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奕夫专利>正文

外冲内吸式腹腔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18434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7 1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冲内吸式腹腔引流管,包括吸引内管及冲洗外管,吸引内管的外径小于冲洗外管的内径,吸引内管同轴设在冲洗外管内,吸引内管的一端贯穿冲洗外管,吸引内管及冲洗外管的两端封口;冲洗外管的内部顶端呈鱼口状,冲洗外管的一侧顶部设有一个外侧孔,冲洗外管的一侧底部设有两个外侧孔,三个外侧孔呈180°交错排布;冲洗外管的另一端设有向上倾斜设置的管口;吸引内管的内部顶端呈鱼口状,吸引内管的一端设有两个内侧孔,位于三个外侧孔的内侧,两个内侧孔呈180°交错排布,外侧孔的轴向与两个内侧孔的轴向垂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原理简单,操作方便,一管两用,在充分引流腹腔积液的同时,可以对腹腔内置管区域进行有效冲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临床医学普通外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冲内吸式腹腔引流管
技术介绍
在普通外科腹部手术中,因为术中出血以及对人体组织剥离程度大,腹腔内组织会出现大量淡血性渗液。而胃肠道及肝胆道的手术,可能因为多种原因出现肠瘘胆瘘等情况,因此医生往往会在腹部常见的腔隙、陷窝以及关键部位放置腹腔引流管,吸引出积聚在腹腔中的多余液体,根据液体的颜色和多少,调整相关治疗方案。目前的腹腔引流管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医用橡胶管的腹腔引流管。这种管道质软,壁厚,为单纯的引流管,无冲洗作用。需要在手术中,由术者手工剪取合适的引流侧孔。这种引流管的侧孔无固定标准,侧孔较大可造成拔管时引流管的撕扯断裂,致使部分引流管残留于腹腔中,需要二次手术取出,而侧孔较小常造成腹腔内阻止堵塞侧孔,致使引流效果不佳。严重者需要再次腹腔穿刺引流。另一种是双套腹腔引流管。这种引流管是由内外两根管道组成,外管较硬,尾端散步4个直径为5mm的圆形侧孔,主要起到引流功能。而内管较软,无侧孔,主要起到冲洗功能。在临床实践中,该引流管在使用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外管较硬加之侧孔较小,腹腔内组织往往容易由侧孔进入管腔中,拔管时容易导致钝性分离。而且内管因较软,无法进行有效冲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外冲内吸式腹腔引流管,腹部手术中,用于引出腹腔积液和冲洗腹腔脓肿的装置,以达到对腹腔积液良好引流效果以及对腹腔的冲洗作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外冲内吸式腹腔引流管,包括吸引内管及冲洗外管,所述的吸引内管的外径小于所述的冲洗外管的内径,所述的吸引内管同轴设置在所述的冲洗外管内,且所述的吸引内管的一端贯穿所述的冲洗外管,所述的吸引内管及冲洗外管的两端封口;所述的冲洗外管的内部顶端呈鱼口状,所述的冲洗外管的一侧顶部设有一个外侧孔,所述的冲洗外管的一侧底部设有两个外侧孔,三个所述的外侧孔呈180°交错排布;所述的冲洗外管的另一端设有向上倾斜设置的管口;所述的吸引内管的内部顶端呈鱼口状,所述的吸引内管的一端设有两个内侧孔,位于所述的三个外侧孔的内侧,所述的两个内侧孔呈180°交错排布,且所述的外侧孔的轴向与所述的两个内侧孔的轴向垂直。上述的外冲内吸式腹腔引流管,其中,所述的吸引内管及冲洗外管通体光滑,无锐角。上述的外冲内吸式腹腔引流管,其中,所述的冲洗外管的外径为10mm,内径为6mm。上述的外冲内吸式腹腔引流管,其中,所述的外侧孔呈椭圆形,所述的外侧孔的长径为8mm,短径为4mm。上述的外冲内吸式腹腔引流管,其中,所述的吸引内管的外径为4mm,内径为2mm。上述的外冲内吸式腹腔引流管,其中,所述的内侧孔呈圆形结构,所述的内侧孔的孔径为2mm。