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51387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其收容一由前端插入的排线,该排线的两侧各形成一缺口。该电连接器结构包括有一连接座体、多个端子收容于该连接座体内、一盖板枢设于该连接座体、及一对锁扣件。该连接座体具有一对位于两侧的容置槽以收容所述锁扣件。该盖板具有一对位于其底部且呈扁形柱形的制动轴。该锁扣件各具有一扣臂、一底臂、及一连接段连接该扣臂与该底臂的中间处,该扣臂的前端位于该缺口上方,该制动轴位于该扣臂的后端与该底臂的后端之间。该盖板盖合后,该制动轴向上推动该扣臂的后端,该扣臂的前端卡入该排线的所述缺口。(*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结构,特别是指一种用以与软排线电性连接的 电连接器结构,其具有固定该排线的结构。
技术介绍
连接器是一种以电气方式连接电线、电路板和其它电路组件的连接装置。目前已 广泛地运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例如笔记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器(PDA)等。已知用以固定软性排线的连接器。如中国台湾专利案号M359065号专利,为了固 定该排线于电连接器以避免脱落,该塑料本体凸出一对固定块,排线两侧形成一对固定孔 以固定于所述固定块。由于此类的电连接器体积小,该固定块结构不够坚固,容易因外力而导致断裂,进 而导致该排线脱离该电连接器,导致电性连接失败。此外该固定块也增加开发该塑料本体 的模具的困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结构,以坚固地固定一排线于 其内,以避免该排线脱离该连接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其收容一由前端插入的排线,该排线的两侧 各形成一缺口。该电连接器结构包括有一连接座体、多个端子、一盖板、及一对锁扣件。该 连接座体具有一本体部、一对侧壁由该本体部两侧朝后延伸、多个端子槽贯穿该本体部、及 一对容置槽各位于所述端子槽的两侧。其中该本体部具有一开口形成于其前端面以收容该 排线。所述端子收容于该连接座体的所述端子槽内。该盖板具有一对转轴枢设于所述侧壁 的内侧、以及一对制动轴靠近该转轴的内侧。该制动轴为一扁形柱体。所述锁扣件各自收 容于所述容置槽内且与该排线的该缺口位于同一垂直面。每一该锁扣件具有一扣臂、一底 臂、及一连接段连接该扣臂与该底臂的中间处,该扣臂的前端位于该缺口上方,该制动轴位 于该扣臂的后端与该底臂的后端之间。因此,该盖板盖合后,每一该制动轴向上推动每一该 扣臂的后端,该扣臂的前端卡入该排线的所述缺口。本技术的优点在于一、结构坚固其利用该锁扣件以固定该排线,该锁扣件为金属制成而具有坚固的 结构。该排线不易脱落。二、简化固定该排线的步骤当该盖板盖合后,该盖板的该制动轴同时推动该锁扣 件的该扣臂以勾住该排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2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结构未收容排线的立体组合图。图3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结构已收容排线的立体组合图。图4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结构未盖合盖板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结构已盖合盖板的剖视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电连接器结构100连接座体10本体部11开口112侧壁12底槽121竖直槽122横向槽124卡合槽126延伸部13端子槽131容置槽14上槽141下槽142盖板20转轴21卡块25制动轴23轴槽230内轴24内槽240端子30上臂31凹弧部312下臂32焊接部322连接段33锁扣件40扣臂41连接段43凹弧部412卡扣部414底臂42焊接部422干涉部424垫高部426固定件50基部51固定臂52侧挡部53横向部54排线200缺口2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 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至图3,分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及立体组合图。 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结构100用以收容并电性连接一排线200。