管头部的 顶部,在外管头部的内部设有内圈,在内圈的内壁上设有内圈扣位;所述内管出液孔设在内 管头部的顶部并且位于外管出液孔的下方,在内管头部的外壁上设有内管头扣位,内管的 头部与外管的内圈过盈配合,同时内管头扣位与外管的内圈扣位配合定位,从而将外管的 头部与内管的头部组装在一起;所述外管的管身与内管的管身在尾部连接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中管软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子内设有垫片位于 盖子与外管的顶面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中管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为茂金属催化的无 规共聚聚丙烯透明软管。专利摘要本技术为一种管中管软管,包括盖子、外管和位于外管之内的内管,所述外管为透明的聚丙烯软管,包括头部和管身,在外管的头部设有外管出液孔,所述内管为铝塑复合软管,包括塑料头部和铝塑复合的管身,在内管的头部设有内管出液孔;所述外管的头部与内管的头部组装在一起;所述盖子与外管的头部通过螺纹或扣位连接。本技术的外管具有高硬度、高透明的效果,内管具有高阻隔性、高耐腐蚀性和卫生安全性,并能呈现出超亮金属效果。文档编号B65D83/00GK201703681SQ201020235669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3日专利技术者鲍竹 申请人:深圳市通产丽星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中管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盖子、外管和位于外管之内的内管,所述外管为透明的聚丙烯软管,包括头部和管身,在外管的头部设有外管出液孔,所述内管为铝塑复合软管,包括塑料头部和铝塑复合的管身,在内管的头部设有内管出液孔;所述外管的头部与内管的头部组装在一起;所述盖子与外管的头部通过螺纹或扣位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竹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通产丽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