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44561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显示设备,用于抑制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波动,减少显示面板和驱动器IC的连接的数量,实现显示设备的功耗的减少,和实现显示设备的大小和高清晰度的提高。容易劣化的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高电位通过第一开关晶体管供应给其的布线和低电位通过第二开关晶体管供应给其的布线;时钟信号输入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栅极;反向时钟信号输入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栅极。因而,高电位和低电位交替施加到容易劣化的晶体管的栅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通过使用晶体管而形成的电路的显示设备。具体地讲,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用光电元件(诸如液晶元件、发光元件等)作为显示介质的显示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技术介绍
近几年,随着诸如液晶电视的大型显示设备的增加,显示设备得到了积极的发展。 具体地讲,由于通过使用由非晶半导体(以下也称为非晶硅)形成的晶体管在同一绝缘基底上方形成像素电路和包括移位寄存器等的驱动器电路(以下也称为内部电路)的技术极大地促进了低功耗和低成本,所以该技术得到了积极的发展。在绝缘基底上方形成的内部电路通过FPC等连接至控制器IC等(以下也称为外部电路),该内部电路的操作受到控制。在上述内部电路中设计了通过使用由非晶半导体形成的晶体管(以下也称为非晶晶体管)而形成的移位寄存器。图30A显示包括在传统的移位寄存器中的触发器的结构 (参见参考文献1 第2004-157508号日本公布专利申请)。图30A中的触发器包括晶体管 11、晶体管12、晶体管13、晶体管14、晶体管15、晶体管16和晶体管17,该触发器连接至信号线21、信号线22、布线23、信号线24、电源线25和电源线26。起始信号、重置信号、时钟信号、电源电位VDD和电源电位VSS分别输入到信号线21、信号线22、信号线24、电源线25 和电源线26。如图30B中的时序图所示,图30A中的触发器的操作期间分为设置期间、选择期间、重置期间和非选择期间,大部分操作期间为非选择期间。这里,晶体管12和晶体管16在非选择期间中导通。因而,由于非晶硅用于晶体管 12和晶体管16中的每个的半导体层,所以由劣化等引起的阈值电压(Vth)波动发生。更具体地讲,阈值电压上升。也就是说,由于阈值电压上升而使得晶体管12和晶体管16中的每个不能导通,所以VSS不能供应给节点41和布线23,传统的移位寄存器发生故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参考文献2 (Soo Young Yoon等,"Highly Stable Integrated Gate Driver Circuit using a-Si TFT with Dual Pu 11-down Structure,,,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DISPLAY2005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DIGEST OF TECHNICALPAPERS, VolumeXXXVI, pp.348 351)、参考文献 3(Binn Kim 等,“a-Si Gate Driver Integration with Time Shared Data Driving,,,Proceedings of The 12th International Display Workshops in conjunction with Asia Display 2005, pp. 1073 1076)和参考文献4 (Mindoo Chun 等,“ Integrated Gate Driver Using Highly Stable a-SiTFT' s”, Proceedings of The 12th International Display Workshops in conjunction with Asia Display 2005,pp. 1077 1080)中设计了这样的移位寄存器,在该移位寄存器中可抑制晶体管12的阈值电压漂移。在参考文献2、参考文献3和参考文献4中,与晶体管12(描述为第二晶体管)平行地提供新的晶体管(描述为第一晶体管),并且通过在非选择期间中将反相信号输入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和第二晶体管的栅极来抑制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中的每个的阈值电压漂移。另外,在参考文献5 (Chun-Ching 等,Integrated Gate Driver Circuit Using a-Si TFT",Proceedings of The 12th International Display Workshops in conjunction with Asia Display 2005,pp. 1023 10 )中设计了这样的移位寄存器,在该移位寄存器中,不仅可抑制晶体管12的阈值电压漂移,而且可抑制晶体管16的阈值电压漂移。在参考文献5中,与晶体管12(描述为第二晶体管)平行地提供新的晶体管(描述为第一晶体管), 与晶体管16(描述为第四晶体管)平行地提供新的晶体管(描述为第三晶体管)。然后,通过在非选择期间中将信号输入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将反相信号输入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以及将信号输入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将反相信号输入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来抑制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中的每个的阈值电压漂移。此外,在参考文献6(Young Ho Jang 等,“A_Si TFT Integrated Gate Driver with AC-Driven Single Pu11-down Structure",S0CIETYF0R INFORMATION DISPLAY 2006 INTERNATI0NALSYMP0SIUM DIGEST OF TECHNICAL PAPERS, Volume XXXVII,pp.208 211) 中,通过将AC脉冲施加到晶体管12的栅极来抑制晶体管12的阈值电压漂移。注意到,对于参考文献7 (Jin Young Chio 等,"A Compact and Cost-efficient TFT-LCD through the Triple-Gate Pixel Structure",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DISPLAY 2006INTERNATI0NAL SYMPOSIUM DIGEST OF TECHNICALPAPERS, Volume XXXVII, pp. 274 276)和参考文献8 (Yong Soon Lee 等,“Advanced TFT-LCD Data Line Reduction Method”,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DISPLAY 2006INTERNATI0NAL SYMPOSIUM DIGEST OF TECHNICALPAPERS, Volume XXXVII,pp. 1083 1086)中的显示设备中的每个,通过使用利用非晶硅晶体管形成的移位寄存器作为扫描线驱动器电路并将视频信号从一条信号线输入到R、G和B的子像素中的每个来将信号线的数量减少到三分之一。在参考文献7和参考文献8中的显示设备中的每个中,减少了显示面板和驱动器IC的连接的数量。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传统技术,通过将AC脉冲施加到容易劣化的晶体管的栅极来抑制该晶体管的阈值电压漂移。然而,在非晶硅用于晶体管的半导体层的情况下,自然地,问题变为形成产生AC脉冲的电路的晶体管的阈值电压漂移发生。另外,虽然已提出通过将信号线的数量减少到三分之一来减少显示面板和驱动器 IC的连接的数量(见参考文献7和参考文献8),但是实际上要求与驱动器IC的连接的数量的进一步减少。也就是说,作为传统技术没有解决的问题,还留有用于控制晶体管的阈值电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设备,包括像素和驱动器电路,所述驱动器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第七晶体管和第八晶体管;其中,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电极电连接至第四布线,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电极电连接至第三布线;其中,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电极电连接至第七布线,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电极电连接至第三布线,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至第五布线;其中,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电极电连接至第六晶体管的栅极;其中,第四晶体管的第一电极电连接至第七布线,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电极电连接至第六晶体管的栅极,第四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至第五布线;其中,第五晶体管的第二电极电连接至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第五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至第一布线;其中,第六晶体管的第一电极电连接至第七布线,第六晶体管的第二电极电连接至第一晶体管的栅极;其中,第七晶体管的第一电极电连接至第七布线,第七晶体管的第二电极电连接至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第七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至第二布线;和其中,第八晶体管的第一电极电连接至第七布线,第八晶体管的第二电极电连接至第六晶体管的栅极,第八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至第一晶体管的栅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崎敦司三宅博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