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轻型木骨架墙体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95811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轻型木骨架墙体模块,该墙体包括竖向墙骨(1)、边横向墙骨(2)、中横向墙骨(3)、底梁(4)、顶梁(5)及面板(6),竖向墙骨(1)与边横向墙骨(2)为直榫连接,中横向墙骨(3)与竖向墙骨(1)为扣榫连接,竖向墙骨(1)与底梁(4)、顶梁(5)为直榫连接,底梁(4)设在竖向墙骨(1)的下端,顶梁(5)设在竖向墙骨(1)的上端,面板(6)钉接在竖向墙骨(1)、边横向墙骨(2)及中横向墙骨(3)的一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较高的水平抗剪承载力和抗侧刚度,并且具有较好的耗能性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组装式墙体模块,尤其是涉及一种轻型木骨架墙体模块
技术介绍
节能环保是世界各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筑 业能源消耗巨大,据统计,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已达总量能耗的30%。发展节能环保、资源可 再生性的绿色住宅体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建筑业发展的方向。与混凝土、各种砌块和钢材相比,木材是最好的可持续发展材料,木材具有环保、 节能、材料可再生等特点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具有优越的隔热性能,可 有效减少建筑物使用中能耗;房屋拆除后木材可以循环利用;且与石油等能源不同,木材 是可再生、可降解资源。因此木结构是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建筑的代表,必将成为我国建 筑业新的发展方向。墙体的作用是承受竖向荷载并将屋盖和楼盖荷载传至房屋基础,并且承担由地震 作用和风荷载引起的水平剪力,因此墙体经常被称为“剪力墙”。已有的国外轻型木结构 的墙体墙骨柱上下两端分别与顶梁板和底梁板采用钉连接,因此墙骨柱上下两端近似为铰 接,这使得墙体骨架基本上不能承担水平荷载,只能承担竖向荷载,墙体抗侧力和抗侧刚度 较小,耗能性能差。为了增加墙体的抗侧力、抗侧刚度和耗能性能,开发了一种新型木骨架 墙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水平抗剪 承载力和抗侧刚度较高、耗能性能较好的轻型木骨架墙体模块。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种轻型木骨架墙体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墙体包括竖向墙骨1、边横向墙骨2、中 横向墙骨3、底梁4、顶梁5及面板6,所述的竖向墙骨1与边横向墙骨2直榫连接,所述的中 横向墙骨3与竖向墙骨1扣榫连接,所述竖向墙骨1与底梁4、顶梁5直榫连接,底梁4设在 竖向墙骨1的下端,顶梁5设在竖向墙骨1的上端,所述的面板6钉接在竖向墙骨1、边横向 墙骨2及中横向墙骨3的一侧。所述的竖向墙骨1、边横向墙骨2及中横向墙骨3的截面尺寸相同。所述的底梁4及顶梁5的截面尺寸相同。所述的面板6为木片定向板或秸秆定向板或胶合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该新型木骨架墙体具有较高的水平抗剪承载力和抗侧刚度,且具有较好的耗 能性能;(2)该墙体中的竖向墙骨与横向墙骨之间为半刚性连接,将面板钉于木骨架后,木 骨架与面板形成一个整体,整个墙体可看成一桁架,这样墙体的抗剪承载力和抗侧刚度显3者提闻;(3)墙体各构件间均为半刚性榫卯连接,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榫卯的挤压变形可以 吸收大量的能量,具有较好的耗能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的后视图。图中1为竖向墙骨、2为边横向墙骨、3为中横向墙骨、4为底梁、5为顶梁、6为面 板、7为钉。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轻型木骨架墙体模块,其结构如图1-3所示,该墙体包括竖向墙骨1、边横向 墙骨2、中横向墙骨3、底梁4、顶梁5及面板6,竖向墙骨1与边横向墙骨2为直榫连接,中 横向墙骨3与竖向墙骨1为扣榫连接,竖向墙骨1与底梁4、顶梁5为直榫连接,底梁4设在 竖向墙骨1的下端,顶梁5设在竖向墙骨1的上端,面板6通过钉7固接在竖向墙骨1、边横 向墙骨2及中横向墙骨3的一侧。其中,竖向墙骨1、边横向墙骨2、中横向墙骨3、底梁4、顶梁5中的榫或卯口由加 工车间制作。竖向墙骨1、边横向墙骨2、中横向墙骨3采用相同截面尺寸的木规格材加工 而成,竖向墙骨1、中横向墙骨3可根据受力情况、门窗洞口调整数量和间距。底梁4、顶梁 5采用相同截面尺寸的木规格材加工而成。面板6可采用木片定向板或秸秆定向板或胶合 板,为工厂生产的标准构件,根据需要进行切割。新型木骨架墙体的施工工艺房屋的基础做好后,用螺栓将底梁4固定在基础上,再将竖向墙骨1、边横向墙骨 2、中横向墙骨3组装在一起插入底梁4中,然后将顶梁5装配到竖向墙骨2上,最后将切割 好的面板6钉在竖向墙骨1、边横向墙骨2及中横向墙骨3上即可。权利要求一种轻型木骨架墙体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墙体包括竖向墙骨(1)、边横向墙骨(2)、中横向墙骨(3)、底梁(4)、顶梁(5)及面板(6),所述的竖向墙骨(1)与边横向墙骨(2)直榫连接,所述的中横向墙骨(3)与竖向墙骨(1)扣榫连接,所述的竖向墙骨(1)与底梁(4)、顶梁(5)直榫连接,底梁(4)设在竖向墙骨(1)的下端,顶梁(5)设在竖向墙骨(1)的上端,所述的面板(6)钉接在竖向墙骨(1)、边横向墙骨(2)及中横向墙骨(3)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型木骨架墙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向墙骨 (1)、边横向墙骨⑵及中横向墙骨(3)的截面尺寸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型木骨架墙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梁(4)及顶 梁(5)的截面尺寸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型木骨架墙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板(6)为木 片定向板或秸秆定向板或胶合板。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轻型木骨架墙体模块,该墙体包括竖向墙骨(1)、边横向墙骨(2)、中横向墙骨(3)、底梁(4)、顶梁(5)及面板(6),竖向墙骨(1)与边横向墙骨(2)为直榫连接,中横向墙骨(3)与竖向墙骨(1)为扣榫连接,竖向墙骨(1)与底梁(4)、顶梁(5)为直榫连接,底梁(4)设在竖向墙骨(1)的下端,顶梁(5)设在竖向墙骨(1)的上端,面板(6)钉接在竖向墙骨(1)、边横向墙骨(2)及中横向墙骨(3)的一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较高的水平抗剪承载力和抗侧刚度,并且具有较好的耗能性能。文档编号E04B2/80GK201649365SQ201020188228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0日专利技术者吕西林, 熊海贝, 谢启芳 申请人:同济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轻型木骨架墙体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墙体包括竖向墙骨(1)、边横向墙骨(2)、中横向墙骨(3)、底梁(4)、顶梁(5)及面板(6),所述的竖向墙骨(1)与边横向墙骨(2)直榫连接,所述的中横向墙骨(3)与竖向墙骨(1)扣榫连接,所述的竖向墙骨(1)与底梁(4)、顶梁(5)直榫连接,底梁(4)设在竖向墙骨(1)的下端,顶梁(5)设在竖向墙骨(1)的上端,所述的面板(6)钉接在竖向墙骨(1)、边横向墙骨(2)及中横向墙骨(3)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启芳熊海贝吕西林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