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那普利滴丸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15895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依那普利滴丸,其特征在于该滴丸是由依那普利(包括其盐类)与所选定的基质以一定的比例相混合,再经过特定的工艺制备而成;基质可以用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10000]、硬脂酸、硬脂酸钠、甘油明胶、单硬脂酸甘油酯、虫胶、聚氧乙烯单硬脂酸脂、聚醚、羧甲基淀粉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相混合。(*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是涉及预防和治疗各种高血压病及心血管病的一种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近30年来,随着对高血压发病原理的深入研究,现已证实,肾素一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是重要的加压机制之一。其作用大致过程是,当机体肾血流量不足或血钠降低时,肾脏的肾球旁细胞分泌一种蛋白水解酶,称为肾素,该酶将血液中的α2球蛋白(即血管紧张素原)分解为血管紧张素I,后者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作用下,转换成血管紧张素II,而血管紧张素II是一种强力收缩血管的物质。如果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失活,就不能产生血管紧张素II,也就解除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收缩血管效应,这种取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作用的物质称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简称转换酶抑制剂。转换酶抑制剂降压原理复杂,有些机理尚不清楚,但主要通过降低周围血管阻力而降压。转换酶抑制剂与利尿剂合用效力增强,不引起钠水潴留,对心输出量和心率无明显影响,不会反射性兴奋交感神经,但可增加肾血流量和改善肾小球过滤率,还可改善高血压病人伴有的胰岛素抵抗状态,逆转左室和血管壁肥厚,且副作用较少,除双侧肾动脉狭窄和严重肾功能衰竭者禁用外,可广泛应用于各型高血压、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的治疗。转换酶抑制剂是直接作用导致血压升高的体液调节,而起到降压作用,与其他降压药的作用机理不同,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新型降压药。常用的转换酶抑制剂有哪些?第一代转换酶抑制剂为卡托普利(又称巯甲丙脯酸、商品名叫开搏通)1977年问世,1980年获得美国FDA批准,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转换酶抑制剂,现已广泛应用于高血压和心衰的治疗。对轻、中度高血压均适用。用于降压时,开始剂量12.5~25mg,每日3次口服,有效剂量为50~150mg/日。加用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噻)、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美多心安等),疗效更佳。本品能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减轻钠水潴留,因而可减轻心脏的后负荷和心脏前负荷,故可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卡托普利的缺点是与其化学结构中巯基有关的青霉胺样不良反应。小剂量服用,不良反应较少,加大剂量并不增加治疗效果,但不良反应明显增加。常见副作用有干咳,皮疹,味觉异常,血管性水肿。首次服药剂量过大,可发生症状性低血压,严重而罕见的副作用有肾功能减退和粒细胞减少。第二代转换酶抑制剂为依那普利、赖诺普利和Cilazapril等,药物结构中不含巯基,其疗效与卡托普利相似,在国内依那普利应用较为普遍。依那普利口服易吸收,吸收率约口服用量的60~74%,生物利用度约40%。服后3.5~4.5小时达血药峰值,其半衰期较长,约为11小时,日服两次,两天后,依那普利拉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结合达到稳定,最终半衰期延长为30-35小时,主要由肾脏排泄。因此,每日服1~2次即可,与卡托普利相比用量也较小,毒性相对较低,一般用量每次为5~10mg,可逐渐增加剂量至每日80mg,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心力衰竭。副作用与卡托普利相近,主要表现为干咳,个别病人可出现蛋白尿、皮疹和粒细胞减少。药理研究表明,依那普利与卡托普利相似,均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的合成,导致血管阻力降低,而达到降压功效。对正常人、大鼠和犬也有降压作用,但作用慢而更持久。一次口服2.5~20mg后,4小时作用达高峰,比卡托普利慢一倍。抑制血浆ACE超过24小时。在清醒犬和大鼠抑制外源性AI升压作用4.6~8.6倍于卡托普利。对低钠饮食大鼠降压作用9倍于卡托普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作用更强,10~30倍于卡托普利。服药后病人血浆醛固酮降低,尿钠增加,持续10小时。其血流动力学作用与卡托普利相似,能降低肾血管阻力和总外周阻力。对心力衰竭患者能降低肺楔压,能增加人肾和前臂的血流量,而不增加肝血流量,故认为有使血液再分布的作用。临床用双盲法和安慰剂对照依那普利有减少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动物实验表明它有保护心机梗塞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临床应用与卡托普利相同,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是目前治疗高血压的一线安全药物。与卡托普利不同的是其作用强,剂量小,作用时间持久,用药间隔可延长。一次口服10mg的片剂或胶囊即可降低血压,1~2起效,4~6小时作用达高峰。常用量5~10mg,日服一次即可。为加快起效时间,必要时可用静脉注射。本药治疗中度或重度高血压,其降压作用可剂量增大到80mg/天,约60%高血压患者单用本药即可奏效。依那普利对常规治疗无效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效,2.5~20mg/天可增加心输出量,降低肺楔压,增加病人活动耐力。由于依那普利结构中不含巯基,不良反应也较卡托普利少而轻。因此,自问世以来,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是一个公认的前景良好且发展较快的药物。另外,依那普利还可以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预防和治疗,临床上也有许多成功的例证。有关的参考资料如下陈曙霞等.国产赖诺普利及伊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全国临床药理学术研讨会2001 P.103-104;陈修主编《心血管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1989237-262陈守龙等.降压药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内皮素、一氧化氮等的影响.中华内科杂志1997,36(9)p.587-590;任刚.依那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山西临床医药2001,010(005)P.374-375;王丽华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长效钙拮抗剂联合治疗老年心力衰竭24例疗效观察.福建医药杂志2001,023(001)P.104-105毛晓明等.依那普利对NIDDM患者糖代谢的影响.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7,13(3)p.151-153陈高翔等.依那普利及大黄素对人肾成纤维细胞的影响.中国航天工业医药2000,0029(004)P.3-5;任斌等.依那普利片剂及胶囊剂体外溶出度研究.全国临床药学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P312-313;管慧等.依那普利简介.全国医院药品质量监督管理学术研讨会2000 P.176-177目前,利用现有技术得到的依那普利制剂有片剂、胶囊和注射液。由于制备技术等原因,使片剂或胶囊服用后存在着溶散时限长、溶出度低、吸收较差、肝肠首过效应和生物利用度较低等问题,从而影响药效的发挥,也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效果。而注射液又往往容易产生过敏反应或不良反应等,同时也还存在着操作难度大,患者痛苦也大,制造和医疗成本高,患者经济负担重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向广大患者和医务工作者提供一种生物利用度高,快速释药,快速显效,毒副作用更小,且使用携带方便的。可采取下述方法得到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依那普利滴丸。以依那普利(包括其盐类)为主要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等基质,再经过特定的工艺、设备的加工制备而成。具体如下(1)处方依那普利(包括其盐类)基质中文名依那普利(包括其盐类),又名苯丁酯脯酸,恩那普利等,以下均简称依那普利。英文名Enalapril别名怡那林、悦宁定、福尔丁依拉普利、恩那普利、苯丁酯脯酸。基质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10000、硬脂酸、硬脂酸钠、甘油明胶、单硬脂酸甘油脂、虫胶、聚氧乙烯单硬脂酸脂、聚醚、羧甲基淀粉钠等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相混合而成。依那普利与基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韵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正大绿洲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