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410t/h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下倾旋风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93682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用于410t/h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下倾旋风分离器,它涉及一种旋风分离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循环流化床锅炉旋风分离器入口段为水平布置,烟气在分离器中心筒周围存在纵向环流,灰粒捕捉时间长,分离器内流场不稳定,分离器分离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中心筒、筒体、锥筒、排灰管、顶板和入口筒,筒体、锥筒和排灰管由上至下依次制成一体,筒体的上端面设有顶板,中心筒垂直于顶板设置,且中心筒的下端位于筒体内,中心筒的上端位于筒体外,入口筒的出口端位于筒体下端面至中心筒下端面之间,且入口筒的出口端与筒体相切设置,入口筒的入口端与出口端相对于筒体的水平面向下倾斜角度为12.6°。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含尘气体的离心分离。(*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旋风分离器。
技术介绍
在410t/h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由炉膛、分离器和回料器等组成了灰循环系统。分离器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关键设备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将大量离开炉膛的高温固体物料从 烟气中分离下来,通过返料器送回炉膛,以维持炉膛的循环流化态。分离器效率的大小决定 着灰循环倍率的高低,继而会影响炉膛的传热、脱硫效果、碳的燃尽和锅炉的性能,也限制 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大型化的发展。分离器从分离原理来讲,主要有离心分离器和惯性分离 器,并一致认为离心式的旋风分离器最适合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旋风分离器内气体的实 际运动是较为复杂的过程,同时存在着外部涡流向下和内部涡流向上的两个同心涡流。烟 气具有切向、径向和轴向的三维速度。现有循环流化床锅炉旋风分离器入口段均为水平布 置,并存在着如下的问题烟气在分离器中心筒周围存在纵向环流,中心筒下口附近出现短 路流现象,灰粒捕捉时间长,分离器内流场不稳定,分离器的分离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循环流化床锅炉旋风分离器入口段为水平布置, 烟气在分离器中心筒周围存在纵向环流,中心筒下口附近出现短路流现象,灰粒捕捉时间 长,分离器内流场不稳定,分离器的分离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410t/h循环流化床 锅炉的下倾旋风分离器。本技术包括中心筒、筒体、锥筒、排灰管、顶板和入口筒,筒体、锥筒和排灰管 由上至下依次制成一体,筒体的上端面设有顶板,中心筒垂直于顶板设置,且中心筒的下端 位于筒体内,中心筒的上端位于筒体外,入口筒的出口端位于筒体下端面至中心筒下端面 之间,且入口筒的出口端与筒体相切设置,入口筒的入口端与出口端相对于筒体的水平面 向下倾斜角度为10 15°。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的入口筒采用下倾布置,可以使烟气获得了更 大的向下速度分量,缩短了灰粒与筒体及锥体接触即被捕获的时间,加快了灰粒的沉降;烟 气在中心筒周围不出现纵向环流,避免了中心筒下口附近出现短路流现象;提高了分离器 内流场稳定的稳定性;因此,能够提高了分离器的分离效率,进而保证了流化床锅炉的稳定 循环、提高了脱硫效果、降低了飞灰含碳量、保证了锅炉的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主剖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中心筒1、筒体2、锥筒3、排灰管4、顶板5和入口筒6,筒体2、锥筒3和排灰管4由上至下依次制成一体,筒体 2的上端面设有顶板5,中心筒1垂直于顶板5设置,且中心筒1的下端位于筒体2内,中心 筒1的上端位于筒体2外,入口筒6的出口端位于筒体2下端面至中心筒1下端面之间,且 入口筒6的出口端与筒体2相切设置,入口筒6的入口端与出口端相对于筒体2的水平面 向下倾斜角度α为10 15°,入口筒6的入口端与炉膛7的出口连接。中心筒1、筒体2、 锥筒3、排灰管4、顶板5和入口筒6,上述各件单独制作后,通过焊接方式组装焊接成整体。 中心筒1的材质为耐磨耐高温不锈钢;筒体2、锥筒3、排灰管4、顶板5和入口筒6的内壁 同通常的旋风分离器均浇注或砌注耐磨耐火材料。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入口筒6的入口端与出 口端相对于筒体2的水平面向下倾斜角度α为12.6°。下倾角α =12.6°时,对应分离 效率为最高值。其它组成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烟气从炉膛出口经下倾入口筒6切向进入筒体2中,由于 受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灰粒在旋风分离器外部以涡流形式向下运动,灰粒与筒体2及锥 筒3接触,使得灰粒被捕获,堆积在锥筒3底部,经排灰管4返回炉膛,相对干净的烟气,在 旋风分离器内部以涡流形式向上移动,经中心筒5排至锅炉尾部对流烟道。权利要求一种用于410t/h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下倾旋风分离器,所述旋风分离器包括中心筒(1)、筒体(2)、锥筒(3)、排灰管(4)和顶板(5),筒体(2)、锥筒(3)和排灰管(4)由上至下依次制成一体,筒体(2)的上端面设有顶板(5),中心筒(1)垂直于顶板(5)设置,且中心筒(1)的下端位于筒体(2)内,中心筒(1)的上端位于筒体(2)外,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分离器还包括入口筒(6),入口筒(6)的出口端位于筒体(2)下端面至中心筒(1)下端面之间,且入口筒(6)的出口端与筒体(2)相切设置,入口筒(6)与筒体(2)相通,入口筒(6)的入口端与出口端相对于筒体(2)的水平面向下倾斜角度(α)为10~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410t/h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下倾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入口筒(6)的入口端与出口端相对于筒体(2)的水平面向下倾斜角度(α)为12.6°。专利摘要用于410t/h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下倾旋风分离器,它涉及一种旋风分离器。本技术为解决现有循环流化床锅炉旋风分离器入口段为水平布置,烟气在分离器中心筒周围存在纵向环流,灰粒捕捉时间长,分离器内流场不稳定,分离器分离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包括中心筒、筒体、锥筒、排灰管、顶板和入口筒,筒体、锥筒和排灰管由上至下依次制成一体,筒体的上端面设有顶板,中心筒垂直于顶板设置,且中心筒的下端位于筒体内,中心筒的上端位于筒体外,入口筒的出口端位于筒体下端面至中心筒下端面之间,且入口筒的出口端与筒体相切设置,入口筒的入口端与出口端相对于筒体的水平面向下倾斜角度为12.6°。本技术用于含尘气体的离心分离。文档编号B04C5/081GK201652336SQ20102018729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2日专利技术者杨振成, 王晓光, 程巨 申请人:哈尔滨博发电站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410t/h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下倾旋风分离器,所述旋风分离器包括中心筒(1)、筒体(2)、锥筒(3)、排灰管(4)和顶板(5),筒体(2)、锥筒(3)和排灰管(4)由上至下依次制成一体,筒体(2)的上端面设有顶板(5),中心筒(1)垂直于顶板(5)设置,且中心筒(1)的下端位于筒体(2)内,中心筒(1)的上端位于筒体(2)外,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分离器还包括入口筒(6),入口筒(6)的出口端位于筒体(2)下端面至中心筒(1)下端面之间,且入口筒(6)的出口端与筒体(2)相切设置,入口筒(6)与筒体(2)相通,入口筒(6)的入口端与出口端相对于筒体(2)的水平面向下倾斜角度(α)为10~1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巨杨振成王晓光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博发电站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