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正虹吸式工程排水系统,包括倒U形设置的正虹吸管,正虹吸管进口设置用于防止管内液体蒸发的进口防蒸发装置,正虹吸管出口设置用于防止管内液体蒸发的出口防蒸发装置,正虹吸管顶设置气液置换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正虹吸排水系统,设置防蒸发装置以及自动排气补水系统,能够自动保持排水状态,能够避免施工过程的大量开挖,大量节约开挖工程量,可规避管线迁改的风险,消除由于管线迁改造成的施工成本,减少施工工作量,降低施工成本;同时,能够较容易判断故障所在,排堵和堵漏的维修工作方便,提高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排水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正虹吸式工程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工程排水是工程设计、施工和使用时不可缺少的系统,自流式排水由于具有高效、节约人力成本而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自流式排水包括明渠流及管流(含非满管及满管流两种方式)。现有技术中,受水往底处流思维定势的影响,自流式排水均需保证排水系统内任何过水标高均不得高于进水口流水面标高,否则水将无法排除。现有传统工程自流式排(引)水结构主要有明沟、盖板沟、渗沟、盲沟、盖板涵、拱涵、圆管涵、倒虹吸涵和渡槽等类型。以上方式多数都需要进行开挖施工,开挖过程中常无法规避管线迁改的风险,施工工作量大,提高施工成本;同时,由于大部分在暗处,无法在地面上判断故障所在,对于排堵和堵漏的维修工作也不方便,降低工作效率。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工程排水方式进行改进,能够避免施工过程的大量开挖,因而可规避管线迁改的风险,消除由于管线迁改造成的施工成本,减少施工工作量,降低施工成本;同时,能够较容易判断故障所在,排堵和堵漏的维修工作方便,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正虹吸式工程排水系统,能够避免施工过程的大量开挖,因而可规避管线迁改的风险,消除由于管线迁改造成的施工成本,减少施工工作量,降低施工成本;同时,能够较容易判断故障所在,排堵和堵漏的维修工作方便,提高工作效率。本技术的正虹吸式工程排水系统,包括倒U形设置的正虹吸管,正虹吸管进口设置用于防止管内液体蒸发的进口防蒸发装置,正虹吸管出口设置用于防止管内液体蒸发的出口防蒸发装置,正虹吸管顶设置气液置换装置;所述气液置换装置包括储液箱、进液口Ⅰ、位于储液箱顶部的排气口Ⅰ和位于储液箱底部的进气补液口,所述正虹吸管顶部通过设置于进气补液口的储液箱进气单向阀与储液箱连通,排气口Ⅰ设置储液箱排气单向阀,所述进液口Ⅰ设置进液阀;储液箱内设置自动置换系统,自动置换系统包括驱动杠杆、驱动浮阀、自锁装置和解锁浮阀,所述驱动杠杆阻力臂端部正对进液阀阀芯形成进液阀驱动端,动力臂下部固定设置压簧,压簧下端固定连接储液箱进气单向阀阀芯,动力臂上部固定设置有拉簧,拉簧上端固定连接一固定的杠杆限位块;驱动浮阀包括驱动浮子、连接杆和弹簧蓄能器,所述弹簧蓄能器包括蓄能弹簧和铰接杆,所述铰接杆以可在竖直平面内摆动的方式铰接于储液箱,自由端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驱动浮子,所述蓄能弹簧位于铰接杆上部,且一端连接于储液箱,另一端连接铰接杆自由端;连接杆与动力臂之间设置可伸缩并可压缩限位的套管,套管-->上端与可沿连接杆纵向滑动的铰接座铰接,下端连接驱动杠杆动力臂;自锁装置包括回位弹簧和铰接锁钩,所述铰接锁钩以可在竖直平面内摆动的方式铰接于储液箱,上端外侧与驱动杠杆动力臂对应设置锁头形锁钩,内侧设置对其施加压应力的回位弹簧;所述解锁浮阀包括解锁浮子、解锁拉索和拉力转换机构,所述解锁拉索一端连接解锁浮子,另一端通过拉力转换机构连接铰接锁钩并施加与锁钩方向相反的拉力。