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长效缓释抗菌真丝编织型医用缝合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42301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3 1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长效缓释抗菌真丝编织型医用缝合线。所述的长效缓释抗菌真丝编织型医用缝合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编织在一起的芯纱和编织纱,其中,所述的芯纱和编织纱的表面皆包覆有抗菌涂层。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编织纱上含有抗菌药物,因此具有杀菌和抑菌的作用;由于抗菌药物均匀分散在高分子可吸收材料中,随着高分子可吸收材料的溶胀和降解,抗菌药物缓慢释放,因此具有长效缓释的抗菌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长效缓释抗菌真丝编织型医用缝合线
本技术公开了新型长效缓释抗菌真丝编织型医用缝合线。
技术介绍
真丝编织缝合线价格低廉,对人体无害,且能提供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因此是现代外科手术中使用较为广泛的缝合材料,特别是在表皮缝合、小血管结扎、空腔脏器吻合等方面应用较多。目前的真丝缝合线采用编织型的结构,即在锭式编织机上编织制成,通过锭子带动放置在锭子上的纱管运动,所有的纱管被分为两组,两组纱管运动方向相反,当锭子相遇时相互交错,相反方向运动的纱管上的纱也会相互交错,从而形成交错编织的结构。由于其中股线的捻向是正反双向,能够保持平衡,因此受到外力时,不随内应力变化而变化,因此编织型结构中纱线相互抱合更加紧密,条干更均匀,不会产生扭结现象,手感柔软,弯曲刚度低,打结后结节小,打结安全性高。 真丝编织缝合线在外科手术中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一方面,丝素属于蛋白质纤维,容易成为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养料源,对微生物的稳定性较差;另一方面,编织型结构使编织纱之间存在缝隙,用于缝合易污染或感染伤口时,缝合线表面的缝隙容易藏匿细菌,进而增加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s)的风险。因此,开发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对于减少手术部位感染(SSIs)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已有一些研宄致力于开发抗菌缝合线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例如:(1)强生公司开发的薇乔抗菌缝合线,是在PGLA910缝合线上采用涂层的方法赋予抗菌性能,涂层中加入广谱抗菌剂——IRGACARE MP*(纯度最高的三氯生之一,Triclosan),该缝合线无毒、无刺激性,不会对伤口愈合过程产生不利影响,具有长效缓释的抗菌效果,但是由于价格相对较高,因此在我国缝合线市场广泛应用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2)含银离子的抗菌缝合线,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940168A、授权公告号CN201091693Y和公开号CN102726448A),是将缝合线在含银溶液中浸渍、喷涂、镀层等方法使缝合线上附着有银元素而具有抗菌性,但是一方面,其操作较为复杂,因为银离子抗菌剂在制备过程中,易发生氧化反应而使抗菌性能下降,另一方面,操作过程中可能涉及氨水等化学试剂,引起环境污染,不利于操作者的健康;(3)中草药抗菌缝合线,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1584878A和公开号CN101584595A),利用中药的抗菌性,用中药浸渍或涂层缝合线而具有抗菌性,但是该工艺的抗菌缓释效果尚有不足。(4)喹诺酮类药物抗菌缝合线,中国专利(CN103215779A),在编织成型的真丝缝合线上,通过可降解高聚物和抗菌药物混合涂层的方法制备了抗菌缝合线。上述的抗菌缝合线的缺点是:采用先编织后涂层的工艺,抗菌涂层是分布在编织线的外侧而不是芯纱和编织纱的外侧,这样,容易造成抗菌涂层材料在缝合线编织交织点处可能过量积累,抗菌剂在缝合线表面分布的均匀性较差,影响抗菌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抗菌效果的真丝编织型缝合线,其抗菌性能持续时间与伤口愈合速率相匹配,以达到防止伤口感染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长效缓释抗菌真丝编织型医用缝合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编织在一起的芯纱和编织纱,其中,所述的芯纱和编织纱的表面皆包覆有抗菌涂层。 