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39942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缝纫机,具有压脚控制部,该压脚控制部对上下移动变更机构的致动器进行控制,从而在从缝制开始起的规定针数的缝制期间内使压脚的移动范围向下方变更,所述上下移动变更机构具有可利用致动器上下变更与缝制动作同步地上下移动的压脚的移动范围的压脚上下移动位置变更机构。利用在下方的移动范围内上下移动的压脚将从缝针的针眼起延伸的面线的端部压在加工布上,从而施加摩擦阻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缝纫机可防止面线的端部向加工布的下侧脱开,利用无需面线推压机构的简单结构即可从缝制开始的第一针起可靠地形成线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使压脚与缝针的上下移动同步地上下移动的压脚上下驱动 装置的缝纫机
技术介绍
具有与缝针的上下移动同步地上下移动的圆筒形的压脚的缝纫机正在普及。例如,日本专利特开2006-122230 号公报(Japanese Patent Application Laid-Open No. 2006-122230(2006))中公开的缝纫机具有使圆筒形的压脚上下移动的上下 驱动装置。上下驱动装置以使圆筒形的压脚与缝针的上下移动同步地上下移动的形态进行 动作。下降了的压脚以包围缝针外周的形态压住加工布的上表面,防止该加工布抬起。在 送布时,压脚为了不妨碍加工布的送料而上升。在日本专利特开2006-122230号公报中公开的缝纫机中,在缝针下降而穿过加工 布时,压脚位于从加工布离开的位置。在缝制开始时的第一针中,该压脚并未压住下降的缝 针所保持的面线的端部。因此,有时钩住面线环旋转的旋梭的梭尖会拉动摩擦阻抗小的面线的端部,从而 使该端部从加工布的下方脱开。在发生面线端部脱开时,存在无法形成第一针线迹的问题。 另外,还存在如下问题第二针之后的底线在脱开的面线端部缠绕多圈,在开始缝制的加工 布的背面侧产生鸟巢状的缺陷(Bird Nest),从而导致缝制品的外观变差。为了应对该问题,在一部分缝纫机中设置有在缝制开始时夹持面线端部的面线推 压机构,从而防止面线端部向加工布的下侧脱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不另外设置面线推压机构的情况下利用使用了 压脚的上下驱动装置的简单结构来可靠地防止面线端部在缝制开始时在加工布的下侧脱 开、从而可从第一针起形成线迹的缝纫机。技术方案1的缝纫机,具有与缝纫机马达的旋转驱动的缝制动作同步地上下移 动、从上方压住加工布的筒形的压脚,其特征在于,包括压脚上下移动位置变更机构,可利 用致动器上下变更所述压脚的移动范围;以及压脚控制部,控制所述致动器,以在从缝制开 始起到缝制了规定针数为止的期间内使所述压脚的移动范围向下方变更,从而延长利用所 述压脚从所述加工布的上方压住所述加工布的时间地压住所述加工布。压脚控制部在从缝制开始起到缝制了规定针数(例如三针)为止的期间内使压脚 的移动范围向下方变更。压脚始终压着针板上的加工布,将从缝针的针眼起延伸的面线的 端部压在加工布上,从而施加摩擦阻抗。在针板下方的旋梭的梭尖钩住面线环而使其扩大时,受到摩擦阻抗的面线的端部不会在加工布的下侧脱开。因此,能从缝制开始后的第一针 起可靠地形成线迹。技术方案2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所述缝纫机马达的旋转进行转换并传 递的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相连并向所述压脚传递所述第一连杆所转换的力的第二连 杆、以及与所述第二连杆相连并将所述第二连杆支撑在机架上的第三连杆。使压脚上下移动的机构由具有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及第三连杆的连杆机构构成。 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及第三连杆可吸收压脚上下移动位置的变更地进行动作。技术方案3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对送出所述面线的挑线杆的上下移动位 置进行检测的挑线杆位置检测器,在到缝制了所述规定针数为止的期间内,所述压脚控制 部控制所述致动器,以在所述挑线杆位置检测器检测到所述挑线杆到达最高位置附近时使 所述压脚的上下移动范围向上方变更,从而使所述压脚从所述加工布的上表面离开。即使在到缝制了规定针数为止的期间内,在挑线杆位于最高位置附近时,压脚控 制部也使压脚的移动范围向上方变更。压脚位于从加工布的上表面离开的位置,不会妨碍 加工布的送料移动。