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链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29892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铰链结构,其包括两根枢轴、两个主齿轮、传动组件及连接件,两个主齿轮分别套设于对应的枢轴上,传动组件设置于两个主齿轮之间,连接件套设于两根枢轴上,该连接件和主齿轮的端面相配合且其中之一设置有凸起部,另一个开设有与凸起部相配合的凹陷部。该铰链结构元件较少,结构简单。(*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铰链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铰链结构。
技术介绍
笔记本电脑、游戏机、电子书、移动电话等电子装置中常设置铰链结构,以实现其相枢接的两部分可相对转动。为实现电子装置相互枢接的两部分的联动,即当施力使电子装置的一部分相对另一部分转动时,枢接该电子装置的两部分的铰链结构同时驱动电子装置的另一部分转动,进而实现两倍的开合速度。一种可实现联动的铰链结构,其包括两根枢轴,分别套设于两根枢轴上的两个第一齿轮及两个枢接片,两个枢接片分别与电子装置的两部分固定连接,该两个第一齿轮之间还设置两个与之啮合的第二齿轮以便实现联动。同时,为实现铰链结构于特定角度内转动,该铰链结构还在枢轴上套设相互抵持的凸轮组,通过凸轮面之配合实现于转动角度之限制。然而,该铰链结构由于轴向元件较多,导致结构复杂且体积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情况,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铰链结构。一种铰链结构,其包括两根枢轴、两个主齿轮、传动组件及连接件,两个主齿轮分别套设于对应的枢轴上,传动组件设置于两个主齿轮之间,连接件套设于两根枢轴上,该连接件和主齿轮的端面相配合且其中之一设置有凸起部,另一个开设有与凸起部相配合的凹陷部。该铰链结构中,直接将凸起部和凹陷部分别设置于连接件或主齿轮的端面,通过该凸起部和凹陷部的配合实现限位功能,而无需在枢轴上套设额外的凸轮等元件进行限位,减少了元件数量,简化了结构且有效缩小了铰链结构的体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铰链结构组装图。图2为图1中铰链结构的零件分解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铰链结构  100  第一轴组件  10  第二轴组件  30-->  传动组件  50  连接件  70  抵持件  90  枢轴  11、31  枢接件  13  主齿轮  15  轴套组件  17  变形轴段  111  凸缘  113  连接部  115  枢接部  131  固定部  133  枢接孔  1311  中心孔  151  端面  153  凸起部  155  摩擦片  171  弹性件  173  紧固件  175  枢接件  33  主齿轮  35-->  轴套组件  37  端面  353  凸起部  355  转轴  51  次齿轮  53  变形部  511  插接部  513  轴孔  71  凹陷部  73  套接部  91  弯折部  93  枢轴孔  911  转轴孔  91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铰链结构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及图2,铰链结构100包括第一轴组件10、第二轴组件30、传动组件50、连接件70及抵持件90。第一轴组件10和第二轴组件30并排设置,传动组件50设置于第一轴组件10和第二轴组件30之间,连接件70和抵持件90均套设于第一轴组件10和第二轴组件30上。第一轴组件10包括枢轴11及套设于枢轴11上的枢接件13、主齿轮15和轴套组件17。枢轴11包括变形轴段111、凸缘113及连接部115。凸缘113形成于变形轴段111和连接部115之间,且连接部115也为截面呈非圆形的轴段。变形轴段111末端开设有螺纹(图未标)。枢接件13用于将铰链结构100与电子装置(图未示)的盖体或本体连接,其包括枢接部131及固定部133。枢接部131上开设有与枢轴11的连接部115的轮廓相对应的枢接孔1311,固定部133用于固定于电子装置。-->主齿轮15开设有非圆的中心孔151,且具有端面153,该端面153上靠近边缘的部位形成凸起部155。轴套组件17包括摩擦片171、弹性件173及紧固件175。第二轴组件30结构与第一轴组件10相似,第二轴组件30也包括枢轴31及套设于枢轴31上的枢接件33、主齿轮35和轴套组件37。其中主齿轮35的端面353上靠近边缘的部位形成凸起部355。传动组件50包括两个转轴51及分别套设于两个转轴51上的两个次齿轮53。转轴51具有截面为非圆形的变形部511及截面为圆形的插接部513,该插接部513与次齿轮53通过过盈方式配合。