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维甲酸眼内缓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19968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长效维甲酸眼内缓释系统,包括维甲酸和药物载体,二者的重量比为0.1∶0.9-0.9∶0.1。药物载体为合成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天然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或它们的共混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长效维甲酸缓释系统释药周期为一周到一年,可用于对细胞的增殖、分化产生重要的调节作用、影响组织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从而抑制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的生长以及PVR的发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体内植入药物制剂,特别涉及到一种以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作为药物载体的长效维甲酸眼内缓释系统。现有的认识是PVR的发生起因于眼内的过度修复。在一些病理情况下,视网膜裂孔发生、术中过度冷凝、频繁顶压巩膜等触发了损伤的修复过程,从而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游离,同时破坏血-视网膜屏障,改变了正常的细胞外基质,使游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大量增殖,继而发生成纤维细胞样变,分泌和表达出多种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从而影响如胶质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其它细胞的增殖。血-视网膜屏障破坏后形成的新细胞外基质与细胞间的不断作用,还将影响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形态,导致玻璃体内和视网膜表面纤维膜的形成,而纤维膜的进一步收缩则会引起视网膜的脱离。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以玻璃体腔及视网膜表面的纤维膜增殖、收缩,最终导致视网膜脱离为特征。其中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是纤维增殖膜的主要成分,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启动、发展及愈合方面起着主要的作用。这一过程类似于身体其他部位的瘢痕收缩过程,也可大致分为炎症期、细胞增殖期和瘢痕收缩期三个阶段。因此如能通过药物阻断前两个阶段中视网膜病变的发展,就可最终避免由于(瘢痕)增殖性收缩而造成视网膜脱离。鉴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的重要作用,用抑制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贴附及收缩的药物,将是抑制PVR发展的有效治疗措施。道诺霉素、阿霉素、5-氟脲嘧啶、秋水仙硷等都是可以抑制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贴附及收缩的有效药物,但是它们大多为抗肿瘤、抗代谢的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较大,并且它们在眼内应用的安全谱也窄,因而限制了在临床上的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Genistein)等内皮细胞及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剂也具有抑制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生长、抑制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功能,但目前它们都还处于研究阶段,未能在临床得到应用。此外,糖皮质激素也是应用较广泛的抗炎药物,它在眼部应用疗效及毒副作用明确,有稳定血-视网膜屏障、减少组织液渗出和炎细胞浸润的作用,对阻断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启动具有重要意义。维甲酸(Retinoic Acid,RA)是维生素A的衍生物,是一类体内自然形成的维生素A的活性代谢产物,对组织毒副作用小,已被应用于干眼症的临床治疗。维甲酸对细胞的增殖、分化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能影响多种组织细胞的分化和增殖、抑制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的生长以及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但由于血-眼屏障的存在,全身应用很难在眼内局部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而PVR又是一种慢性疾病,长期局部应用会带来不便和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如何既能有效、又能方便、又不会产生后遗症地使用维甲酸是至今尚未能解决的课题。体内植入药物的缓释系统是一种新型的药物制剂,具有不受体液冲洗、稀释的影响,用药量极少,且能长时间在体内缓慢释放药物的特点;特别是对药物吸收困难的部位,能达到很高的用药效果。