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唑基杀真菌混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449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以协同有效量包含如下组分的杀真菌混合物:(1)式Ⅰ的氧唑菌(epoxiconazole)或其盐或加合物和(2)式Ⅱ的喹唑菌酮(fluquinconazole)或其盐或加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使用化合物Ⅰ和至少一种活性化合物Ⅱ防治有害真菌的方法和化合物Ⅰ与活性化合物Ⅱ在制备这种混合物中的用途,以及包含这些混合物的组合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三唑基杀真菌混合物的制作方法三唑基杀真菌混合物本专利技术涉及以协同有效量包含如下组分的杀真菌混合物 (1)式I的氧唑菌(epoxiconazole)或其盐或加合物和(2)式II的壹峻菌酮(fluquinconazole)或其盐或加合物:(II)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用化合物I与化合物II的混合物防治有害真 菌的方法和化合物I和化合物II在制备这种混合物中的用途以及包含这些 混合物的组合物,大量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与大量其他三唑如氧唑菌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由WO 03/073851中已知。式I的氧唑菌和它作为作物保护剂的用途描述于EP-B 0 196 038中。 式II的会唑菌酮描述于Pesticide Manual,第12版(2000),第449页中。 就降低施用率和加宽已知化合物活性语而言,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在降^f氐的活性化合物施用总量下,显示对有害真菌,尤其是具体指出的具有改善活性的混合物。我们已发现此目的通过开头定义的混合物实现。此外,我们已发现, 同时,即联合或分开施用化合物I和活性化合物II,或依次施用化合物I 和活性化合物II能够比用单独的化合物更好地防治有害真菌(协同增效混 合物)。化合物I可用作大量不同活性化合物的增效剂。通过同时联合或分 开施用化合物I和活性化合物II,杀真菌效力以超加性方式提高。式I的氧唑菌由EP-B 0 196 038中已知<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formula>式II的壹唑菌酮描述于Pesticide Manual,第12版(2000),第449页中<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formula>(II)由于它们的氮原子的碱性性能,化合物I和II能分别与无机或有机酸和 与金属离子形成盐或加合物。无机酸的实例为氢卣酸,例如氟化氢、氯化氢、溴化氢和碘化氢、疏 酸、磷酸和硝酸。适合的有机酸例如为甲酸、碳酸和链烷酸如乙酸、三氟乙酸、三氯乙 酸和丙酸,以及羟基乙酸、硫氰酸、乳酸、琥珀酸、柠檬酸、苯甲酸、肉 桂酸、草酸、烷基磺酸(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化烷基的磺酸)、芳 基磺酸或芳基二磺酸(带有1个或2个磺酸基团的芳族基如苯基和萘基)、 烷基膦酸(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化烷基的膦酸)、芳基膦酸或芳基二膦酸(带有1个或2个礴酸基团的芳族基如苯基和萘基),其中烷基或芳 基可带有其他取代基,例如对甲M酸、7JC杨酸、对氨基水杨酸、2-苯氧 基苯曱酸、2-乙酰氧基苯甲酸等。适合的金属离子尤其是第二主族元素的离子,尤其是钩和镁,第三和 第四主族元素的离子,尤其是铝、锡和铅,以及1-8过渡族元素的离子, 尤其是铬、锰、铁、钴、镍、铜、锌等。特别优选第四周期的过渡族元素 的金属离子。金属可以以它们可呈现的各种化合价存在。化合物I与活性化合物II的混合物或同时,即联合或分开施用的化合 物I和活性化合物II对尤其选自子囊菌纲(Ascomycetes)、半知菌纲 (Deuteromycetes)、 Peronosporomycetes(又名卵菌纲(Oomycetes))和担子菌 纲(Basidiomycetes)的宽范围植物病原性真菌具有极好活性。它们中一些内 吸有效并可以在作物保护中作为杀真菌剂用于拌种,用作叶面和土壤杀真 菌剂。它们对在各种作物植物如香蕉、棉花、蔬菜品种(例如黄瓜、豆类和葫 芦科植物)、大麦、禾草、燕麦、咖啡、土豆、玉米、水果植物、稻、黑麦、 大豆、西红柿、葡萄藤、小麦、观赏植物、甘蔗和大量种子中防治大量真 菌尤其重要。