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圆形或弧形建筑的混凝土空心砌块。技术背景现有的技术中,圆形或弧形建筑所用的粘土砖分层砌筑墙体具有工序多、 施工周期长、材料承压性能差、施工过程中易发生未粘结牢固的砖块坠落的危 险等缺陷,以及为减少使用粘土砖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已经在逐步采用拼装式砌 块或是现场浇注等方法。例如现有圆形检査井的井壁的墙体很多采用的是由钢 筋混凝土预制的井底结构、带有接管孔的底筒、筒节和锥台型井头构成。底筒 安装在井底的结构上,底筒与井底结构接口用水泥砂浆填实抹平密封,筒节通 过互补式承插对接口支承固定在底筒上,其接口用水泥砂浆填实抹平密封,井 头通过互补式承插对接口支承固定在筒节上,其接口用水泥砂浆填实抹平密封。 钢筋混凝土管材一直作为城市排水管道的主要材料,它具有良好的抗压、耐磨、 耐腐蚀性能,并且具有一定的成熟的工艺制作水平。但是作为混凝土管,它自 身不可克服的问题就是笨重,搬运和安装比较麻烦。当施工场地受限制,而机 械设备无法展开的情况下,则根本无法应用。对于现场浇注,则有施工复杂、 施工周期长、成本高等缺点。 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 ...
【技术保护点】
适用于圆形或弧形建筑的混凝土空心砌块,包括平整的安置面、端面、衔接接触面、表面、凹槽、半凹筋等结构,其特征在于圆形或弧形建筑的混凝土空心砌块有由圆形或弧形或多边形构成的内、外表面,上下安置面与筋的上下面同在一平面上,筋的上下面有凹槽,上、下砌块砌筑后筋筋相对,上下凹槽相对形成环形通孔并横向贯通,筋与筋之间的通孔上下对齐,纵向贯通,衔接接触面是或凹或凸于端面。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