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筑井墙壁用的砌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31963 阅读:2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砌筑井墙壁用的砌块,该砌块两个侧面中的一个侧面的中部区域设置有向内收缩的梯形凹槽和设置在梯形凹槽中部区域且向内收缩的第一弧形凹槽,另一个侧面的中部区域设置有向外延伸且能嵌入梯形凹槽内的梯形凸条,在梯形凸条的中部区域设置有向内凹陷的第二弧形凹槽。该砌块的两个端面采用梯形凹槽和梯形凸条的结构,这种结构梯形凸条很方便地插入梯形凹槽内,砌筑非常方便。(*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砌筑井墙壁用的砌块。 
技术介绍
人孔井或检查井的墙内壁通常呈圆柱形体,传统用于砌筑人孔井或检查井的墙壁通常采用实芯的矩形粘土砖砌筑。然而,由于制作粘土砖的粘土通常是从优质的耕地中获取的,并且还需要通过烧结才能得到成品砖,所以,建筑上使用粘土砖不仅浪费能源,而且还会破坏耕地和生态环境,另一个问题是,因粘土砖的外观呈矩形,所以,用其砌筑圆柱形人孔井或检查井非常困难,且强度较差。为此,中国专利1206429C号授权公告的名称为“井壁墙体模块以及采用该墙体模块构筑井壁墙体的方法”给出一种解决方案。该墙体模块中的一个侧面的中部区域设置有向内收缩的矩形凹槽和设置在矩形凹槽中部区域且向内收缩的弧形凹槽,另一个侧面的中部区域设置有向外延伸且能嵌入矩形凹槽内的矩形凸条,在矩形凸条的中部区域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弧形凹槽,且该墙体模块与井相平行的两个面为圆弧形,其外沿的弧长大于内沿的弧长,而与井相垂直的两个面采用凸凹结构。虽然该墙体模块相对粘土砖有所改进,但由于该墙体模块的两个端面采用矩形凹槽和矩形凸条的结构,而在砌筑时,矩形凹槽和矩形凸条相对的端面需要粘结混凝土,这样会给对接造成一定的麻烦;另外,该墙体模块与井相垂直的两个端面虽然在浇筑混凝土能够使墙体更加牢固,但该种结构的墙体模块不利于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利用方便插接的方式来解决砌筑和加工不方便等问题的砌筑井墙壁用的砌块。本技术所提出的砌筑井墙壁用的砌块,该砌块两个侧面中的一个侧面的中部区域设置有向内收缩的梯形凹槽和设置在梯形凹槽中部区域且向内收缩的第一弧形凹槽,另一个侧面的中部区域设置有向外延伸且能嵌入梯形凹槽内的梯形凸条,在梯形凸条的中部区域设置有向内凹陷的第二弧形凹槽。所述砌块与井相平行的两个面为圆弧形,且使砌块外沿的弧长大于内沿的弧长。所述砌块中的第一弧形凹槽和第二弧形凹槽对接后所形成的竖孔的横断面为椭圆形。所述砌块的中部区域还设置有竖向通孔。本技术所提出的砌筑井墙壁用的砌块的两个端面采用梯形凹槽和梯形凸条的结构,这种结构梯形凸条很方便地插入梯形凹槽内,砌筑非常方便。附图说明:附图1是用本技术所提出的砌筑井墙壁用的砌块一个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和图2,这两个附图给出本技术所提出的砌筑井墙壁用的砌块一个-->实施例的外观整体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砌块具有一个主体1,主体1具有两个圆弧形面11和12,其中,外沿圆弧形面11的弧长大于内沿圆弧形面12的弧长,与两个圆弧形面11和12相垂直的两个面为相等的平面14。主体1的两个端部或侧面中的一个侧面的中部区域设置有向内收缩的梯形凹槽13和设置在梯形凹槽13中部区域且向内收缩的第一弧形凹槽17,另一个侧面的中部区域设置有向外延伸且能嵌入梯形凹槽13内的梯形凸条15,在梯形凸条15的中部区域设置有向内凹陷的第二弧形凹槽16。在主体1的中部区域设置有竖向通孔18。主体1中的第一弧形凹槽17和第二弧形凹槽16对接后所形成的竖孔的横断面为椭圆形。砌块的厚度即两个平面14之间的距离可以随意设定,所以,本实施例中没有给出砌块的其它视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砌筑井墙壁用的砌块,其特征在于:该砌块两个侧面中的一个侧面的中部区域设置有向内收缩的梯形凹槽和设置在梯形凹槽中部区域且向内收缩的第一弧形凹槽,另一个侧面的中部区域设置有向外延伸且能嵌入梯形凹槽内的梯形凸条,在梯形凸条的中部区域设置有向内凹陷的第二弧形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1.砌筑井墙壁用的砌块,其特征在于:该砌块两个侧面中的一个侧面的中部区域设置有向内收缩的梯形凹槽和设置在梯形凹槽中部区域且向内收缩的第一弧形凹槽,另一个侧面的中部区域设置有向外延伸且能嵌入梯形凹槽内的梯形凸条,在梯形凸条的中部区域设置有向内凹陷的第二弧形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世忠迟作进
申请(专利权)人:本溪钢铁集团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