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版印刷机封闭刮刀的墨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820108 阅读:5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柔版印刷机封闭刮刀的墨腔装置,包括内置有加压气缸的气囊座和墨腔;气囊座位于墨腔的一侧,与墨腔嵌套在一起;墨腔朝向气囊座的一侧的上中下分别设置有凹槽A、凹槽B和凹槽C,墨腔的另一侧设置有凹槽D,墨腔上还设置有反向刮刀和正向刮刀分别位于凹槽D的上下方;凹槽A与凹槽C内分别设置有进墨管和出墨管,且进墨管和出墨管与凹槽D相通;凹槽B内设置有与气缸对应的顶头。有益效果是,气囊座和墨腔通过抽屉式镶嵌结构固定连接,更换维修方便。(*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印刷机械设备领域,涉及一种柔版印刷机的墨腔装置,具体指一种柔版印刷机封闭刮刀的墨腔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墨腔装置是柔版印刷机在高速运转下保证印品质量的关键零件。现有 印刷机的墨腔同时安装有正反刮刀和密封装置,气囊座内有可充气气囊给墨腔及刮刀压力 实现供墨,在印刷机在高速运转下,油墨在进出墨管、网纹辊及正反向刮刀形成的封闭环境 下循环使用;然而印刷结束或要更换颜色时,操作工人必需要把墨腔内的油墨洗涤干净,才 能进行后续印刷。然而,现有的墨腔装置由于墨腔与气囊座之间采用铰链连接,通过螺钉固定,不能 快速将墨腔从气囊座上拆下,进墨管与出墨管在墨腔上的固定方式为锥管螺纹连接方式, 即使墨腔拆卸下来还得再次用工具拆卸进出墨管,浪费时间;其次墨腔内部加压采用气囊 方式,长时间使用气囊有爆裂现象,影响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柔版印刷机封闭刮刀的墨腔装置,以及解决现有墨 腔装置更换维修不便,浪费时间及气囊加压容易爆裂的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柔版印刷机封闭刮刀的墨腔装置,包括内置 有加压气缸的气囊座和墨腔;气囊座位于墨腔的一侧,与墨腔嵌套在一起;墨腔朝向气囊 座的一侧的上中下分别设置有凹槽A、凹槽B和凹槽C,墨腔的另一侧设置有凹槽D,墨腔上 还设置有反向刮刀和正向刮刀分别位于凹槽D的上下方;凹槽A与凹槽C内分别设置有进 墨管和出墨管,且进墨管和出墨管与凹槽D相通;凹槽B内设置有与加压气缸对应的顶头; 气囊座朝向墨腔的侧面上还设置有滑轨,墨腔设置有嵌在滑轨内的嵌条,气囊座与墨腔通 过嵌在一起的滑轨与嵌条嵌套在一起,且滑轨与嵌条之间还留有间隙。其中,墨腔轴向的一端设置有两个快换接头,另一端设置有抽拉把手;所述的两个 快换接头分别与进墨管和出墨管的端头连接。其中,气囊座轴向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气囊座端板,两个气囊座端板的下部穿 有转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封闭墨腔与气囊座设置滑轨,通过此种抽屉式镶嵌结构固定连接,更换维修方便;2、墨腔加压采用气缸加压方式,气缸运作灵活可靠,避免了气囊加压容易爆裂问 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墨腔与快换 接头、抽拉把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拆卸墨腔的工作示意图。图中,1.接墨盘,2.调节螺钉,3.气囊座端板,4.气囊座,5.加压气缸,6.滑轨, 7.墨腔,8.进墨管,9.出墨管,10.反向刮刀,11.正向刮刀,12.网纹辊,13.快换接头, 14.抽拉把手,15.顶头,16.转轴,17.凹槽A,18.凹槽B,19.凹槽C,20.凹槽D,21.嵌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柔版印刷机封闭刮刀的快换墨腔装置,包括气 囊座4和墨腔7,气囊座4通过两端设置的气囊座端板3固定,气囊座端板3通过调节螺钉 2固定在印刷机架上,调节螺钉2通过可调节气囊座端板3位置进而实现整个气囊座4的前 后位置调节。气囊座4位于墨腔7的一侧,气囊座4朝向墨腔7的侧面上设置有一对滑轨 6,墨腔7上设置有嵌在滑轨6内的嵌条21,气囊座4与墨腔7通过嵌在一起的滑轨6与嵌 条21嵌套在一起,墨腔7可沿着滑轨6在轴向方向直线移动,且滑轨6与嵌条21之间还留 有间隙。在墨腔7朝向气囊座4的一侧设置有上中下三个凹槽,分别依次为凹槽A17、凹槽 B18和凹槽C19,墨腔7另一侧设置有凹槽D20,墨腔7上还设置有上斜面和下斜面分别位于 凹槽D20的上下方,上斜面和下斜面上分别设置有反向刮刀10和正向刮刀11。凹槽A17与 凹槽C19内分别设置有进墨管8和出墨管9,且进墨管8和出墨管9均与凹槽D20相连通。 