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机的墨斗的配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235195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印刷机(1)的墨斗(2)的配量装置(5),包括一列配量杠杆(6),这些配量杠杆各支承在一个铰链(8)中并且被一弹簧加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配量装置。 
技术介绍
配量装置用于根据印刷图像进行从墨区到墨区不同的油墨量调节。配量装置的配量元件例如可以是配量滑块或者配量杠杆。配量杠杆可用于操纵墨刀的油墨舌,该墨刀与墨斗辊共同限界油墨贮存部,如同例如DE 19925 403 A1中记载的那样。替代地,配量杠杆也可自身限界油墨贮存部,如同例如DE 30 47 689 A1中记载的那样。 为了使配量装置的配量元件运动,存在螺旋传动装置和复位弹簧。例如在JP 2001150644中描述了一种配量装置,其中,配量元件分别被一种板簧承载,该板簧也用于配量元件的复位。替代地,复位弹簧也可以是螺旋弹簧,这些螺旋弹簧可以如在US 4,711,176中那样构造为拉力弹簧或者如在JP 2007237539A中那样构造为压力弹簧。 在最后提到的现有技术(JP 2007237539A)中,螺旋状的弹簧位于用于将配量元件固定在墨斗上的拉伸柱杆上。在此,这些弹簧各安置在一个阶梯孔内,该阶梯孔设置在一构件中,该构件支承在配量元件的背离墨斗辊的侧面上。就配量元件的装配而言这样的布置是不利的。在装配时必须人工地校准弹簧的预应力,其方式是转动拉伸柱杆的螺母。墨斗基体两部分式地制成,因为否则触及不到螺母。墨斗基体的一个部分由阶梯孔设置在其中的所述构件形成。在配量元件安装在该构件上并且校准弹簧预应力之后,该构件可以安装在剩余墨斗基体上。就制造而言墨斗基体由两部分组成是不利的。所述构件和所述剩余墨斗基体的要相互接合的面必须符合尺寸上的以及几何形状上的极高要求,以保证配量的精确性。由于要求高,制造是费事的并且是昂贵的。 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基于这样的任务,提供一种配量装置,其中给出了对于弹簧装配方便的布置的技术前提。 该任务通过本专利技术配量装置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印刷机墨斗配量装置包括一列配量杠杆,这些配量杠杆分别支承在一个铰链中并且被一弹簧加载,其特点在于,这些弹簧是板簧。弹簧构造为板簧才使得弹簧能够安置在配量杠杆的面向墨斗辊的一侧。在这样布置时可确保可良好地触及到弹簧。弹簧可以在组装配量装置时在最后的安装步骤中旋紧在配量装置上。 一个附加优点可看作是,通过弹簧构造为板簧可实现墨斗基体的一体的、从而在制造技术上有利的构造。另一附加优点可看作是,板簧可以构造得比较长,使得通过板簧可以施加相对高的调整力而没有弹簧材料过载的危险。 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利的扩展构造从下面对不同实施例的说明和从属的附图中得知。--> 附图说明附图示出: 图1本专利技术配量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其中各个配量杠杆可分别通过一个螺旋传动装置和一个连杆传动装置驱动; 图2第二实施例,其中各个配量杠杆可分别通过一个凸轮传动装置驱动; 图3第三实施例,其中各个配量杠杆可分别通过一个螺旋传动装置、一个连杆传动装置和一个凸轮传动装置驱动; 图4第四实施例,其中各个配量杠杆可只通过一个螺旋传动装置驱动; 图5第一实施例的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至5中彼此相应的元件和构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首先描述在图1至5中示出的实施例的共同特征。 在图1至5中分别示出一印刷机1的一个局部。该印刷机1是平版胶印机并且包括一输墨装置,该输墨装置包括多个着墨辊、多个匀墨辊、多个中间辊和一个传墨辊(Heberwalze)。因此该输墨装置是传墨式输墨装置。 此外该输墨装置包括一具有墨斗辊3的墨斗2,传墨辊从该墨斗辊取走油墨。此外,一基体4从属于墨斗2,该基体形成朝向墨斗辊3倾斜的墨斗底。由此该墨斗2是所谓楔状墨斗。该墨斗底能够至少部分地被一薄膜覆盖,该薄膜保护墨斗底以防被油墨脏污。基体4为了维护目的可调整、例如可摆动离开墨斗辊3,并且可再调整返回。该基体4例如作为铝制的挤压件或者作为铸件一体地制成。 在该基体4上设置有用于分区油墨配量的配量装置5。该配量装置5包括多个配量杠杆6,这些配量杠杆不是圆形体、即不是轮子,它们布置成与墨斗辊3的旋转轴线平行并且因此相对于图1至5的图示平面垂直地延伸的一列。