它们尤其适于防治如下植物病害 *蔬菜、油籽油菜、糖用甜菜、水果和稻上的链格孢(Alternaria)属,例如 土豆和西红柿上的早疫链格孢(A. solani)或链格孢(A. alternata); *糖用甜菜和蔬菜上的丝嚢霉(Aphanomyces)属; ,禾谷类和蔬菜上的壳二孢属(Ascochyta)属; 玉米、禾谷类、稻和草冲中的平脐蠕孢(Bipolaris)属和内脐蠕孢(DrechsIera)属,例如玉米上的玉蜀黍平脐蠕孢(D.maydis);*禾谷类上的禾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白粉病);拳草莓、蔬菜、花卉和葡萄藤上的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灰霉病),,莴苣上的莴苣盘梗霉(Bremia lactucae),,玉米、大豆、稻和糖用甜菜上的尾孢(Cercospora)属;争玉米、禾谷类、稻上的旋孢腔菌(Cochliobolus)属,例如禾谷类上的禾旋孢腔菌(Cochliobolus sativus),稻上的宫部旋孢腔菌(Cochliobolus miyabeanus)', 大豆和棉花上的剌盘孢(Colletotricum)属;*玉米、禾谷类、稻和草冲上的内胯蠕孢(Drechslera)属、核腔菌 (Pyrenophora)属,例如大麦上的大麦网斑内脐蠕孢(D. teres)或小麦上的 D. tritci画repentis;*由Phaeoacremonium chlamydosporium、 Ph. Aleophilum和Formitipora punctata(同义词斑孔木层孔菌(Phellinus punctatus))引起的葡萄藤上的埃 斯卡(Esca);,葡萄藤上的痂嚢腔菌(Elsinoe ampelina), 參玉米上的突脐蠕孢(Exserohilum)属,攀黄瓜上的二孢白粉菌(Erysiphe cichoracearuin)和单丝壳白粉菌 (Sphaerotheca fuliginea),.各种植物上的镰孢霉(Fusarium)属和轮枝孢(Verticillium)属,例如禾谷类上的禾本^HI:孢(F. graminearum)或大刀镰孢(F. culmorum)或多种植物如西红柿上的尖镰孢(R oxysporum);*禾谷类上的禾顶嚢壳(Gaeumanomyces graminis)属;參禾谷类和稻上的赤霉(Gibberella)属(例如稻上的藤仓赤霉(Gibberellafujikuroi));*葡萄藤和其他植物上的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 cingulata), ^稻上的革兰氏染色配合物(Grainstaining complex); *葡萄膝上的Guignardia budwelli, 參玉米和稻上的长蠕孢(Helminthosporium)属; 葡萄藤上的褐斑拟棒束孢(Isariopsis clavispora), 參禾谷类上的Michrodochium nivale;*禾谷类、香蕉和花生上的球腔菌(Mycosphaerella)属,例如小麦上的禾生 球腔菌(M. graminicola)或香蕉上的变济球腔菌(M. fijiensis); 參巻心菜和球茎植物上的霜霉(Peronospora)属,例如巻心菜上的芸苔霜霉 (P. brassicae)或洋葱上的大葱霜霉(P. destructor);,大豆上的豆薯层锈菌(Phakopsora pachyrhiz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以协同有效量包含如下组分的杀真菌混合物:    (1)式Ⅰ的氧唑菌或其盐或加合物:    ***  (Ⅰ)    和    (2)式Ⅱ的喹唑菌酮或其盐或加合物:    ***  (Ⅱ)。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DE 2005-9-9 10 2005 043 169.01.一种以协同有效量包含如下组分的杀真菌混合物(1)式I的氧唑菌或其盐或加合物和(2)式II的喹唑菌酮或其盐或加合物2. 根据权利要求l的杀真菌混合物,其中式I的氧唑菌与式II的壹唑菌 酮的重量比为100:1-1:100。3. —种防治植物病原性有害真菌的方法,其包括用根据权利要求l的 杀真菌混合物处理有害真菌、它们的栖息地或待保护以防它们的植物、土 壤或种子。4. 根据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中根据权利要求1的式I的氧唑菌和根 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塞玛尔D施特勒贝尔J布伦斯R施蒂尔F维尔纳
申请(专利权)人:巴斯夫欧洲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