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豆科植物中防治锈病侵染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1638 阅读:3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使用式Ⅰ的杂环基甲酰苯胺在豆科植物中防治锈病侵染的方法,其中n为0-4;X为C↓[1]-C↓[4]卤代烷基;Het为式Ⅱa、Ⅱb或Ⅱc的吡唑、噻唑或吡啶基,其中R↑[1]为C↓[1]-C↓[4]烷基或C↓[1]-C↓[4]卤代烷基,R↑[2]为H或卤素,R↑[3]为C↓[1]-C↓[4]烷基或C↓[1]-C↓[4]卤代烷基,R↑[4]为C↓[1]-C↓[4]烷基或C↓[1]-C↓[4]卤代烷基且R↑[5]为卤素、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1]-C↓[4]烷氧基、C↓[1]-C↓[4]烷硫基、C↓[1]-C↓[4]烷基亚磺酰基或C↓[1]-C↓[4]烷基磺酰基,涉及式Ⅰ的杂环基甲酰苯胺与选自唑类、酰基丙氨酸类、胺衍生物、苯胺基嘧啶类、二羧酰亚胺类、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杂环化合物、苯基吡咯类、肉桂酰胺及类似化合物或根据说明书的其他杀真菌剂的杀真菌活性化合物Ⅱ的混合物,还涉及包含这些混合物的组合物和种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在豆科植物中防治锈病侵染的方法在豆科植物中防治锈病侵染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豆科植物中防治锈病侵染的方法。直到最近,在最重要的豆科植物(尤其是大豆)栽培区没有发生具有经 济重要性的有害真菌侵染。然而,在近年来在南美大豆作物受有害真菌豆薯层锈菌(Phakopsora pachyrhizi)和山马蟥层锈菌(Phakopsara meibomiae)的严重锈病侵染一直 在增加。因而存在显著的收获和产量损失。最常规的杀真菌剂不适于在大豆中防治锈病,或者它们对锈病真菌的 作用并不令人满意。惊人的是现已发现式I的杂环基甲酰苯胺对豆科植物的锈病真菌病害 具有优异的活性其中各变量如下所定义 n为0、 1、 2、 3或4; Hal为卣素;X为CrC6卣代烷基或C2-C6卤代链烯基; Het为式IIa、 IIb或IIc的吡唑、漆唑或吡^:R1为d-Q烷基或d-C4卣代烷基, R为氢或卤素,R3为d-Q烷基或CVC4卣代烷基,R4为d-C4烷基或C广Cj卣代烷基,以及R5为卣素、d-C4烷基、d-C4闺代烷基、C广Ct烷氧基、C广C4烷硫基、C广Ct烷基亚磺酰基或d-C4烷基磺酰基。在以前,化合物I类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豆科植物中防治锈病侵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用杀真菌有效量的式Ⅰ的杂环基甲酰苯胺喷雾或撒粉而处理植物、种子或土壤:***Ⅰ,其中各变量如下所定义:n为0、1、2、3或4;Hal为卤素;X为C↓[1]-C↓[6]卤代烷基或C↓[2]-C↓[6]卤代链烯基;Het为式Ⅱa、Ⅱb或Ⅱc的吡唑、噻唑或吡啶基:***其中R↑[1]为C↓[1]-C↓[4]烷基或C↓[1]-C↓[4]卤代烷基,R↑[2]为氢或卤素,R↑[3]为C↓[1]-C↓[4]烷基或C↓[1]-C↓[4]卤代烷基,R↑[4]为C↓[1]-C↓[4]烷基或C↓[1]-C↓[4]卤代烷基,以及R↑[5]为卤素、C↓[1]-C↓[4]烷基...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DE 2005-8-5 10 2005 037 679.71.一种在豆科植物中防治锈病侵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用杀真菌有效量的式I的杂环基甲酰苯胺喷雾或撒粉而处理植物、种子或土壤其中各变量如下所定义n为0、1、2、3或4;Hal为卤素;X为C1-C6卤代烷基或C2-C6卤代链烯基;Het为式IIa、IIb或IIc的吡唑、噻唑或吡啶基其中R1为C1-C4烷基或C1-C4卤代烷基,R2为氢或卤素,R3为C1-C4烷基或C1-C4卤代烷基,R4为C1-C4烷基或C1-C4卤代烷基,以及R5为卤素、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1-C4烷氧基、C1-C4烷硫基、C1-C4烷基亚磺酰基或C1-C4烷基磺酰基。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在式I中n为0且X为CrC6闺代烷3. 根据权利要求l的方法,其中将包含杂环基曱酰苯胺I的配制剂的 含水制剂施用于植物的地上部分。4. 根据权利要求l的方法,其中通过处理种子或处理土壤而防治锈病 侵染。5. 根据权利要求l-4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防治有害真菌豆薯层锈菌或山马蟥层锈菌。6.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使用杂环基甲酰苯胺I与 至少一种市售杀真菌剂的组合。7. 根据权利要求l-4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使用杂环基甲酰苯胺I与 至少一种选自下组的活性化合物II的组合 唑类,例如糠菌唑、环唑醇、?恶醚唑、氧唑菌、会哇菌酮、氟珪唑、粉 唑醇、己唑醇、烯菌灵、环戊唑菌、腈菌唑、戊菌唑、丙环唑、丙氯灵、 丙硫菌哇、戊峻醇、氟醚喳、三哇酮、峻菌醇、戊叉峻菌, 酰基丙氨酸类,例如苯霜灵、甲霜灵、精甲霜灵、甲呋酰胺、噁霜灵,*胺f;t生物,例如双胍盐, 苯胺基嘧啶类,例如二曱嘧菌胺、嘧菌胺或环丙嘧咬, 二羧酰亚胺类,如异丙定、杀菌利、烯菌酮,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例如代森锰锌、代森联、福美双, 杂环化合物,例如苯菌灵、啶酰菌胺、多菌灵、萎锈灵、氧化萎锈灵、 麦穗宁、氟p比菌胺、吡噻菌胺、丙氧会啉、'弟必灵、甲基托布津、吗菌灵、丁苯吗啉、克啉菌、5-氯-7-(4-曱基哌咬-l-基)-6-(2,4,6-三氟苯 基)-[l,2,4]三唑并[l,5-a]嘧啶, 苯基吡咯类,如拌种咯或氟^恶菌, 其它杀真菌剂,如苯噻菌胺、环氟菌胺、藻菌磷、乙磷铝、亚磷酸或其 盐、异丙菌胺、苯菌酮, 嗜球果伞素类,如腈嘧菌酯、醚菌胺、enestrobin、烯肟菌酯、氟嘧菌 酉旨、亚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迪茨R施蒂尔S施特拉特曼
申请(专利权)人:巴斯福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