这些相互首尾相接地安置的、长形的配量杠杆6中的每一个位于一个不同的墨区中并且规根据印刷图像来控制在各个墨区内部传输到墨斗辊3上的油墨量以及控制相应墨区中墨斗辊3上的从墨区到墨区不同的油墨膜层厚。配量杠杆6与基体4以及墨斗辊3一起限界油墨贮存部7,印刷油墨存储在该油墨贮存部中。 每个配量杠杆6通过一个铰链8与基体4连接并且可绕该铰链8朝向墨斗辊3和远离该墨斗辊地摆动,以便调整由配量杠杆6与墨斗辊3共同形成的配量缝隙的大小。该铰链8是所谓开口转动铰链并且具有一铰链销轴9和一与该铰链销轴互补的铰链壳10。该铰链销轴9通过在基体4的上部前棱边上基本半圆形成型的、凸形的突出部形成。该突出部不中断地在全部墨区域上延伸,使得全部铰链8的铰链壳10可以说具有一共同的铰链销轴9。铰链壳10是一在配量杠杆6的上部后棱边上基本半圆形成型的、凹形的凹陷部。也可考虑铰链销轴9和铰链壳10的互换布置,其中,铰链销轴9构造在配量杠杆6上,铰链壳10构造在基体4上并且作为全部铰链8的共同铰链壳10在基体4的整个长度上延伸。但该铰链销轴9也可以通过一圆形轮廓的线材构成,该线材插入基体中靠近基体4上部前棱边的、半圆形轮廓的槽中。 对于每个配量杠杆6存在一带有集成于马达壳体中的传动装置的伺服马达11和-->一安置在伺服马达11外部的传动装置,该伺服马达11或者其内部传动装置的运动通过该外部传动装置传递到对应的配量杠杆6上,以使该配量杠杆绕铰链8摆动。这些伺服马达11是电动机。布置成相对于图1至5的图示平面垂直的一列的这些伺服马达11位于一开口中,该开口被加 工到基体4的后端部中。 在每个配量杠杆6旁边安置一个板簧12作为弹簧,配量杠杆6可克服该板簧的阻力朝向墨斗辊3摆动。板簧12的下部区段贴靠在基体4的一个没有详细标记的平面上并且牢固旋拧在该平面上。该板簧12的上部区段由于其预应力而绷紧地贴靠在配量杠杆6的、背离基体4的正面上。该板簧12在下部区段和上部区段之间具有无支撑的中间区段。 该板簧12具有两个功能:一方面它将配量杠杆6压向基体4,使得铰链销轴9和铰链壳10保持永久的相互嵌接。由此确保,铰链8密封油墨贮存部7并且没有泄漏油墨从油墨贮存部穿过铰链8出现,并且,被铰链8导向的转动运动是该配量杠杆6的唯一自由度。 另一方面,该板簧12压紧已提及的将伺服马达11与配量杠杆6连接的传动装置。该板簧12将在该传动装置的传动元件之间存在的间隙、例如螺纹间隙从传动装置中挤压出去。 配置给配量杠杆6的板簧12被设置成一列,该列平行于着墨辊3的旋转轴线并且由此垂直于图1至5的图示平面地延伸。在图1至5所基于的观察方向上只能看到板簧12中的一个。 在根据图1至4的实施例中,但不在根据图5的实施例中,各个配量杠杆6的增厚的上端部的面向墨斗辊3的正面设有一凸出的、圆弧形的曲面13,该曲面与铰链销轴9的外周面以及铰链壳10的内周面同心地延伸。由此铰链8的假想中轴线也构成曲面13的曲率轴线。 刮墨刀14以其向上指向的刮擦棱边贴靠在曲面13上。该刮墨刀14由于其固有弹性而保持在曲面13上并且在横向和纵向上(即在图1至4的图示平面中以及垂直于该图示平面)基本上与板簧12平行地延伸。但该刮墨刀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印刷机(1)的墨斗(2)的配量装置(5),包括一列配量杠杆(6),这些配量杠杆分别支承在一个铰链(8)中并且被一弹簧加载,其特征在于,这些弹簧是板簧(12)。

【技术特征摘要】
DE 2009-7-20 102009033920.51.印刷机(1)的墨斗(2)的配量装置(5),包括一列配量杠杆(6),这些配量杠杆分别支承在一个铰链(8)中并且被一弹簧加载,其特征在于,这些弹簧是板簧(12)。2.根据权利要求1的配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12)安置得贴靠在对应的配量杠杆(6)的面向墨斗辊(3)的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配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各个配量杠杆(6)的面向一个或者所述墨斗辊(3)的面上存在一凸形的曲面(13)。4.根据权利要求3的配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13)与对应的配量杠杆(6)的铰链(8)同心地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3或4的配量装置,其特征在于,一刮墨刀(14)贴靠在所述曲面(13)上,该刮墨刀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克吕格尔B罗斯科施
申请(专利权)人: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