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锡富专利>正文

蒸汽产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222520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蒸汽产生装置,包含有一内部具有一流道的基座、一设于该基座的加热器,以及至少一摩擦单元,该加热器可对进入该流道内的水进行加热,使其汽化成蒸汽后排出,该摩擦单元是能活动地设于该流道内,并能摩擦该流道的内壁面,以清除附着于该流道内壁面的水垢;通过此,该蒸汽产生装置不易因累积水垢而影响其功效,因此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蒸汽产生装置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可自行清除水垢的蒸汽产生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出现许多运用蒸汽以达到特定功效的家电用品,例如蒸汽拖把、蒸汽洗衣机、蒸汽熨斗等等,都是利用所设置的一蒸汽产生装置,用以将输入其中的水汽化成蒸汽后,再利用蒸汽进行后续工作。 举例而言,一般常见的蒸汽熨斗包含有一用以储水的容器及一呈板状的蒸汽产生装置,该蒸汽产生装置设有一流道,以及沿该流道穿设的多数个出气孔。使用该蒸汽熨斗时,该容器内的水会进入该蒸汽产生装置的流道,并于流经该流道时受到加热而汽化成为蒸汽,之后蒸汽会自该出气孔排出,以将衣物熨烫平整。 由前述的例子可知,蒸汽产生装置中会设有一可供水及蒸汽流通的流道,其中难免会产生水垢附着于该流道的内壁面,且使用时间越长,该流道内壁面会累积越多水垢,致使该流道所能容纳的水流量越来越小,且水垢还会阻隔于该流道内壁面与水之间,进而影响蒸汽产生装置对水的加热效果。但是,上述流道相当不易清洁,因此蒸汽产生装置通常会因水垢附着过多,使其产生蒸汽的效果不足时即需汰换,如此不但会增加使用者的花费,更会造成使用者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汽产生装置,其可自行清除水垢,使水垢不会附着与堆积于流道内而影响其功效,因此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蒸汽产生装置,其包含有: 一基座,其内部具有一流道,该流道具有一入口及一出口; 一加热器,设于该基座,用以加热由该入口进入该流道内的水,使其汽化成蒸汽后自该出口排出;以及 至少一摩擦单元,能活动地设于该流道内,并能摩擦该流道的内壁面,以清除附着于该流道内壁面的水垢。 所述的蒸汽产生装置,其所述摩擦单元包含有: 一弹性件,具有一受力端及一反弹端;以及 一第一摩擦件,能沿该流道移动并同时摩擦该流道的内壁面,该第一摩擦件设于该弹性件的受力端,能受蒸汽带动而朝该弹性件的反弹端方向移动。 所述的蒸汽产生装置,其所述摩擦单元还包含有一第二摩擦件,设于该弹性件的反弹端,并能受该弹性件带动而朝该弹性件的受力端方向移动,同时摩擦该流道的内壁面。 所述的蒸汽产生装置,其所述基座包含有:--> 一基座本体,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以及多数个贯穿其第一端及第二端的通孔,各该通孔中分别设有一该摩擦单元,该通孔包含有: 至少一连接通孔,以其二端部分别连通于另一通孔; 一入水通孔,以其一端部与一该连接通孔连通;以及 一出气通孔,以其一端部与一该连接通孔连通; 一第一外盖,设有一第一穿孔,该第一外盖固设于该基座本体的第一端,并封闭该出气通孔及连接通孔位于该端的开口,该入水通孔通过该第一穿孔与该基座的外部连通;以及 一第二外盖,设有一第二穿孔,该第二外盖是固设于该基座本体的第二端,并封闭该入水通孔及连接通孔位于该端的开口,该出气通孔是通过该第二穿孔与该基座的外部连通; 通过此,该入水通孔、该连接通孔及该出水通孔依序连通形成该流道,且该入水通孔位于基座本体第一端的开口形成该流道的入口,而该出水通孔位于基座本体第二端的开口形成该流道的出口。 所述的蒸汽产生装置,其所述基座的第一外盖及第二外盖分别包含有 一外盖本体及一夹设于该外盖本体及该基座本体之间的防水垫片。 本技术的蒸汽产生装置不易因累积水垢而影响其功效,因此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蒸汽产生装置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技术该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蒸汽产生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一剖视示意图,显示本技术该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蒸汽产生装置内部的流道;以及 图4是类同于图3,但该流道中所设的摩擦单元具有不同形状的摩擦件。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蒸汽产生装置10 基座20             基座本体22第一端221          第二端222 入水通孔223        出气通孔224 第一连接通孔225    第二连接通孔226 第三连接通孔227    第一外盖24 外盖本体242        防水垫片244 第一穿孔246        第二外盖26外盖本体262        防水垫片264 第二穿孔266        流道28入口282            出口284 加热器30           电性连接部32摩擦单元40         弹性件42-->受力端422          反弹端424 第一摩擦件44       第二摩擦件46 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所提供的蒸汽产生装置的详细构造、特点、组装或使用方式,将于后续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中予以描述。