进一步,所述弹簧蓄能器的铰接杆为两个,分列于蓄能弹簧两侧,两个铰接杆分别铰接于与其一一对应的固定设置于储液箱的两个固定杆,另一端通过横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于横杆;所述蓄能弹簧一端连接横杆,另一端连接以可在竖直平面内摆动的方式铰接于储液箱的弹簧铰接杆;进一步,所述连接杆横向两侧分别设置纵向滑槽,铰接座上端部设置开口槽,开口槽两侧壁分别以可沿连接杆纵向往复滑动的方式嵌入对应的纵向滑槽内;进一步,所述套管包括固定连接于连接杆的内套管和固定连接于驱动杠杆动力臂的外套管,所述外套管外套于内套管,所述内套管外圆固定设置限位凸台;进一步,所述进气补液口与正虹吸管之间设置连通管路,连通管路设置正虹吸管注吸支路,注吸支路设置注液阀,所述注液阀以及注液阀与注吸支路连接处至于一防渗液封箱内;进一步,所述储液箱排气口通过储液箱排气单向阀连通于一排气液封箱,排气液封箱设置进液口Ⅱ并顶部设置排气口Ⅱ,排气口Ⅱ设置排气翻板阀;进一步,所述进口防蒸发装置包括防蒸发水槽,所述正虹吸管进口管段为U型结构,U型结构进口管段进口向上置于防蒸发水槽内,进口设置进口浮阀;所述正虹吸管出口管段为U型结构,U型结构出口管段出口向上,出口防蒸发装置为设置于U型结构出口管段出口的排水翻板阀;进一步,所述进口防蒸发装置包括进口防蒸发水槽,进口防蒸发水槽设置液体进口并设置进口翻板阀,所述正虹吸管进口置于进口防蒸发水槽内并低于进口防蒸发水槽的液体进口;所述出口防蒸发装置包括出口防蒸发水槽,出口防蒸发水槽设置液体出口并设置气体出口翻板阀,所述正虹吸管出口置于出口防蒸发水槽内并低于出口防蒸发水槽的液体出口;进一步,所述拉力转换机构为定滑轮,所述定滑轮位于回位弹簧上部,解锁拉索绕过定滑轮连接铰接锁钩内侧;进一步,所述驱动杠杆的动力臂与储液箱进气单向阀之间连接设置有提拉索,所述提拉索的长度大于压簧的压紧长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正虹吸式工程排水系统,采用正虹吸排水系统,设置防蒸发装置以及自动排气补水系统,能够自动保持排水状态,能够避免施工过程的大量开挖,大量节约开挖工程量,可减少甚至规避管线迁改的风险概率,降低甚至消除由于管线迁改造成的施工成本,减少施工工作量,降低施工成本;同时,能够较容易判断故障所在,排堵和堵漏的维修工作方便,提高工作效率;适用于因在排水路线上采用传统自流式无压流排水构造物时其构造物所要求最小空间(跟着流水标高走)无法规避水管、气管、油管、电缆、通信管道等构筑物而必须对以上管道实施迁改时,或采用自流式正压流方式可避开以上管道的迁改但施工不便、代价高昂时,可在以上管道处以正虹吸实施排水跨越;填方区涵洞如(补充)采用正虹吸排水方式,在标高提升后,其总造价较传统排水方式更节省、-->工期更短。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气液置换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防渗液封箱结构示意图;图4为弹簧蓄能器结构示意图;图5为自锁装置结构示意图;图6为驱动浮阀结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二正虹吸管进口防蒸发装置结构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二正虹吸管出口防蒸发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气液置换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防渗液封箱结构示意图,图4为弹簧蓄能器结构示意图,图5为自锁装置结构示意图,图6为驱动浮阀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正虹吸式工程排水系统,包括倒U形设置的正虹吸管1,正虹吸管1进口设置用于防止管内液体蒸发的进口防蒸发装置,正虹吸管1出口设置用于防止管内液体蒸发的出口防蒸发装置,正虹吸管1顶设置气液置换装置2;所述气液置换装置包括储液箱201、进液口Ⅰ219、位于储液箱201顶部的排气口Ⅰ218和位于储液箱201底部的进气补液口220,所述正虹吸管1顶部通过设置于进气补液口220的储液箱进气单向阀211与储液箱201连通,排气口Ⅰ218设置储液箱排气单向阀205,所述进液口Ⅰ219设置进液阀212;如图所示,进气阀为球形单向阀,球形阀芯在进液压力的作用下紧压在阀座上实现密封;储液箱201内设置自动置换系统,自动置换系统包括驱动杠杆214、驱动浮阀、自锁装置207和解锁浮阀,所述驱动杠杆214阻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正虹吸式