在气囊座4中部,沿气囊座4轴向方向的内腔并排设置有多个加压气缸5,在墨腔7的凹槽 B18内还设置有多个与加压气缸5对应的顶头15。如图2所示,在墨腔7靠近印刷机传动侧的端上还设置有两个快换接头13,一个用 于和进墨管8伸出墨腔7的端头固定连接,另一个用于和出墨管9伸出墨腔7的端头固定 接连。为了便于将墨腔7从气囊座4上拉出,在墨腔7的另一端安装有抽拉把手14,更换墨 腔7时,手握住抽拉把手14将墨腔7由气囊座4上沿着滑轨6抽出即可、操作简便。同时,在整个墨腔7与网纹辊12的下方设置有接墨盘1,接墨盘1可以将外渗的油 墨集中回收,接墨盘1与气囊座4两端的气囊座端板3下部通过转轴16铰接,方便清洗或 维修墨腔7时将气囊座4与墨腔7 —起旋转到外侧。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因滑轨6与嵌条21之间设有间隙,当加压气缸5顶向 顶头15时,推动墨腔7向网纹辊12方面移动,此时反向刮刀10和正向刮刀11紧贴在网纹 辊12的表面上,由反向刮刀10、凹槽D20、正向刮刀11和网纹辊12表面形成一个封闭的盛 墨腔,进墨管8给盛墨腔供墨,墨水在盛墨腔内有一个短暂的停留,对网纹辊12进行着墨, 正向刮刀11则起刮墨的作用,最后盛墨腔内的墨水通过出墨管9回到墨筒。当印刷完成 后,需要更换刮刀时,如图3所示,首先将加压气缸5的推杆收回,气缸杆端部离开墨腔7 — 定距离(一般是15毫米),保证墨腔7抽离时不干涉;然后断开墨腔7传动侧端面的快换接 头13的子母件,使墨腔7与进墨管8、出墨管9分离;最后将整个气囊座4连同墨腔7由工 作时的A处围绕着转轴16翻转至B处,在水平位置处握住抽拉把手14将墨腔7沿着滑轨 6顺利抽出,然后拔出进墨管8和出墨管9,清洗或维修完成墨腔7后,则按相反的操作流程 可实现墨腔7的安装。权利要求1.一种柔版印刷机封闭刮刀的墨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置有加压气缸(5)的气 囊座(4)和墨腔(7);所述气囊座(4)位于墨腔(7)的一侧,与墨腔(7)嵌套在一起;墨腔(7) 朝向气囊座(4)的一侧的上中下分别设置有凹槽A (17)、凹槽B (18)和凹槽C (19),墨腔 (7)的另一侧设置有凹槽D (20),墨腔(7)上还设置有反向刮刀(10)和正向刮刀(11)分别 位于凹槽D (20)的上下方;凹槽A (17)与凹槽C (19)内分别设置有进墨管(8)和出墨管 (9),且进墨管(8)和出墨管(9)与凹槽D (20)相通;凹槽B (18)内设置有与加压气缸(5) 对应的顶头(15);所述气囊座(4)朝向墨腔(7)的侧面上还设置有滑轨(6),墨腔(7)设置 有嵌在滑轨(6)内的嵌条(21),气囊座(4)与墨腔(7)通过嵌在一起的滑轨(6)与嵌条(21) 嵌套在一起,且滑轨(6 )与嵌条(21)之间还留有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墨腔(7)轴向的一端设置有两个 快换接头(13),另一端设置有抽拉把手(14);所述的两个快换接头(13)分别与进墨管(8) 和出墨管(9)的端头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座(4)轴向的前后两端分别 设置有气囊座端板(3 ),两个气囊座端板(3 )的下部穿有转轴(16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柔版印刷机封闭刮刀的墨腔装置,包括内置有加压气缸的气囊座和墨腔;气囊座位于墨腔的一侧,与墨腔嵌套在一起;墨腔朝向气囊座的一侧的上中下分别设置有凹槽A、凹槽B和凹槽C,墨腔的另一侧设置有凹槽D,墨腔上还设置有反向刮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版印刷机封闭刮刀的墨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置有加压气缸(5)的气囊座(4)和墨腔(7);所述气囊座(4)位于墨腔(7)的一侧,与墨腔(7)嵌套在一起;墨腔(7)朝向气囊座(4)的一侧的上中下分别设置有凹槽A(17)、凹槽B(18)和凹槽C(19),墨腔(7)的另一侧设置有凹槽D(20),墨腔(7)上还设置有反向刮刀(10)和正向刮刀(11)分别位于凹槽D(20)的上下方;凹槽A(17)与凹槽C(19)内分别设置有进墨管(8)和出墨管(9),且进墨管(8)和出墨管(9)与凹槽D(20)相通;凹槽B(18)内设置有与加压气缸(5)对应的顶头(15);所述气囊座(4)朝向墨腔(7)的侧面上还设置有滑轨(6),墨腔(7)设置有嵌在滑轨(6)内的嵌条(21),气囊座(4)与墨腔(7)通过嵌在一起的滑轨(6)与嵌条(21)嵌套在一起,且滑轨(6)与嵌条(21)之间还留有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小鹏苏翔宇李文张林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航天华阳印刷包装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