连接件70为一个长条形板件,其上开设靠近两端的部位开设有两个轴孔71,靠近每个轴孔71开设有一个凹陷部73。轴孔71为圆形的通孔,凹陷部73为绕轴孔71开设的弧形槽。本实施方式中,凹陷部73的圆心角为90~100度且沿轴向贯通连接件70。当然,该凹陷部73也可不贯穿连接件70。抵持件90包括套接部91和从套接部91边缘弯折形成的弯折部93。套接部91上靠近两相对边缘的部位各开设有一个圆形的枢轴孔911且于该枢轴孔911之间开设有两个非圆的转轴孔913。该两个转轴孔913分别设置于两个枢轴孔911的中心连线的上下两侧,可保证转轴51装于抵持件90时上下错开,结构紧凑。弯折部93垂直于套接部91,其用于与电子装置的盖体和本体之间的连接臂(图未示)连接。组装时,将传动组件50的两个转轴51的变形部511分别插设于抵持件90的套接部91的两个转轴孔913内,并将次齿轮53通过过盈方式套设于转轴51上,进而使次齿轮53与抵持件90不可转动地连接。将第一轴组件10的枢轴11的变形轴段111依次穿过抵持件90的套接部91的枢轴孔911、主齿轮15的中心孔151、连接件70的轴孔71及轴套组件17,使轴套组件17的紧固件175与枢轴11的末端的螺纹锁紧,其中抵持件90的套接部91抵持于枢轴11的凸缘113。将枢轴11的连接部115穿过枢接件13的枢接部131的枢接孔1311,使枢接件13不可转动地连接于枢轴11的一端。将第二轴组件30按照同样的方式与连接件70及抵持件90连接,完成铰链结构100的组装。该铰链结构100中,第一轴组件10的主齿轮15上的凸起部155和第二轴组件30的主齿轮35上的凸起部355均插入连接件70上相应的凹陷部73内并可在其内活动。连接件70和抵持件90形成一个“凹”字形的容置空间(图未标),主齿轮15,35及传动组件50被夹持于连接件70和抵持件90的套接部91之间并收容于该容置空间内。当电子装置的盖体带动第一轴组件10的枢接件13相对第二轴组件30转动时,第一轴组件10的主齿轮15将转矩通过两个次齿轮53传递到第二轴组件30的主齿轮35,使两个主齿轮15,35沿相反方向转动,实现电子装置的盖体和本体的联动开合,进而达到两倍的开合速度。转动过程中,主齿轮15、35的凸起部155、355被限制于连接件70上相应的凹陷部73内,且该凹陷部73的圆心角均为90~100度,故铰链结构100可实现0~200度的转动范围。该铰链结构100中直接在连接件70上开设凹陷部73,并在主齿轮15的端面153上形成凸起部155、在主齿轮35的端面353上形成凸起部355与该凹陷部73配合,省去了在枢轴11、31上套设额外的凸轮等限位元件进行限位,减少了元件数目,简化了结构,且降-->低了成本。连接件70上的凹陷部73的圆心角为90~100度,可使电子装置的盖体相对本体打开到180度或闭合时主齿轮15、35的凸起部155、355尚未与碰凹陷部73的两端完全贴紧,故可保证即使存在其他元件配合干涉的情况下盖体仍可相对本体打开180度或完全闭合。连接件70和抵持件90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铰链结构,其包括两根枢轴、分别套设于对应枢轴上的两个主齿轮及设置于两个主齿轮之间的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结构还包括一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套设于所述两根枢轴上,所述连接件和所述主齿轮的端面相配合且其中之一设置有凸起部,另一个开设有与所述凸起部相配合的凹陷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铰链结构,其包括两根枢轴、分别套设于对应枢轴上的两个主齿轮及设置于两个主齿轮之间的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结构还包括一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套设于所述两根枢轴上,所述连接件和所述主齿轮的端面相配合且其中之一设置有凸起部,另一个开设有与所述凸起部相配合的凹陷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开设于所述连接件上,所述凸起部形成于所述主齿轮的端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上开设两个轴孔,所述两根枢轴穿过所述对应的轴孔,所述凹陷部为靠近所述轴孔开设的弧形槽。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的圆心角为90~100度。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形成于所述主齿轮的端面上靠近边缘的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鑫李坚李珅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