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井节能抽油机及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182518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抽油机,特别涉及一种双井节能抽油机及使用方法,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基础、底座和机架,机架分为主机架和辅机机架,底座固定在基础之上,底座上部固定主机架和辅机机架,机架顶部分别固定主机悬挂滚筒和辅机悬挂滚筒,底座内部分别固定主机导向滚筒、辅机导向滚筒,主机机架内设有上链轮和减速机链轮,主机悬挂皮带一端连接主机往返架,另一端与第二油井B的抽油泵系统相连;辅机悬挂皮带绕过辅机悬挂滚筒与第一油井A的抽油泵系统相连;有益效果是:过改变往返架的结构形式,使皮带绕过了润滑油箱,从而使两口井抽油泵系统连接在一起,实现了两口井抽油泵系统互为平衡,达到减少动力装置,降低悬挂系统质量,提高节能效果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抽油机,特别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目前常用的和专利公开的双井抽油机由于种种条件的制约,对现场的适应性较差,几乎都没有大范围的推广应用。而近期一种由开关磁阻电机正反转换向拖动的皮带缠绕式双井抽油机开始进入现场应用。但由于开关磁阻电机正反转是电控箱控制的,受环境影响较大,在一些特殊环境下,如严寒和高温环境,使用故障率高,工作可靠性差且只适应于井距较小的丛式井等因素,限制了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通过改变往返架的结构形式,使皮带绕过了润滑油箱,从而使两口井抽油泵系统连接在一起,实现了两口井抽油泵系统互为平衡,达到减少动力装置,实现节能的目的。其技术方案是包括主机基础、辅机基础、主机底座、辅机底座、主机支架和辅机支架,主机底座、辅机底座通过螺栓分别固定在主机基础和辅机基础上,主机底座、辅机底座上分别固定主机机架和辅机机架,电机通过传动带连接减速机固定在主机底座上,所述的主机机架和辅机机架顶部分别固定主机悬挂滚筒和辅机悬挂滚筒,主机底座、辅机底座内分别固定主机导向滚筒、辅机导向滚筒,主机机架内设有上链轮和减速机链轮,链条悬挂在链轮和减速机链轮之间,滑车固定在链条上,滑车轨道固定在主机往返架上,主机悬挂皮带绕过主机悬挂滚筒,一端连接主机往返架,另一端通过主机悬绳器与第二油井的抽油泵系统相连;皮带绕过主机导向滚筒和辅机导向滚筒一端固定在主机往返架的支撑架上,另一端与辅机悬挂皮带的一端相连,辅机悬挂皮带绕过辅机悬挂滚筒,通过辅机悬绳器与第一油井的抽油泵系统相连。上述的主机往返架通过支撑架固定主机机架内部,主机往返架随链条的转动在主机机架内上下往复运动,在主机往返架的下部,倾斜固定润滑油导流板。上述的支撑架通过支撑轮固定,皮带从主机往返架的润滑油箱底部穿过固定在支撑架上,皮带随主机往返架做往复运动。其中,上述的双井节能抽油机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电机通电运行时,动力经传动带驱动减速机工作,减速机链轮带动链条绕上链轮和减速机链轮转动,固定在链条上的滑车随链条每转动一圈,滑车带动主机往返架在主机机架内完成一次往复直线运动;同时滑车也在滑车轨道上往返一次,完成链条转动到主机往返架往复直线运动的转换;主机往返架在链条和滑车的带动下,向下运动;主机往返架拖动固定在主机往返架上部的主机悬挂皮带使悬绳器上行,带动第二油井内的抽油泵系统上行使抽油泵排液;此时, 固定在支撑架上的皮带在第一油井抽油泵系统重力的拉动下,随辅机悬挂皮带向辅机方运动,第一油井的抽油泵系统下行使抽油泵进液;主机往返架从上死点运动到下死点,第二油井抽油泵完成一次排液,第一油井抽油泵完成一次进液;当固定在链条上的滑车带动主机往返架从下死点向上运动时,固定在支撑架上的皮带拉动辅机悬挂皮带使辅机悬绳器上行,拖动第一油井抽油泵系统上行使抽油泵排液,此时固定在主机往返架上部的主机悬挂皮带随主机悬绳器在第二油井抽油泵系统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第二油井抽油泵进液, 主机往返架从下死点向上运动到达上死点,第二油井的抽油泵完成一次进液,第一油井抽油泵完成一次排液;这样链条带动滑车不停的转动,主机往返架带动主机悬挂皮带和皮带不停的做往返运动,主机悬挂皮带和辅机悬挂皮带就不停的拖动第一油井和第二油井的抽油泵系统运动,从而使抽油泵不停的工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改变往返架的结构形式,使皮带绕过了润滑油箱,从而使两口井抽油泵系统连接在一起,实现了两口井抽油泵系统互为平衡,达到减少动力装置, 降低悬挂系统质量,提高节能效果目的;创新的往返架结构,不仅使皮带绕开了润滑油箱, 而且还使往复架从润滑箱带出的润滑油不滴在皮带上,从而保证了抽油机长时间、高效率、 长寿命的正常工作。