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德邦专利>正文

治疗骨关节病的外用中成药及其制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2309 阅读:2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骨关节病的外用中成药及其制作工艺,它由山栀、红花、干姜、骨碎补和食用淀粉组成,其各原料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山栀20-40%,红花10-25%,干姜5-20%,骨碎补20-40%,食用淀粉余量。其制作工艺是,将山栀、红花、干姜、骨碎补经烘干研磨成粉,目数控制在80目以上;将上述各原料粉与食用淀粉一同混合后加入白酒、醋、蒸馏水进行调和,使各原料中药粉调和成糊膏状为宜,得到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粗品;将糊膏状粗品置于密封容器内静置至少3天即得到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成药。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药使用后,可迅速解除因神经根受压而引起的炎症、水肿,使突出的椎间盘迅速吸收痊愈,不但成功地达到标本兼治,而且不易复发,对人体毫无毒副作用,且成本低,疗程短,疗效显著,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骨关节病的外用中成药及其制作工艺
技术介绍
目前,在治疗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疾病时尚无特效方法,常用针炙、牵引、理疗等传统方法,治疗时间长,疗效不显,治标不治本,易复发。从传统的针灸、理疗、推拿、牵吊到现代的椎间盘切除术、人工椎间置换术、椎间盘刮吸术等多种方法,效果均不够理想。另也有内服中药(如骨剌片、风湿马钱片等)或西药(如英太青、布络芬等)治疗,效果也不理想,只能获得短期效果,副作用较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成本低,疗程短,疗效显著,无任何副作用的治疗骨关节病的外用中成药及其制作工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治疗骨关节病的外用中成药,其特征在于它由山栀、红花、干姜、骨碎补和食用淀粉组成,其各原料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山栀 20-40%红花 10-25%干姜 5-20%骨碎补20-40%食用淀粉 余量。一种治疗骨关节病的外用中成药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a.将山栀、红花、干姜、骨碎补经烘干研磨成粉,目数控制在80目以上;b.将上述各原料粉与食用淀粉一同混合后加入白酒、醋、蒸馏水进行调和,其中醋和白酒之间的配比为醋∶白酒=1∶2-10,蒸馏水用量以加入醋和白酒后使各原料中药粉调和成糊膏状为宜,得到本专利技术的粗品;c.将糊膏状粗品置于密封容器内静置至少3天即得到本专利技术中成药。本专利技术中药是由山栀、红花、干姜、骨碎补、杜仲、丹参等多种中药研制而成的外贴用药,根据中医学的治则具有活血化痰、祛风通络、消炎止痛、软坚散结以及调正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本专利技术中药使用后,根据疗效观察和CT扫描复查结果分析,可迅速解除因神经根受压而引起的炎症、水肿,使突出的椎间盘迅速吸收痊愈,不但成功地达到标本兼治,而且不易复发,对人体毫无毒副作用,且成本低,疗程短,疗效显著,弥补了传统诸多方法的不足之处,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治疗骨关节病的外用中成药由山栀、红花、干姜、骨碎补和食用淀粉组成,其各原料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山栀20-40%红花10-25%干姜5-20%骨碎补 20-40%食用淀粉余量。在上述配方中,也可加入杜仲和/或丹参,加入量分别为上述原料总量的10-20%和15-25%。本专利技术中药中的山栀也可用丹皮、苦参、虎杖取代,其用量相同,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任意混合组合使用。本专利技术中药中的红花也可用当归、白芷取代,其用量相同,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任意混合组合使用。本专利技术中药中的干姜也可用鲜生姜、高良姜取代,其用量相同,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任意混合组合使用。骨碎补也可用自然酮、巴戟天、威灵仙取代,其用量相同,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任意混合组合使用。本专利技术治疗骨关节病的外用中成药的制作工艺如下1、将山栀、红花、干姜、骨碎补经烘干研磨成粉,目数控制在80目以上(细度越细越好)。2、将上述各原料粉与食用淀粉一同混合后加入白酒、醋、蒸馏水进行调和,其中醋和白酒之间的配比为醋∶白酒=1∶2-10,蒸馏水用量以加入醋和白酒后使各原料中药粉调和成糊膏状为宜,得到本专利技术的粗品。3、将糊膏状粗品置于密封容器内静置至少3天即得到本专利技术中成药。使用时,只需按照患者病情需要取出适量糊膏状中成药涂于医用胶布上,然后贴敷在患者症状处即可,通常1-3天换一次药,2-3次即可见效,重症者约10次可治愈。