在加工布的移动中,挑线杆下降,并不拉动面线,因此面线的端部不会 在加工布的下侧脱开。技术方案4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送布机构,使所述加工布进行送料移 动;以及送布控制部,在所述挑线杆位置检测器检测到所述挑线杆到达了最高位置附近时 控制所述送布机构,以使所述加工布进行送料移动。送布控制部在挑线杆到达了最高位置附近的时刻使加工布进行送料移动。送料移 动在压脚移动到了上方的状态下形成,即使是较短的送料期间也能可靠地执行。技术方案5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存储部,对到缝制了所述规定针数为 止的期间内的缝制开始速度、以及结束了所述规定针数的缝制后的普通缝制速度进行存 储,并将所述普通缝制速度存储为比所述缝制开始速度快的速度;以及缝制速度控制部,控 制所述缝纫机马达,以在从缝制开始起进行了所述规定针数的缝制后从所述缝制开始速度 切换成普通缝制速度。缝制速度控制部在从缝制开始起缝制了规定针数后从缝制开始速度切换成普通 缝制速度。缝制开始速度比普通缝制速度慢,从而加工布的送料移动期间变长。因此,即使 在送料量多时也能可靠地执行送料。在送料期间的前后,可无滞后地变更压脚的移动范围。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缝纫机的立体图。图2是等待缝制时缝纫机的主视图。图3是压脚上下驱动装置的立体图。图4是压脚上下驱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5是压脚上下驱动装置的右侧视图。图6是摆动机构的主视图。图7是压脚位于上位置时压脚上下移动机构的主视图。图8是压脚位于下位置时压脚上下移动机构的主视图。图9是表示缝制时压脚的上下移动轨迹的曲线图。4图10是表示将下位置设定在针板上时压脚的上下移动轨迹的曲线图(有针板时 和没有针板时)。图11是像图10那样设定压脚的下位置并使压脚移动到最下端时缝纫机的主视 图。图12是缝纫机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图13是压脚动作控制的流程图。图14是压脚位于面线推压位置时缝纫机的主视图。图15是压脚位于缝制高度位置时缝纫机的主视图。图16是表示挑线杆、针及压脚的动作情况的时间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表示较佳实施形态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缝纫机1包括底板2、立柱3、以及机壳4。立柱3以在底板2的后 端部(图1中的左上为后方)向上方竖立的形态进行设置。机壳4以从立柱3的上端向前 方延伸的形态进行设置。在机壳4的内部,在缝纫机马达63(参照图12)的驱动下旋转的 主轴5沿前后方向配置。如图1、图2所示,在机壳4的前端部设置有针杆8及压杆7。在 向机壳4的下方突出的针杆8的下端安装有可装拆的缝针9。在向机壳4的下方突出的压 杆7的下端固定有压脚6。参照图1 图6对使压脚6上下移动的压脚上下驱动装置10进行说明。压脚上下驱动装置10包括杆摇动机构11、压脚上下移动机构12、以及压脚上下 移动位置变更机构13。杆摇动机构11在主轴5的旋转下摇动第一杆M。压脚上下移动机 构12在第一杆M的前端的摇动下使压脚6上下移动。压脚上下移动位置变更机构13对 压脚上下移动机构12形成的压脚6的上下移动范围进行变更。如图6所示,杆摇动机构11包括偏心凸轮20、环状构件21、转轴22、以及杆构件 23。偏心凸轮20安装在主轴5的前端部附近。环状构件21包括与偏心凸轮20嵌合的环 状部21b、从环状部21b的外周突出的臂部21a。转轴22在环状构件21的前侧以前后方向支撑在机架F(参照图1)上。在转轴22 的后端部固定有杆构件23的上端部。在转轴22的前端部固定有第一杆M的上端部。如图6所示,杆构件23绕偏心凸轮20的中心设置有具有半径为R的圆弧形状的 圆弧孔23a。在圆弧孔23a中利用销25连接有从环状构件21起向左方延伸的臂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缝纫机,具有与缝纫机马达的旋转驱动的缝制动作同步地上下移动、从上方压住加工布的筒形的压脚,其特征在于,包括:压脚上下移动位置变更机构,可利用致动器上下变更所述压脚的移动范围;以及压脚控制部,控制所述致动器,以在从缝制开始起到缝制了规定针数为止的期间内使所述压脚的移动范围向下方变更,从而延长利用所述压脚从所述加工布的上方压住所述加工布的时间地压住所述加工布。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际丰
申请(专利权)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