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主机剖面示意上图中主机导向滚筒1、主机往返架2、主机悬挂皮带3、主机机架4、主机悬挂滚筒5、 上链轮6、支撑轮7、支撑架8、滑车轨道9、滑车10、链条11、减速机链轮12、减速机13、传动带14、电机15、皮带16、辅机导向滚筒17、辅机支架18、辅机悬挂皮带19、辅机悬挂滚筒20、 主机悬绳器21、辅机底座22、固定压板23、螺栓M、辅机配重体25、主机配重体沈、辅机悬绳器27、第一油井A、第二油井B、辅机基础C、主机基础D、主机底座E。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包括主机基础D、辅机基础C、主机底座E、辅机底座22、主机机架4和辅机支架 18,主机底座E、辅机底座22通过螺栓M分别固定在主机基础D和辅机基础C上,主机底座E、辅机底座22上分别固定主机机架4和辅机机架18,电机15通过传动带14连接减速机13固定在主机底座E上,所述的主机机架4和辅机机架18顶部分别固定主机悬挂滚筒 5和辅机悬挂滚筒20,主机底座E、辅机底座22内分别固定主机导向滚筒1、辅机导向滚筒 17,主机机架4内设有上链轮6和减速机链轮12,链条11悬挂在链轮6和减速机链轮12之间,滑车10固定在链条11上,滑车轨道9固定在主机往返架2上,主机悬挂皮带3绕过主机悬挂滚筒5,一端连接主机往返架2,另一端通过主机悬绳器21与第二油井B的抽油泵系统相连;皮带16绕过主机导向滚筒1和辅机导向滚筒17 —端固定在主机往返架2的支撑架8上,另一端与辅机悬挂皮带19的一端相连,辅机悬挂皮带19绕过辅机悬挂滚筒20,通过辅机悬绳器27与第一油井A的抽油泵系统相连。上述的主机往返架2通过支撑架8固定主机机架4内部,主机往返架2随链条11 的转动在主机机架4内上下往复运动,在主机往返架2的下部,倾斜固定润滑油导流板。所述的支撑架8通过支撑轮7固定,皮带16从主机往返架2的润滑油箱底部穿过固定在支撑架8上,皮带16随主机往返架2做往复运动。由图1结合主机剖面示意图2,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当电机15通电运行时,动力经传动带14驱动减速机13工作,减速机链轮12带动链条 11绕上链轮6和减速机链轮12转动,固定在链条11上的滑车10随链条11每转动一圈,滑车10带动主机往返架2在主机机架4内完成一次往复直线运动。同时滑车10也在滑车轨道9上往返一次,完成链条11转动到主机往返架2往复直线运动的转换。主机往返架2 在链条11和滑车10的带动下,向下运动。主机往返架2拖动固定在主机往返架2上部的主机悬挂皮带3使悬绳器21上行,带动第二油井B内的抽油泵系统上行使抽油泵排液。此时,固定在支撑架8上的皮带16在第一油井A抽油泵系统重力的拉动下,随辅机悬挂皮带 19向辅机方运动,第一油井A的抽油泵系统下行使抽油泵进液。主机往返架2从上死点运动到下死点,第二油井B抽油泵完成一次排液,第一油井A抽油泵完成一次进液。当固定在链条11上的滑车10带动主机往返架2从下死点向上运动时,固定在支撑架8上的皮带16 拉动辅机悬挂皮带19使辅机悬绳器21上行,拖动第一油井A抽油泵系统上行使抽油泵排液,此时固定在主机往返架2上部的主机悬挂皮带3随主机悬绳器21在第二油井B抽油泵系统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第二油井B抽油泵进液,主机往返架2从下死点向上运动到达上死点,第二油井B的抽油泵完成一次进液,第一油井A抽油泵完成一次排液。这样链条 11带动滑车10不停的转动,主机往返架2带动主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井节能抽油机,包括主机基础(D)、辅机基础(C)、主机底座(E)、辅机底座(22)、主机支架(4)和辅机支架(18),主机底座(E)、辅机底座(22)通过螺栓(24)分别固定在主机基础(D)和辅机基础(C)上,主机底座(E)、辅机底座(22)上分别固定主机机架(4)和辅机机架(18),电机(15)通过传动带(14)连接减速机(13)固定在主机底座(E)上,其特征是:所述的主机机架(4)和辅机机架(18)顶部分别固定主机悬挂滚筒(5)和辅机悬挂滚筒(20),主机底座(E)、辅机底座(22)内分别固定主机导向滚筒(1)、辅机导向滚筒(17),主机机架(4)内设有上链轮(6)和减速机链轮(12),链条(11)悬挂在链轮(6)和减速机链轮(12)之间,滑车(10)固定在链条(11)上,滑车轨道(9)固定在主机往返架(2)上,主机悬挂皮带(3)绕过主机悬挂滚筒(5),一端连接主机往返架(2),另一端通过主机悬绳器(21)与第二油井(B)的抽油泵系统相连;皮带(16)绕过主机导向滚筒(1)和辅机导向滚筒(17)一端固定在主机往返架(2)的支撑架(8)上,另一端与辅机悬挂皮带(19)的一端相连,辅机悬挂皮带(19)绕过辅机悬挂滚筒(20),通过辅机悬绳器(27)与第一油井(A)的抽油泵系统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云轩刘以龙王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东营天华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