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姜晓东专利>正文

无震动平梯两用组合车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12122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无震动平梯两用组合车轮,是由框架(1)、滑轮组(2)、履带(3)和主轮(4)构成,框架(1)两侧板上纵向排列设若干个轴孔与滑轮组(2)动装,履带(3)围绕动装于滑轮组(2)外周,框架(1)下端设主轮轴(6)与主轮(4)动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能在平地上行走,又能在楼梯等特殊路面上跨越障碍平稳通行。它可配用在不同用途的多种车辆上(如轮椅、婴儿推车等),以解决护理病残人和婴幼儿上下出行的困难。(*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无震动平梯两用组合车轮,属一种可以在平地、楼梯等多种路面上行走并适于配用在不同用途的多种载运工具上(特别适于乘用车辆)的无障碍车轮。技术背景在本技术做出之前,人们所用的能在楼梯上行走的车轮多是利用数个轮子相互翻滚或起伏来完成在楼梯上的上下行走。但此种轮组在楼梯行走中由于上下的落差而产生的颠簸和震动,严重的影响了使用的平稳性和安全性,而且平地转弯也不灵活,尤其不适于用在乘用车上(如轮椅、童车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用途广泛,使用安全、平稳、省力的无震动的平梯两用组合车轮,以解决人们在生活、工作中需通过楼梯或台阶路面的各种载人、载货无障碍运送的难题。本技术的结构内容是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它的结构是由框架、滑轮组、履带和主轮构成。框架是本技术部件安装的基础,滑轮组纵向排列动装于框架内部,履带围绕动装于滑轮组外周,主轮动装于框架下端。框架由左右两个组成,每个框架又由左右两个侧板和背板固装构成。二侧板纵向排列设若干个轴孔,框架下端设主轮装配轴,并将左右二框架固装连成一体。另在框架背板的适当位置上设与配用车架装配的连接部件。滑轮组由若干个与滑轮装配孔的数量相对应的滑轮构成,它通过轮轴动装于框架侧板上的滑轮装配孔内。履带动装于滑轮组外周,使其能围绕滑轮组外周传动。主轮通过主轮轴动装于二框架下端,使其在楼梯行走时对滑轮组和履带的有效工作长度起到延长和接力的作用;在平地行走时,使其能单独支立于地面,以便独立完成平地行走功能。本技术与配用的车架可利用框架上特设的连接部件呈一定的工作角度固装对接。它的工作原理是滑轮组、履带二者相结合,形成一个底部相对平直、可以滚动前进或后退、有一定有效工作长度、类似"斜滑板"的结构,当楼梯外折角与履带接触时,由于推力和楼梯外折角阻力的作用,使滑轮组的每个滑轮在履带的铺垫下,依次、相继前、后传动,该结构与主轮配合,从而在楼梯外折角上形成一块相对于楼梯可前后移动的"斜滑板",该"斜滑板"铺垫在楼梯的外折角上,这样,在楼梯的外折角上便形成一个外加的并可随车移动的"斜面",车辆得以在寧"斜面"上借助"斜滑板"的托负在楼梯上上下自如地直线运行。平地行走时,由于主轮支立于地面,滑轮组、履带因己悬空并与地面形成一定角度,所以不与地面接触,平地行走功能则由主轮单独完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原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组装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与配用车型组装示意图。图4A、 B、 C、 D为本技术上下楼梯工作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例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叙述本技术的结构内容、工作原理和操作使用方法(参见图1)它的结构是由框架(1)、滑轮组(2)、履带(3)、主轮(4)构成。框架(1)为本技术部件装配基础,滑轮组(2)动装于框架(1)内部,履带(3)围绕动装于滑轮组(2)外周,主轮(4)动装于框架(1)下方。