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成峰专利>正文

肛肠四腔单囊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84619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肠手术用的肠道引流管,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它由一个主引流管和两个次引流管以及一个气囊导管和气囊组成,主引流管和两个次引流管从气囊中间穿过;主引流管长50cm,粗1.2cm,前端开口,并有2个侧口;次引流管长30cm,粗0.3cm,前端有数个侧孔;气囊导管长35cm,粗0.1cm,顶端设有气囊注气阀,末端有自控充气气囊一个,气囊长约5cm,充气后可达直径4-6c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充分引流粪便、保证吻合口低张力下愈合、减轻吻合口污染,大大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确切地说涉及直肠手术用的肠道引流管。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用于直肠癌手术低位保肛所需肠内专用引流管几乎是空白,一般的 引流管没有按照直肠切除后的解剖特点设计,同时忽视了肠道内粪便造成的吻合口污染, 以及不能够保证吻合口的在低张力下愈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充分引流粪便、保证吻合口低张力下愈合、减 轻吻合口污染的手术后器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肛肠四腔单囊引流管,由一个主引流 管和两个次引流管以及一个气囊导管和气囊组成,主引流管和两个次引流管从气囊中间穿 过;主引流管长50cm,粗1. 2cm,前端开口,并有2个侧口 ;次引流管长30cm,粗0. 3cm,前端 有数个侧孔;气囊导管长35cm,粗0. 1cm,顶端设有气囊注气阀,末端有自控充气气囊一个, 气囊长约5cm,充气后可达直径4-6cm。本技术肛肠四腔单囊引流管具有四个导管和一个气囊。本技术的使用方法是手术中直肠吻合完毕后,将肛肠四腔单囊引流管经肛 门插入直肠10-15cm,从气囊注气阀注气约30-40cl,使气囊膨胀紧贴肠壁,从腹腔切口用 手触摸探查气囊压力,以不会造成肠壁过度压迫为宜,肛门部缝合固定引流管,以免脱出, 常规关闭切口,并放置腹腔引流。主引流管外端接手套,接口处用丝线结扎,次引流管分别 接引流袋,术后定时观察注气阀压力以及引流管和引流袋的引流情况。一般术后3天内主 引流管有少量液体弓丨出,3天后气体弓I出,手套膨胀,表明肠蠕动恢复,但这时的粪便多为稀 便,一般能从主引流管引出,再过2-3天后,根据病人的腹部情况,以及腹腔内的引流、和主 次引流管的引流情况,决定是否拔除该引流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按照直肠切除后的解剖特点设计,能够充分引流 粪便、保证吻合口低张力下愈合、减轻吻合口污染,大大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肛肠四腔单囊引流管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引流管,2、次引流管,3、气囊导管,4、气囊注气阀,5、气囊。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所示,肛肠四腔单囊引流管,由一个主引流管1和两个次引流管2以及一个 气囊导管3和气囊5组成,主引流管1和两个次引流管2从气囊5中间穿过;主引流管1长50cm,粗1. 2cm,前端开口,并有2个侧口 ;次引流管2长30cm,粗0. 3cm,前端有数个侧孔; 气囊导管3长35cm,粗0. 1cm,顶端设有气囊注气阀4,末端有自控充气气囊5 —个,气囊5 长约5cm,充气后可达直径4-6cm。 本技术适用于直肠癌低位保肛手术后的愈合过程。权利要求肛肠四腔单囊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它由一个主引流管和两个次引流管以及一个气囊导管和气囊组成,主引流管和两个次引流管从气囊中间穿过;主引流管长50cm,粗1.2cm,前端开口,并有2个侧口;次引流管长30cm,粗0.3cm,前端有数个侧孔;气囊导管长35cm,粗0.1cm,顶端设有气囊注气阀,末端有自控充气气囊一个,气囊长约5cm,充气后可达直径4 6cm。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直肠手术用的肠道引流管,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它由一个主引流管和两个次引流管以及一个气囊导管和气囊组成,主引流管和两个次引流管从气囊中间穿过;主引流管长50cm,粗1.2cm,前端开口,并有2个侧口;次引流管长30cm,粗0.3cm,前端有数个侧孔;气囊导管长35cm,粗0.1cm,顶端设有气囊注气阀,末端有自控充气气囊一个,气囊长约5cm,充气后可达直径4-6c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充分引流粪便、保证吻合口低张力下愈合、减轻吻合口污染,大大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文档编号A61M1/00GK201701624SQ201020233760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3日专利技术者刘选平, 和强, 张成峰, 王西增, 赵和庆 申请人:张成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肛肠四腔单囊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它由一个主引流管和两个次引流管以及一个气囊导管和气囊组成,主引流管和两个次引流管从气囊中间穿过;主引流管长50cm,粗1.2cm,前端开口,并有2个侧口;次引流管长30cm,粗0.3cm,前端有数个侧孔;气囊导管长35cm,粗0.1cm,顶端设有气囊注气阀,末端有自控充气气囊一个,气囊长约5cm,充气后可达直径4-6c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成峰赵和庆刘选平王西增和强
申请(专利权)人:张成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