优选地,所述的抗菌涂层中含有高分子可吸收材料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更优选地,所述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为左氧氟沙星、盐酸左氧氟沙星或乳酸左氧氟沙星。 更优选地,所述的高分子可吸收材料为聚己内酯、壳聚糖或聚乳酸。 更优选地,所述的聚己内酯的分子量为5?18万,壳聚糖的分子量为3?20万,聚乳酸的分子量为5?12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a)本技术的编织纱上含有抗菌药物,因此具有杀菌和抑菌的作用;由于抗菌药物均匀分散在高分子可吸收材料中,随着高分子可吸收材料的溶胀和降解,抗菌药物缓慢释放,因此具有长效缓释的抗菌效果。分别采用涂层处理前和处理后的合股加捻的芯纱和编织纱制备编织缝合线,将编织后的两种缝合线均采用抗菌标准GB / T20944.1-2007琼脂平皿扩散法对革兰氏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和革兰氏阴性大肠杆菌(E.coli)进行抗菌对比测试,经抗菌处理的真丝编织缝合线能够杀死细菌。 b)本技术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具有长效缓释的抗菌效果,根据不同的涂层配方,抗菌持久性可调控在3?6天间,适用于不同组织伤口的愈合。尤其是术后头3天通常是手术部位感染的高危时期,该期间的缝合线如具有一定的抗菌性,将能够有效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c)本专利技术在于先对编织纱抗菌涂层处理,然后再对涂层的编织纱进行编织成抗菌缝合线。这样,降低了抗菌涂层材料在缝合线编织交织点处可能过量积累的风险,使抗菌剂在缝合线表面分布的均匀性得到提高。 d)本技术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采用国家医药行业标准YY0167-2005非吸收性外科缝线测试物理机械性能,处理后缝合线表面光滑无毛羽,条干均匀,且结构紧密,抗张强度符合标准要求,能够保持真丝材料柔韧的优势及编织结构良好的柔软手感,不影响手术使用,医用缝合线的规格与线径范围、抗张强度均符合标准规定。 【附图说明】 图1是长效缓释抗菌真丝编织型医用缝合线结构示意图。 图2是涂层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限于此。本技术中所述的高分子可吸收材料的分子量为重均分子量。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为涂层装置结构示意图,所述的涂层装置由涂层区域A和干燥区域B组成,所述的涂层区域A内至少设有浸渍槽4、第一浸渍辊5、第一加热装置6、第一压力辊、第一导辊9、浸没槽10、第二浸渍辊11、第二加热装置12和第二压力辊,所述的干燥区域B内至少设有第二导辊15、第三导辊16和滚筒17 ;第一浸渍辊5和第二浸渍辊11分别设于浸渍槽4和浸没槽10中,浸渍槽4和浸没槽10分别设于第一加热装置6和第二加热装置12上,第一压力辊由第一橡胶辊7以及设于其下的第一不锈钢辊8组成,第一压力辊设于浸渍槽4和浸没槽10之间,第一导辊9设于第一压力辊与浸渍槽4之间,第二压力辊由第二橡胶辊13以及设于其下的第二不锈钢辊14组成,第二压力辊设于浸没槽10与滚筒17之间,第二导辊15和第三导辊16设于第二压力辊与滚筒17之间。所述的干燥区域B的长度为4米。 如图1所示,为长效缓释抗菌真丝编织型医用缝合线结构示意图,所述的长效缓释抗菌真丝编织型医用缝合线由的芯纱I和编织纱2组成,芯纱I和编织纱2编织在一起,所述的芯纱I和编织纱2的表面皆包覆有抗菌涂层3,所述的抗菌涂层3中含有分子量为18万的聚己内酯和左氧氟沙星药物。其制备方法为: a)涂层材料的制备 将分子量为18万的聚己内酯溶于冰醋酸中,制成质量分数为10%的聚己内酯溶液,常温环境下用磁力搅拌器搅拌8小时至完全混合均匀,取1ml混合完全的聚己内酯溶液,加入0.05g完全研磨粉碎的左氧氟沙星药物粉末,所得混合物中左氧氟沙星药物的浓度为5000 μ g / ml,常温状态下用磁力搅拌器搅拌3小时至完全混合均匀,得到涂层材料,待用; b)芯纱和编织纱的涂层 将涂层材料置于涂层装置的浸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长效缓释抗菌真丝编织型医用缝合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编织在一起的芯纱(1)和编织纱(2),其中,所述的芯纱(1)和编织纱(2)的表面皆包覆有抗菌涂层(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效缓释抗菌真丝编织型医用缝合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编织在一起的芯纱(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洁王璐侯丹丹邹佳晗王文祖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