然而,在本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能了解,该等详细说明以及实施本技术所列举的特定实施例,仅是用于说明本技术,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以下将通过所列举的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特征,其中: 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蒸汽产生装置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技术该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蒸汽产生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一剖视示意图,显示本技术该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蒸汽产生装置内部的流道;以及 图4是类同于图3,但该流道中所设的摩擦单元具有不同形状的摩擦件。 请先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蒸汽产生装置10,包含有一基座20、二加热器30,以及五个摩擦单元40。 该基座20包含有一基座本体22、一第一外盖24,以及一第二外盖26。该基座本体22是由金属(例如铜)或其它导热性佳的材料所制成,具有一第一端221、一第二端222,以及五个贯穿其第一端221及第二端222的通孔;该些通孔包含有一入水通孔223、一出气通孔224、一第一连接通孔225、一第二连接通孔226,以及一第三连接通孔227。该第一、第二外盖24、26分别包含有一外盖本体242、262及一防水垫片244、264;该第一、第二外盖24、26是分别固设于该基座本体22的第一端221及第二端222,且该防水垫片244、264是分别夹设于该等外盖本体242、262与该基座本体22之间,通过此,该第一外盖24是封闭该出气通孔224及该些连接通孔225、226、227位于该基座本体22第一端221的开口,而该第二外盖26是封闭该入水通孔223及该些连接通孔225、226、227位于 该基座本体222第二端222的开口。该第一、第二外盖24、26分别设有一贯穿其外盖本体242、262及防水垫片244、264的第一、第二穿孔246、266,该入水通孔223及出气通孔224是分别通过该第一、第二穿孔246、266与该基座20的外部连通。如图3所示,该入水通孔223及该第二连接孔226是分别以其一靠近该基座本体22第二端222的端部与该第一连接通孔225及该第三连接通孔227连通,而该第一连接通孔225及该出气通孔224是分别以其一靠近该基座本体22第二端222的端部与该第二连接通孔226及该第三连接通孔227连通;通过此,该入水通孔223、该第一、二、三连接通孔225、226、227及该出气通孔224是依序连通形成一位于该基座20内部的流道28,其入口282及出口284是分别为该入水通孔223位于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蒸汽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基座,其内部具有一流道,该流道具有一入口及一出口;一加热器,设于该基座,用以加热由该入口进入该流道内的水,使其汽化成蒸汽后自该出口排出;以及至少一摩擦单元,能活动地设于该流道内,并能摩擦该流道的内壁面,以清除附着于该流道内壁面的水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汽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基座,其内部具有一流道,该流道具有一入口及一出口;一加热器,设于该基座,用以加热由该入口进入该流道内的水,使其汽化成蒸汽后自该出口排出;以及至少一摩擦单元,能活动地设于该流道内,并能摩擦该流道的内壁面,以清除附着于该流道内壁面的水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单元包含有:一弹性件,具有一受力端及一反弹端;以及一第一摩擦件,能沿该流道移动并同时摩擦该流道的内壁面,该第一摩擦件设于该弹性件的受力端,能受蒸汽带动而朝该弹性件的反弹端方向移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单元还包含有一第二摩擦件,设于该弹性件的反弹端,并能受该弹性件带动而朝该弹性件的受力端方向移动,同时摩擦该流道的内壁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含有:一基座本体,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以及多数个贯穿其第一端及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锡富
申请(专利权)人:陈锡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