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281234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池座装置,用以容置一电池,其包括:一绝缘座体,绝缘座体凹设有一容置槽,用以收容部分电池,且使电池部分露出于容置槽外,自容置槽的至少一侧延伸一弹性臂且于弹性臂上设有一卡勾;至少两导电端子,两导电端子容设于容置槽内,分别与电池的两侧面接触;一护套,紧迫套设于绝缘座体外围,用以限位弹性臂不朝远离电池的方向变形,使卡勾对应卡扣电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池座装置通于设置有一护套紧迫套设于绝缘座体外围,可限位弹性臂不朝远离电池的方向变形,从而使卡勾良好地卡扣电池,避免电池因受外力影响而滑动或脱落,且护套的设置起到防止电池短路的作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座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座装置,尤指一种可良好定位电池且能防止电池脱落的 电池座装置。
技术介绍
请参见中国大陆专利号为CN96896489所示的一种电池组连接器,其在电池组40 插入连接器空腔74后,端臂66的弹性部68立即夹紧所述电池组40的边缘,以便将所述电 池组40夹持在电连接器的外壳62内。上述结构中,虽然所述弹性部68达到了夹持固定所述电池组40的效果,但是,当 将所述电池组40装入所述外壳62时,由于所述电池组40会对卡持于所述电池组40边缘的 所述弹性部68产生向外的撑张力,而没有固定结构来推抵所述弹性部68往所述电池组40 方向收拢,从而所述电池组40容易受到外力而从所述外壳62脱出;或因短路及其它问题将 所述电池组40放入或拿出所述外壳62的次数太多,所述弹性部68经过多次与所述电池组 40的摩擦导致所述弹性臂68弹性受到一定影响,不能良好地与所述电池组40相扣合,进而 导致所述电池组40脱落。又,请参见中国台湾专利号为TW87202184所示的一种电连接座结构,其利用帽盖 2覆盖座体1之开口端,所述帽盖2所延伸的第二卡制组件21与所述座体1的第一卡制组 件11卡合,所述帽盖2与所述座体1组合后,可防止电池9与外界接触,从而达到防止电池 9短路的作用。然而,当所述电池9容置于所述帽盖2与所述座体1中时,因所述电池9四周未设 有卡勾来勾持所述电池9的边缘,从而受到外力时,所述电池9会左右晃动,从而不能良好 定位所述电池9,进而影响了所述电池9与所述座体1的电性导通。针对上述两件专利中所存在的缺陷,本创作人结合自身研发和制造的经验,积极 研究、改良,创造出一种新的既能良好定位电池又能防止电池短路的电池座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良好定位 电池又能防止电池短路的电池座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池座装置,用以容置一电池,其包括一绝缘座体,所述绝缘座体凹设有一 容置槽,用以收容部分所述电池,且使所述电池部分露出于所述容置槽外,自所述容置槽的 至少一侧延伸一弹性臂且于所述弹性臂上设有一卡勾;至少两导电端子,所述两导电端子 容设于所述容置槽内,分别与所述电池的两侧面接触;一护套,紧迫套设于所述绝缘座体外 围,用以限位所述弹性臂不朝远离所述电池的方向变形,使所述卡勾对应卡扣所述电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电池座装置通过设置一所述护套紧迫套设于所述绝 缘座体外围,可限位所述弹性臂不朝远离所述电池的方向变形,从而使所述卡勾良好地卡扣所述电池,避免所述电池因受外力影响而滑动或脱落,且所述护套的设置起到防止电池 短路的作用。为便于贵审查委员能对本技术的目的、形状、构造、特征及其功效能皆能有进 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并结合实施例与附图作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池座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护套的另一视角图;图3为本技术电池座装置的立体组合图;图4为本技术电池座装置的剖示图。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电池1绝缘座体第一侧壁23第二侧壁弹性臂TS卡勾第二限位块232卡持槽定位柱26导电端子弹片32接触部护套4第一侧墙通孔43凸肋斜块421挡止部2底座21 22容置槽24 251第一限位块 231 233凸块23313基部3133插脚3441第二侧墙42411凹口412 4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电池座装置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电池座装置用以容置一电池1,其包括一绝缘座体 2,两导电端子3及一护套4。