该排线200由该 电连接器结构100的前端插入,该排线200的两侧各形成一缺口 202,该排线200的底面外 露多个导线(未图标)。本技术中定义该电连接器结构100收容该排线200的一端为前端。该电连接 器结构100包括有一连接座体10、一盖板20枢接于该连接座体10、多个端子30收容于该 连接座体10内、一对锁扣件40分别固定于该连接座体10两侧、及一对固定件50以固定该 连接座体10于一电路板(未图标)。该连接座体10包括一本体部11、一对侧壁12由该本体部11的两侧向后延伸、一 延伸部13由该本体部11的底部向后延伸、多个端子槽131贯穿该本体部11及该延伸部 13、及一对容置槽14位于所述端子槽131的两侧。该本体部11具有一开口 112乃形成于 其前端面,用以收容该排线200。所述端子30收容于该连接座体10的所述端子槽131内。 该容置槽14分为一上槽141及一下槽142。该盖板20具有一对位于其两侧面的转轴21以及一对靠近该转轴21内侧的制动 轴23。所述制动轴23乃各自位于一对轴槽230内。所述转轴21枢设于所述侧壁12的内 侧,该制动轴23为一扁形柱体。该盖板20还包括有多个内槽240间隔地形成于其底部、多 个内轴24各自设于该内槽240内、及一对卡块25乃由其两侧面向外凸出。所述内轴24位 于所述制动轴23之间。所述侧壁12各具有一卡合槽126形成于其内侧面,所述卡块25分 别卡合于所述侧壁12的该卡合槽126。所述锁扣件40各自收容于所述容置槽14内,并且与该排线200的该缺口 202位 于同一垂直面。每一该锁扣件40具有一扣臂41、一底臂42、及一连接段43连接该扣臂41 与该底臂42的中间处。该扣臂41设于该容置槽14的该上槽141内、该底臂42固定于该容 置槽14的该下槽142内。该制动轴23位于该扣臂41的后端与该底臂42的后端之间。该 扣臂41各具有一凹弧部412各形成于其后端的底面、及一卡扣部414由其前端向下突出。 该扣臂41前端的该卡扣部414位于该缺口 202上方。该制动轴23置于该凹弧部412内。 其中该底臂42的后端各形成一焊接部422以焊固于电路板(未图标)。请同时参考图4, 该底臂42的前端各形成一干涉部424以固定于该下槽142内。该底臂42的中间处形成一 垫高部426以支撑该排线200的前缘。本技术藉由上述的结构,当该盖板20盖合后,每一该制动轴23向上顶推每一 该扣臂41的后端,该扣臂41的该卡扣部414卡入该排线200的所述缺口 202。其中该连接 段43的作用如同支点。为固定该电连接器结构100,本技术还包括一对固定件50。每一固定件50具 有一基部51位于所述侧壁12的底部、一侧挡部53由该基部51的外缘向上延伸、及一固定 臂52由该基部51的内缘向上并向后延伸。所述基部51位于所述侧壁12的底部且焊接于 一电路板(未图标)。为限制该固定件50在垂直方向的位移,本实施例中每一该固定件50 进一步包括一横向部54,其位于该固定臂52的前方,该横向部54沿水平方向朝外延伸。为配合上述固定件50的结构,所述侧壁12各形成一底槽121于其底面、一竖直槽 122由其底面向上凹设、及一横向槽124由该竖直槽122的顶端朝外延伸。其中该基部51 位于该底槽121 ;该固定臂52固定地收容于该竖直槽122内;该横向部54收容于该横向槽 124 内。接着描述本技术的所述端子30。所述端子30各具有一上臂31、一下臂32、 及一连接段33连接于该上臂31及该下臂32的中间处。该下臂32具有一形成于其后端的 焊接部322以焊接于电路板的电路(未图标)。其中该盖板20的所述内轴24枢设于该上臂31的后端部及该下臂32的后端部之间。其中所述端子30的该上臂31各具有一凹弧部 312各形成于其后端的底面。该盖板20的所述内轴24置于该上臂31的该凹弧部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结构,收容一由前端插入的排线,该排线的两侧各形成一缺口,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连接座体,其具有一本体部、一对侧壁由该本体部两侧朝后延伸、多个端子槽贯穿该本体部、及一对容置槽各位于所述端子槽的两侧,该本体部具有一开口形成于其前端面以收容该排线;多个端子,收容于该连接座体的所述端子槽内;一盖板,具有一对转轴枢设于所述侧壁的内侧、以及一对制动轴靠近该转轴的内侧,该制动轴为一扁形柱体;及一对锁扣件,其各自收容于所述容置槽内且与该排线的该缺口位于同一垂直面,每一该锁扣件具有一扣臂、一底臂、及一连接段连接该扣臂与该底臂的中间处,该扣臂的前端位于该缺口上方,该制动轴位于该扣臂的后端与该底臂的后端之间;因此,该盖板盖合后,每一该制动轴向上推动每一该扣臂的后端,该扣臂的前端卡入该排线的所述缺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中南陈柏伸
申请(专利权)人:庆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