框架(1)由左右两个组成。每个框架(1)又由两个侧板与背板固装构成,二侧板纵向排列设若干个滑轮组装配孔(5)。框架(1)下端设主轮装配轴(6),主轮装配轴(6)两端与二框架(1)固装连成一体(参见图2)。 二框架(1)背板上分别设有与配用车架装配的连接架(7)。(参见图1)滑轮组(2)由若干个与滑轮组装配孔(5)的数量相对应的滑轮(2)组成,并通过轮轴与滑轮组装配孔(5)动装在框架(1) 二侧板中间。(参见图1)履带(3)围绕动装在滑轮组(2)的外周,使履带(3)与滑轮组(2)之间可产生相互拉动和传动作用。(参见图1)主轮(4)为左右两个,分别动装于框架(1)下端的主轮装配轴(6)两端。(参见图3)本技术在应用上可与多种车型配用。其装配方法是根据所配车架(8)的具体情况在框架(1)上设连接架(7)与车架(8)固装即可,但必须使框架(1)与地面和楼梯形成一定的工作角度。本技术的工作动力可靠人力,也可外加动力如电机等。在楼梯爬行时,履带(3)在与楼梯外折角接触时所产生的阻力和向前、后的推、拉力的作用下,围绕滑轮组(2)不断传动,从而在楼梯外折角上形成一块相对于楼梯可以随着车辆前后移动的"斜滑板",该"斜滑板"铺垫在楼梯的外折角上,在楼梯的外折角上形成一个外加的"斜面",车辆得以在该"斜面"上借助"斜滑板"的托负在楼梯上上下直线运行。在平地行走时,因滑轮组(2)、履带(3)已悬离地面并形成一定的工作角度,所以其不与地面接触,完全由主轮(4)独立完成平地行走功能。楼梯爬行工作原理(参见图4)楼梯上行时车子向后拉A、 履带(3)上方已与楼梯最下层上折角接触;B、 由于向后上方的拉力和楼梯上折角的阻力,使滑轮组(2)的每个滑轮(2)在履带(3)铺设的"斜滑板"上逐渐向上转动,从而使车架(8)逐渐向上爬升;C、 由于履带(3)的传动已使主轮(4)上升至楼梯外折角处;D、 由于拉力的作用,主轮(4)已被拉至该层楼梯上平面,而履带(3)上方又与上层楼梯的外折角接触,继续以此法操作,直至到达目的楼层。楼梯下行的工作顺序与上行相反,原理相同。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本技术由于采用了滑轮组(2)、履带(3)与主轮(4)相组合的结构,在楼梯工作时形成可以随车前后移动的"斜面",使用者可以用最小的力拉动车辆在"斜面"的帮助下跨越楼梯折角的凹凸阻碍直线上下爬行,无上下起伏的落差,所以楼梯工作性能更稳定、安全、省力。2、 平地使用时只有主轮(4)与地面接触,行走灵活,转向不受制约。权利要求1、一种无震动平梯两用组合车轮,是由框架(1)、滑轮组(2)、履带(3)、主轮(4)构成;其特征在于它的框架(1)的二侧板上纵向排列设若干个轴孔(5),轴孔(5)通过轮轴与滑轮组(2)动装,滑轮组(2)由若干个与轴孔(5)数量相对应的滑轮(2)构成,框架(1)下端设主轮轴(6)与主轮(4)动装。履带(3)围绕动装于滑轮组(2)的外周。专利摘要一种无震动平梯两用组合车轮,是由框架(1)、滑轮组(2)、履带(3)和主轮(4)构成,框架(1)两侧板上纵向排列设若干个轴孔与滑轮组(2)动装,履带(3)围绕动装于滑轮组(2)外周,框架(1)下端设主轮轴(6)与主轮(4)动装。本技术既能在平地上行走,又能在楼梯等特殊路面上跨越障碍平稳通行。它可配用在不同用途的多种车辆上(如轮椅、婴儿推车等),以解决护理病残人和婴幼儿上下出行的困难。文档编号B62D55/00GK201268347SQ200720306468公开日2009年7月8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6日专利技术者姜晓东 申请人:姜晓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震动平梯两用组合车轮,是由框架(1)、滑轮组(2)、履带(3)、主轮(4)构成;其特征在于它的框架(1)的二侧板上纵向排列设若干个轴孔(5),轴孔(5)通过轮轴与滑轮组(2)动装,滑轮组(2)由若干个与轴孔(5)数量相对应的滑轮(2)构成,框架(1)下端设主轮轴(6)与主轮(4)动装。履带(3)围绕动装于滑轮组(2)的外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姜晓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