工程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倒U形设置的正虹吸管,正虹吸管进口设置用于防止管内液体蒸发的进口防蒸发装置,正虹吸管出口设置用于防止管内液体蒸发的出口防蒸发装置,正虹吸管顶设置气液置换装置;所述气液置换装置包括储液箱、进液口Ⅰ、位于储液箱顶部的排气口Ⅰ和位于储液箱底部的进气补液口,所述正虹吸管顶部通过设置于进气补液口的储液箱进气单向阀与储液箱连通,排气口Ⅰ设置储液箱排气单向阀,所述进液口Ⅰ设置进液阀;储液箱内设置自动置换系统,自动置换系统包括驱动杠杆、驱动浮阀、自锁装置和解锁浮阀,所述驱动杠杆阻力臂端部正对进液阀阀芯形成进液阀驱动端,动力臂下部固定设置压簧,压簧下端固定连接储液箱进气单向阀阀芯,动力臂上部固定设置有拉簧,拉簧上端固定连接一固定的杠杆限位块;驱动浮阀包括驱动浮子、连接杆和弹簧蓄能器,所述弹簧蓄能器包括蓄能弹簧和铰接杆,所述铰接杆以可在竖直平面内摆动的方式铰接于储液箱,自由端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驱动浮子,所述蓄能弹簧位于铰接杆上部,且一端连接于储液箱,另一端连接铰接杆自由端;连接杆与动力臂之间设置可伸缩并可压缩限位的套管,套管上端与可沿连接杆纵向滑动的铰接座铰接,下端连接驱动杠杆动力臂;自锁装置包括回位弹簧和铰接锁钩,所述铰接锁钩以可在竖直平面内摆动的方式铰接于储液箱,上端外侧与驱动杠杆动力臂对应设置锁头形锁钩,内侧设置对其施加压应力的回位弹簧;所述解锁浮阀包括解锁浮子、解锁拉索和拉力转换机构,所述解锁拉索一端连接解锁浮子,另一端通过拉力转换机构连接铰接锁钩并施加与锁钩方向相反的拉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虹吸式工程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倒U形设置的正虹吸管,正虹吸管进口设置用于防止管内液体蒸发的进口防蒸发装置,正虹吸管出口设置用于防止管内液体蒸发的出口防蒸发装置,正虹吸管顶设置气液置换装置;所述气液置换装置包括储液箱、进液口Ⅰ、位于储液箱顶部的排气口Ⅰ和位于储液箱底部的进气补液口,所述正虹吸管顶部通过设置于进气补液口的储液箱进气单向阀与储液箱连通,排气口Ⅰ设置储液箱排气单向阀,所述进液口Ⅰ设置进液阀;储液箱内设置自动置换系统,自动置换系统包括驱动杠杆、驱动浮阀、自锁装置和解锁浮阀,所述驱动杠杆阻力臂端部正对进液阀阀芯形成进液阀驱动端,动力臂下部固定设置压簧,压簧下端固定连接储液箱进气单向阀阀芯,动力臂上部固定设置有拉簧,拉簧上端固定连接一固定的杠杆限位块;驱动浮阀包括驱动浮子、连接杆和弹簧蓄能器,所述弹簧蓄能器包括蓄能弹簧和铰接杆,所述铰接杆以可在竖直平面内摆动的方式铰接于储液箱,自由端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驱动浮子,所述蓄能弹簧位于铰接杆上部,且一端连接于储液箱,另一端连接铰接杆自由端;连接杆与动力臂之间设置可伸缩并可压缩限位的套管,套管上端与可沿连接杆纵向滑动的铰接座铰接,下端连接驱动杠杆动力臂;自锁装置包括回位弹簧和铰接锁钩,所述铰接锁钩以可在竖直平面内摆动的方式铰接于储液箱,上端外侧与驱动杠杆动力臂对应设置锁头形锁钩,内侧设置对其施加压应力的回位弹簧;所述解锁浮阀包括解锁浮子、解锁拉索和拉力转换机构,所述解锁拉索一端连接解锁浮子,另一端通过拉力转换机构连接铰接锁钩并施加与锁钩方向相反的拉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虹吸式工程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蓄能器的铰接杆为两个,分列于蓄能弹簧两侧,两个铰接杆分别铰接于与其一一对应的固定设置于储液箱的两个固定杆,另一端通过横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于横杆;所述蓄能弹簧一端连接横杆,另一端连接以可在竖直平面内摆动的方式铰接于储液箱的弹簧铰接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虹吸式工程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一鹏,
申请(专利权)人:李一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