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12184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插头,上述电连接器插头包括一第一绝缘本体、多个嵌设于该第一绝缘本体中的导电端子、一第二绝缘本体和一包括多条分线的线缆。上述导电端子包括一凸露出第一绝缘本体表面的对接部和一暴露在第一绝缘本体外的焊线部。上述线缆的各条分线分别与上述焊线部焊接。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包括至少一条形孔和一收纳槽。上述导电端子的对接部暴露在条形孔中,以便与一电连接器插座电连接,导电端子的焊线部收容于上述收纳槽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插头可避免在收纳槽中进行焊接,使线缆与导电端子的具有较高的焊接可靠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插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插头,尤其涉及一种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 USB)电连接器插头。
技术介绍
USB电连接器具有传输速度快,使用方便,支持热插拔,连接灵活,独立供电等特 点,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子行业中,可以连接鼠标、键盘、打印机、扫描仪、摄像头、闪存盘、 MP3、手机、数码相机、移动硬盘、外置光软驱、USB网卡等等几乎所有的外置设备。一般,电连接器插头包括一绝缘本体、一罩于绝缘本体外的铁壳以及一与导电端 子焊接的线缆。请参阅图1,是一种现有电连接器插头的绝缘本体与导电端子的示意图。上 述绝缘本体10大体为长方形的薄板,其包括位于前部的对接舌板11和位于后部并与对接 舌板11相连的装配部12,装配部12与对接舌板11的底面平齐,装配部12的顶面高于对接 舌板11的顶面从而二者呈台阶状。一对凹陷部121自装配部12的顶面向下凹陷设置。自 装配部12的顶面向下凹设用于布线的收纳槽120。上述导电端子13由金属板材冲制而成 后放置与塑胶模中通过嵌入成型的方式与绝缘本体10结合在一起。上述导电端子13包括凸露出绝缘本体10对接舌板11的顶面的对接部131、与绝 缘本体10结合的固定部(未图示),以及露出于收纳槽120中的焊线部132。上述线缆(图 未示)的各条分线分别与上述收纳槽120中的焊线部132焊接。然而,上述收纳槽120空间很小,在上述收纳槽120中焊接导电端子13和线缆时, 很容易将各个导电端子13焊在一起,使得上述电连接器插头的焊接可靠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电连接器插头的焊接可靠性较低的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 焊接可靠性较高的电连接器插头。本专利技术提供电连接器插头包括一第一绝缘本体、多个嵌设于该第一绝缘本体中的 导电端子、一第二绝缘本体和一包括多条分线的线缆。上述导电端子包括一凸露出第一绝 缘本体表面的对接部和一暴露在第一绝缘本体外的焊线部。上述线缆的各条分线分别与上 述焊线部焊接。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包括至少一条形孔和一收纳槽。上述导电端子的对接部 暴露在条形孔中,以便与一电连接器插座电连接,导电端子的焊线部收容于上述收纳槽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电连接器插头包括一嵌设有导电端子的第一绝缘 本体和一具有收纳槽的第二绝缘本体,如此结构可先将线缆的各分线与导电端子的焊线部 焊接,然后再将导电端子的对接部暴露在条形孔中,导电端子的焊线部置于第二绝缘本体 的收纳槽中。因此,本技术的电连接器插头可避免在收纳槽中进行焊接,从而避免因收 纳槽空间小引起的各个导电端子焊接在一起的问题,进而使得线缆与导电端子的焊接可靠 性较高。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现有电连接器插头的绝缘本体与导电端子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插头的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插头的第一绝缘本体与导电端子的立体图。图4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插头的导电端子的示意图。图5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插头的第二绝缘本体的一角度的立体图。图6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插头的第二绝缘本体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7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插头的铁壳的一角度的立体图。