本专利技术的治疗骨关节病的外用中成药采用多种纯中药配制而成,其方法是将它们共研粉末加酒醋调制而成。根据中医学的原则及临床验证证实,本专利技术的外用中成药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通络、消炎止痛、软坚散结、激活骨细胞、促进骨代谢、增强骨密度的功能,可使骨质疏松好转,骨剌软化吸收,关节积水消退,疼痛消失;可改善椎间盘组织的代谢,使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向原位还纳,消除神经根炎症水肿,解除神经根受压症状,如肢体麻木疼痛,运动障碍,肌肉萎缩等症状能迅速得以康复,由于本专利技术中成药的活血渗透力极强,药力可直达机体较深的病位,故用于治疗急慢性气管炎、冠心病、妇女月经不调等症亦有特效。实施例(以生产100公斤中成药为例)取山栀粉30公斤、红花粉10公斤、干姜粉10公斤、骨碎补粉30公斤一同放入搅拌容器中,(此时也可加入10公斤的丹参粉和15公斤的杜仲粉),然后加入1公斤的食用醋和3公斤高度白酒,并在不断搅拌的情况下不断加入蒸馏水,直至将搅拌容器内的各原料粉搅拌调和成糊膏状为止,然后取出放入密封容器内,静置三日或三日以上,即得到本专利技术的中成药。上述实施例为非限制性实施例,根据前述各原料成分的配比及方法均可制成本专利技术的治疗骨关节病的外用中成药。本专利技术的治疗骨关节病的外用中成药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它主治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椎炎、无菌性股骨头坏死、跌打损伤、骨折等症2000余人次,效果独特。曾对6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统计其总有效率达98%,治愈率达91.4%,对急慢性气管炎、哮喘、妇女月经不调、附件炎、乳腺增生、疥疮痈肿、颈淋巴结核、前列腺增生等症亦有特效。本专利技术的外用中成药与其它药物治疗对照表如下 权利要求1.一种治疗骨关节病的外用中成药,其特征在于它由山栀、红花、干姜、骨碎补和食用淀粉组成,其各原料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山栀20-40%红花10-25%干姜5-20%骨碎补 20-40%食用淀粉余量。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骨关节病的外用中成药,其特征在于在权项1的配方中,加入杜仲和/或丹参,加入量分别为上述原料总量的10-20%和15-25%。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骨关节病的外用中成药,其特征在于所述山栀用丹皮、苦参或虎杖取代,其用量相同,它们或单独使用,或任意混合组合使用。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骨关节病的外用中成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花用当归、白芷取代,其用量相同,它们或单独使用,或任意混合组合使用。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骨关节病的外用中成药,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姜用鲜生姜、高良姜取代,其用量相同,它们或单独使用,或任意混合组合使用。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骨关节病的外用中成药,其特征在于所述骨碎补用自然酮、巴戟天、威灵仙取代,其用量相同,它们或单独使用,或任意混合组合使用。7.一种治疗骨关节病的外用中成药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a.将山栀、红花、干姜、骨碎补经烘干研磨成粉,目数控制在80目以上;b.将上述各原料粉与食用淀粉一同混合后加入白酒、醋、蒸馏水进行调和,其中醋和白酒之间的配比为醋∶白酒=1∶2-10,蒸馏水用量以加入醋和白酒后使各原料中药粉调和成糊膏状为宜,得到本专利技术的粗品;c.将糊膏状粗品置于密封容器内静置至少3天即得到本专利技术中成药。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骨关节病的外用中成药及其制作工艺,它由山栀、红花、干姜、骨碎补和食用淀粉组成,其各原料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山栀20-40%,红花10-25%,干姜5-20%,骨碎补20-40%,食用淀粉余量。其制作工艺是,将山栀、红花、干姜、骨碎补经烘干研磨成粉,目数控制在80目以上;将上述各原料粉与食用淀粉一同混合后加入白酒、醋、蒸馏水进行调和,使各原料中药粉调和成糊膏状为宜,得到本专利技术的粗品;将糊膏状粗品置于密封容器内静置至少3天即得到本专利技术中成药。本专利技术中药使用后,可迅速解除因神经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骨关节病的外用中成药,其特征在于它由山栀、红花、干姜、骨碎补和食用淀粉组成,其各原料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山栀 20-40%红花 10-25%干姜 5-20%骨碎补 20-40%食用淀粉 余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邦
申请(专利权)人:李德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