药物缓释系统的出现,正受到全世界的瞩目。然而由于药物载体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因此迄今为止,具有长期释药功能的维甲酸体内植入制剂还不能问世。体内植入药物的缓释系统主要由药物及药物载体二种成分组成,药物载体对药物的释放起保护和控制速度的作用,从而达到可以在体内长期释放的效果(Jani P.,J.Pharm.Pharmacol.,1990,41821)。药物载体必须对药物具有一定的通透性,同药物不发生相互作用,此外,由于药物的缓释系统是长期植入体内进行药物释放的,因此药物的缓释系统必须具有对机体很好的生物相容性,不对机体产生炎症、刺激、致敏等作用。能满足这样的药物载体材料又可分为生物惰性高分子及生物降解型高分子材料两类。硅橡胶、聚氨酯等都是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生物惰性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已被应用于制备心脏瓣膜介入治疗插管等,同时也已被用于长效避孕药等缓释药物的药物载体。然而用这类生物惰性材料作为药物载体时,虽然可以维持药物的长期缓释效果,且不会对机体产生炎症、刺激和致敏等生物相容性的问题,但是由于随着时间的增加,药剂中含药量的不断减少,药物释放速度及释放量也会不断下降,因此药物的释放剂量随时间在不断减少,因此无法保证恒定的药物剂量;此外由于这些材料的生物惰性,在体内还不会发生变化,因此在药物释放完后,还必须再从体内取出,以免作为异物留在体内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另一类是生物降解型高分子药物载体。生物降解型高分子药物载体在药物释放的同时,由于体内的生理环境(体温、体液、酶等)的作用,载体材料也被不断降解,分子量变小,结构变得疏松,以至最终降解为小分子或单体,被机体吸收或代谢,因此用这样的材料为药物载体,当药物释放完后可以不用再手术取出。此外,由于材料随着降解,结构变得疏松且使药物更易从中释放出来,因而有使药物释放量增加的趋势。当由于含药物的减少所引起的药物释放剂量的减少与由降解引起的药物释放量增加的量相一致时,就可以实现药物的恒速释放,这是用生物惰性高分子为药物载体时所不可能实现的药物释放行为(王身国,化学通报1997,24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水不溶性的生物降解性高分子作为脂溶性维甲酸的控制释放载体,对维甲酸进行包埋而制成的维甲酸缓释制剂。本专利技术的维甲酸缓释系统包括药物和药物载体,二者按重量比为0.1∶0.9-0.9∶0.1。所述的药物载体为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具有一定的强度、硬度和弹性的合成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天然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或合成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同天然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共混物。药物缓释系统在药物释放完前可保持一定的强度、弹性和形状,而在体内的生理条件下可以自然降解、从而被吸收或通过代谢而排出体外,因此既不会成为异物对机体产生刺激,也不会使机体产生异物反应,因此不需要再行二次手术将其取出。上述的合成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可为脂肪族聚酯类高分子,它们可以是聚L-乳酸(PLLA)、聚DL-乳酸(PDLLA)、共聚(L-乳酸/DL-乳酸)(PLLA-co-PDLLA)、聚乙醇酸(PGA)、共聚(乳酸/乙醇酸)(PLGA)、聚己内酯(PCL)、(乙醇酸/乳酸/己内酯)三元共聚物(PGLC)、聚己内酯/聚醚嵌段共聚物(PCE)、聚己内酯/聚醚/聚乳酸三元共聚物(PCEL),以及其它聚羟基酸(PHA)。上述的天然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可为壳聚糖、明胶,或它们的共混物。所述的药物载体可以为膜状、片状、粒状、块状、条状。它由上述天然或合成的生物降解高分子的无纺织物,也可以是由上述的合成或天然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海绵体。上述的药物载体孔结构的大小和密度由控制溶液挥发速度的方法、或控制致孔剂量的方法、或通过控制织物密度的方法进行控制。所述的维甲酸缓释系统可以是无孔,或具有相互连通的孔结构,其孔径大小为10纳米-500微米。本专利技术的维甲酸缓释系统是长效维甲酸缓释系统,释药周期为一周到一年;不受泪液冲洗、稀释的影响,用药量极少,且能长时间在眼内缓慢释放药物;对于药物吸收困难的部位,能达到很高的用药效果。可用于眼科,对细胞的增殖、分化产生重要的调节作用,从而抑制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的生长以及PVR的发生。实施例1、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长效维甲酸眼内缓释系统,包括维甲酸和药物载体,其特征在于,维甲酸与药物载体的重量比为0.1∶0.9-0.9∶0.1;药物载体为合成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天然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或它们的共混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身国董晓光贝建中陈楠陈文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山东省眼科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