本技术原理简单,操作方便,一管两用,在充分引流腹腔积液的同时,可以对腹腔内置管区域进行有效冲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外冲内吸式腹腔引流管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外冲内吸式腹腔引流管的冲洗外管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请参见附图1及附图2所示,一种外冲内吸式腹腔引流管,包括吸引内管1及冲洗外管2,所述的吸引内管1的外径小于所述的冲洗外管2的内径,所述的吸引内管1同轴设置在所述的冲洗外管2内,且所述的吸引内管1的一端贯穿所述的冲洗外管2,所述的吸引内管1及冲洗外管2的两端封口;所述的冲洗外管2的内部顶端呈鱼口状,所述的冲洗外管2的一侧顶部设有一个外侧孔21,所述的冲洗外管2的一侧底部设有两个外侧孔21,三个所述的外侧孔21呈180°交错排布;所述的冲洗外管2的另一端设有向上倾斜设置的管口22;所述的吸引内管1的内部顶端呈鱼口状,所述的吸引内管1的一端设有两个内侧孔11,位于所述的三个外侧孔21的内侧,所述的两个内侧孔11呈180°交错排布,且所述的外侧孔21的轴向与所述的两个内侧孔11的轴向垂直,避免直接吸引。所述的吸引内管1及冲洗外管2通体光滑,无锐角。所述的冲洗外管2的外径约10mm,内径约6mm,质软,两侧相通,可外接输液器。所述的外侧孔21呈椭圆形,所述的外侧孔21的长径为8mm,短径为4mm。所述的吸引内管1的外径约4mm,内径约2mm,质稍韧,两侧相通,可外接引流袋。所述的内侧孔11呈圆形结构,所述的内侧孔11的孔径为2mm。在完成腹部手术主要部分后,使用电刀及长弯止血钳于腹壁上行12mm切口,由体外直通腹腔内,形成引流管孔。将已消毒的外冲内吸式腹腔引流管的体内部分通过引流管孔放入腹腔。利用卵圆钳钳夹其顶端,放置在需要引流或可能需要冲洗的腔隙、陷窝以及关键部位。覆盖大网膜,退出卵圆钳,于腹壁固定外冲内吸式腹腔引流管,吸引内管体外部分接引流袋,起到引流功能。在需要冲洗时,利用生理盐水通过输液器连接冲洗外管2的体外部分,打开输液器,将生理盐水缓慢的冲洗至腹腔,同时吸引内管1体外部分通过引流袋可将冲洗腹腔的盐水引流出体外,形成水循环,最大程度的保证置管区域的干净和引流通畅。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一端”、“两端”、“内”、“外”、“内部”、“顶端”、“一侧”、“另一端”、“上”、“外侧”、“内侧”、“轴向”、“外径”、“内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贯穿”、“排布”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综上所述,本技术原理简单,操作方便,一管两用,在充分引流腹腔积液的同时,可以对腹腔内置管区域进行有效冲洗。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附属在其他相关产品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外冲内吸式腹腔引流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冲内吸式腹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引内管及冲洗外管,所述的吸引内管的外径小于所述的冲洗外管的内径,所述的吸引内管同轴设置在所述的冲洗外管内,且所述的吸引内管的一端贯穿所述的冲洗外管,所述的吸引内管及冲洗外管的两端封口;所述的冲洗外管的内部顶端呈鱼口状,所述的冲洗外管的一侧顶部设有一个外侧孔,所述的冲洗外管的一侧底部设有两个外侧孔,三个所述的外侧孔呈180°交错排布;所述的冲洗外管的另一端设有向上倾斜设置的管口;所述的吸引内管的内部顶端呈鱼口状,所述的吸引内管的一端设有两个内侧孔,位于所述的三个外侧孔的内侧,所述的两个内侧孔呈180°交错排布,且所述的外侧孔的轴向与所述的两个内侧孔的轴向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冲内吸式腹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引内管及冲洗外管,所述的吸引内管的外径小于所述的冲洗外管的内径,所述的吸引内管同轴设置在所述的冲洗外管内,且所述的吸引内管的一端贯穿所述的冲洗外管,所述的吸引内管及冲洗外管的两端封口;所述的冲洗外管的内部顶端呈鱼口状,所述的冲洗外管的一侧顶部设有一个外侧孔,所述的冲洗外管的一侧底部设有两个外侧孔,三个所述的外侧孔呈180°交错排布;所述的冲洗外管的另一端设有向上倾斜设置的管口;所述的吸引内管的内部顶端呈鱼口状,所述的吸引内管的一端设有两个内侧孔,位于所述的三个外侧孔的内侧,所述的两个内侧孔呈180°交错排布,且所述的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奕夫邓爽王歌王华马俊雒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杨奕夫邓爽王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