图8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插头的铁壳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9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插头的绝缘外壳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和图3,图2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插头的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电连接 器插头的第一绝缘本体与导电端子的示意图。该电连接器插头20包括一第一绝缘本体21、 一与该第一绝缘本体21相卡合的第二绝缘本体22、一组导电端子23、一线缆25、一罩于上 述两个绝缘本体21、22外的铁壳24、一罩于上述铁壳24后部的绝缘外壳26以及一与上述 绝缘外壳26相邻并具有一转轴(图未示)的机构件27。该第一绝缘本体21大体为一长方形薄板,其包括一顶面211、一底面212、首尾相 连的四个侧面(未标号)以及多个贯穿顶面211和底面212的通孔213。上述顶面211包 括相互平行的一对第一凸条216和一对第二凸条217。上述一对第一凸条216分别设置于 第一绝缘本体21的纵向中心线的左右两侧。上述一对第二凸条217分别形成于上述一对 第一凸条216的左右两侧。第一凸条216的宽度和长度都小于第二凸条217的宽度和长 度。垂直于第一、第二凸条216、217的侧面上形成有一与第一凸条216对应的缺口 218。缺 口 218的宽度基本等于第二凸条217与第一凸条216的长度之差,长度基本等于一对第一 凸条216的两外侧之间的距离。上述通孔213形成于第一、第二凸条216、217之间的绝缘 本体21上。请参阅图4,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插头20的导电端子23的示意图。上述一组导电 端子23包括两个数据端子231和分别位于两个数据端子231左右侧的电源端子232。上 述数据端子231和上述电源端子232都包括一对接部236、与第一绝缘本体21结合的固定 部(未标号),以及穿设出第一绝缘本体21外的焊线部237。其中,焊线部237呈中间低, 两边翘起的状态布置,方便线缆焊接前预置。上述两个数据端子231的对接部237凸露出 上述一对第一凸条216的顶面211。上述两个电源端子232的对接部237凸露出上述一对 第二凸条217的顶面211。其中一电源端子232延伸出一与第一绝缘体21的底面212平齐 的接地部238。上述导电端子23由金属板材冲制而成后放置与塑胶模中通过嵌入成型的方 式与第一绝缘本体21结合在一起。线缆25的各条分线(未标号)分别与导电端子23的 焊线部237焊接固定。请参阅图5和图6,图5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插头20的第二绝缘本体22的一角度 的立体图,图6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插头20的第二绝缘本体22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该 第二绝缘本体22包括大体为长方形,其包括位于前部的用于收容第一绝缘本体21的收容4框221和位于后部并与收容框221相连的装配部222。装配部222的厚度大于收容框221 的厚度,从而两者呈台阶状。该收容框221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侧壁31、一连接上述两 个第一侧壁31的第二侧壁32以及连接于第二侧壁32和装配部222之间的一对第一肋条 33和一第二肋条34。上述第一肋条33收容于第一凸条216与第二凸条217之间。上述第 二肋条34收容于上述一对第一凸条216之间。上述两个第一肋条33分别与两个第一侧壁 31之间形成一第一条形孔43,也分别与第二肋条34之间形成一第二条形孔44。上述一对 第一肋条33的底面形成有多个第一凸块330。上述第二侧壁32上形成有一第二凸块320。上述第一条形孔43用于收容第一绝缘体21的第二凸条217。上述第二条形孔44 用于收容第一绝缘体21的第一凸条216。当第一绝缘本体21装至第二绝缘本体22的收 容框221内部时,第一肋条33的第一凸块330与第一绝缘本体21的通孔213卡合,第二凸 块320与第一绝缘本体21的缺口 218卡合,通过上述卡合使第一绝缘本体21和第二绝缘 本体22相对固定。上述装配部222包括自装配部222的顶面向下凹陷的一对凹陷部228、贯穿顶面和 底面用于收容导电端子23的焊线部237的收纳槽225、自第二绝缘本体22的后表面的中 央位置处向前开设用于装配线缆的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插头,其包括一第一绝缘本体、多个嵌设于该第一绝缘本体中的导电端子和一包括多条分线的线缆,上述导电端子包括一凸露出第一绝缘本体表面的对接部和一暴露在第一绝缘本体外的焊线部,上述线缆的各条分线分别与上述焊线部焊接,其特征在于:上述电连接器插头进一步包括一第二绝缘本体,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包括至少一条形孔和一收纳槽,上述导电端子的对接部暴露在条形孔中,以便与一电连接器插座电连接,导电端子的焊线部收容于上述收纳槽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文强常士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