所述绝缘座体2具有一底座21,由所述底座21四周分别向上延伸有二第二侧壁 22和二第一侧壁23,所述二第二侧壁22相对设置,所述二第一侧壁23相对设置,且所述第 一侧壁23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侧壁22。所述二第二侧壁22和所述二第一侧壁23共同围 成一容置槽对。所述容置槽M用以容置所述电池1。自所述二第二侧壁22分别向上延伸形成一弹性臂25,所述二弹性臂25对称设置。 所述弹性臂25外表面与其所在所述容置槽M的所述第二侧壁22的外表面不位于同一平 面上,且所述弹性臂25外表面相对所述第二侧壁22外表面更靠近所述容置槽M。每一所 述弹性臂25的末端朝向所述容置槽对方向形成一卡勾251,所述卡勾251用以卡扣所述电池1的边缘。自每一所述第一侧壁23两端分别向上延伸形成一第一限位块231及一第二限位 块232。所述二第一侧壁23上的所述第一限位块231及所述第二限位块232呈交错设置, 也就是说一所述第一侧壁23上的所述第一限位块231和另一所述第二侧壁22上的所述第 二限位块232位于一所述弹性臂25的两侧,且所述弹性臂25与所述第一限位块231及所 述第二限位块232之间具有一定的缝隙,所述缝隙可使所述弹性臂25相对所述容置槽M 左右活动。每一所述第一限位块231外侧凹设有一卡持槽233,所述卡持槽233贯穿所述第 一限位块231的外表面。所述卡持槽233内具有一凸块2331。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 不设置所述第一限位块231和所述第二限位块232。所述底座21两端分别设有一端子容纳孔(未图示),所述端子容纳孔呈L形状。 所述端子容纳孔部 分与所述卡持槽233连通。自所述底座21两端向下延伸一定位柱26, 所述定位柱26邻近所述端子容纳孔,以供所述电池1装置装入电路板(未图示)时配合定 位。每一所述导电端子3具有一基部31固定于所述端子容纳孔中。所述基部31呈L 形,其大致中部位置设有一朝下的弹片32,所述弹片32用以卡持于所述卡持槽233底壁以 使所述导电端子3得以固定。自所述基部31向上延伸形成一接触部33与所述电池1表面 接触,自所述基部31向下延伸形成一插脚34,所述插脚34显露出所述底座21外,用于焊接 于所述电路板(未图示)上。所述护套4具有相对设置的二第一侧墙41及二第二侧墙42,以及具有由所述二第 一侧墙41及所述二第二侧墙42配合形成的一通孔43。所述第一侧墙41的长度大于所述 第二侧墙42。每一所述第一侧墙41面向所述通孔43内壁凸设有一凸肋411,所述凸肋411与 所述卡持槽233内的所述凸块2331卡持配合,以使所述护套4得以固定在所述绝缘座体2 上。每一所述第一侧墙41还设有朝下的一凹口 412,所述凹口 412与通孔43相连通,以利 于徒手组装所述护套4。所述二第二侧墙42内侧分别凸设有一斜块421,所述斜块421的厚度由上至下呈 渐薄状。所述斜块421与相邻的所述弹性臂25抵靠。每一所述第二侧墙42相向延伸形成 一挡止部422,所述挡止部422横跨于所述二第一侧墙41,且所述挡止部422在竖直方向上 高于每一所述侧墙。所述护套4与所述绝缘座体2配合时,所述挡止部422位于所述卡勾 251的上方,用以防止所述护套4相对所述绝缘座体2过度装入。请参阅图1,组装时,首先,将所述导电端子3自下而上装入所述底座21,使得所述 基部31固定于所述端子容纳孔中,所述插脚34露出所述底座21外,所述弹片32卡止于所 述卡持槽233的底壁,所述接触部33位于所述容置槽M内。然后,将所述电池1自所述容置槽M的上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座装置,用以容置一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座体,所述绝缘座体凹设有一容置槽,用以收容部分所述电池,且使所述电池部分露出于所述容置槽外,自所述容置槽的至少一侧延伸一弹性臂且于所述弹性臂上设有一卡勾;至少两导电端子,所述两导电端子容设于所述容置槽内,分别与所述电池的两侧面接触;一护套,紧迫套设于所述绝缘座体外围,用以限位所述弹性臂不朝远离所述电池的方向变形,使所述卡勾对应卡扣所述电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长江
申请(专利权)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