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负荷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33991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真空负荷开关,包括箱体、负荷开关单元、隔离开关单元、辅助装置;负荷开关单元、隔离开关单元为一独立的模块单元,负荷开关单元设置为永磁机构或弹簧机构;进线端绝缘支柱和出线端绝缘支柱设置在一密封的箱体外部,箱体外部设有二次接线盒、压力表、分合闸指示窗;所述隔离开关单元、负荷开关单元、连接进线绝缘支柱和负荷开关单元的进线端软连接、连接出线绝缘支柱和隔离开关单元的出线端软连接设置在箱体内部;箱体全密封,且内部填充有绝缘气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箱体全密封技术,防护等级达到IP67,不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保证产品运行的可靠性,实现模块化、组合化。(*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负荷开关,属于电网中电力输送及控制用途的电器装置,更 具体地,涉及一种采用气体绝缘技术、可配置隔离单元的户外真空负荷开关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负荷开关在配电网中的运用已比较广泛,在现有技术中,负荷开关主要 分为两种,一种是产气灭弧的负荷开关,手动操作,自动化程度低,应用较为局限。另一种是 生产真空灭弧的负荷开关,操作机构手动机构和简易弹簧机构,采用空气绝缘敞开式结构 或固封极柱形式,体积较大且主导电回路和传动部分全裸露在空气中,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较大,经常发生拒动现象,自动化程度低,可靠性不高。如FZW16A-12型真空负荷开关,为敞 开式结构,手动操作,真空灭弧室并联接入主导电回路中,所有主导电回路和传动部分均暴 露在空气中。虽然该结构的真空负荷开关采用了真空灭弧室灭弧,关合负荷电流容量大,结 构简单、价格低。但是由于灭弧室只有在分合时起到灭弧作用,所有主导电回路和传动部分 暴露在空气中,存在以下缺陷1 手动操作、自动化程度低;2 主导电回路和传动部件暴露 在空气中易氧化,使用周期短、危险性大;3 体积大,不适合城市配网使用;4:本体不带电 流互感器,不具备信号采样功能的缺陷。随着电网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所使用在电网 中开关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现有的真空负荷开关已不能满足要求。另一种实例是SF6负荷开关,如ABB公司生产的NXB型SF6负荷开关,韩国生产的 SPG型SF6负荷开关,东芝公司生产的PVS型SF6负荷开关。其结构全部采用箱式,全焊接、 全密封,配用手动或电动弹簧机构,箱体内充SF6气体作为绝缘介质,通过压气式灭弧或旋 转式灭弧原理实现灭弧,具有全密封结构设计,户外适应能力强,内装电流互感器,配手动 或电动弹簧机构等优点,但是价格昂贵高、结构相对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一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陷的具备气体绝缘性能的真空负荷开关, 采用模块单元设置,所有导电回路和传动部件与外部空气隔离,不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 结构简单经济,运行可靠性高。( 二 )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真空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所 述真空负荷开关具有箱体、负荷开关单元、隔离开关单元和辅助装置;所述负荷开关单元、 隔离开关单元并列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且相互独立;所述箱体外部设置有进线端绝缘支柱 和出线端绝缘支柱;所述辅助装置设置在箱体外部;所述箱体全密封,且内部填充有绝缘 气体。其中,所述负荷开关单元设置为永磁机构或弹簧操作。其中,所述进线端绝缘支柱和出线端绝缘支柱均为一体化设置,各具有一组伞裙,其伞裙内置有电流互感器线圈,线圈的二次出线通过绝缘支柱的底部引出。其中,所述进线端绝缘支柱、进线端软连接、设置在所述负荷开关单元内的真空灭 弧室、所述隔离开关单元的隔离刀片、能与连接隔离开关单元相连接的接线座、出线端软连 接、出线端绝缘支柱构成导电回路。其中,所述隔离开关单元设置有手动操作机构,所述手动操作机构连接有操作手 柄,其设置在所述箱体外。其中,所述永磁机构设置为电动控制或手动控制。其中,所述永磁机构设置有手动分闸机构,所述手动分闸机构连接有操作手柄,其 设置在箱体外。其中,所述辅助装置包括压力表、二次接线盒、分合闸指示窗和分合指示标志板。其中,所述负荷开关单元和进线绝缘支柱之间间隙滑动连接,所述隔离开关单元 和出线绝缘支柱之间间隙滑动连接。(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真空负荷开关采用箱体全密封技术,防护等级达 到IP67,不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保证产品运行的可靠性,实现模块化、组合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真空负荷开关主剖视示意图;图2为图1中本技术的真空负荷开关左侧示意图;图3为图1中本技术的真空负荷开关去掉箱体上部后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真空负荷开关主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真空负荷开关进线端绝缘支柱示意图;图6为图5中本技术的真空负荷开关进线端绝缘支柱的左视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真空负荷开关中负荷开关单元的正视示意图;图8为图7中负荷开关单元的左视示意图;图9为图7中负荷开关单元的显示出安装状况的右视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真空负荷开关的隔离开关单元合闸状态的主视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的真空负荷开关的隔离开关单元分闸状态的主视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的真空负荷开关的隔离开关单元的俯视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的负荷开关单元的永磁机构剖视示意图。其中1 进线端绝缘支柱;2 出线端绝缘支柱;3 箱体;4 隔离开关单元;5 负 荷开关单元;10 伞裙;11 进线端软连接;12 互感器二次出线端子;13 导电杆;14 固定 嵌件;15 电流互感器;21 出线端软连接;31 二次接线盒;32 压力表;33 分合闸指示 窗;34 三角架;40 手动操作机构;41 绝缘座;42 接线座;43 隔离刀片;44 绝缘拉杆; 45 驱动拐臂;46 闭锁拐臂;47 转动轴;48 止挡销;50 分闸操作机构;51 固定座;52 绝缘支架;501 凸轮轴;502 轴承座;521 螺栓;53 真空灭弧室;54 螺杆;55 绝缘拉杆; 56 压力弹簧;57 销;58 绝缘拐臂;581 螺栓;582 分合指示标志板;59 永磁机构;590 合闸顶杆;591 导向杆;592 螺栓;593 合闸线圈;594 动铁芯;595 磁扼筒;596 永磁 体;597 分闸线圈;598 外壳。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 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真空负荷开关主剖视示意图。本技术的真空负 荷开关具有的负荷开关单元、隔离开关单元、导电回路、箱体、辅助功能模块,负荷开关单 元、隔离开关单元为一独立的模块单元,安装在全密封的箱体内。本技术的真空负荷开 关具有一箱体3,在箱体3的上面设置有进线端绝缘支柱1、出线端绝缘支柱2,在箱体3的 底面设置有二次接线盒31、压力表32、分合闸指示窗33,隔离开关单元4、负荷开关单元5、 进线端软连接11、出线端软连接21设置在箱体3内。如图2、图3和图4所示,隔离开关单元4设有手动操作机构40,手动操作机构40 连接的操作手柄设置在箱体3外。负荷开关单元5具有永磁机构59,所述永磁机构59可以 电动控制,也可通过手动控制,其具有一手动分闸机构50,所述分闸操作机构50连接的操 作手柄也设置在箱体3外,箱体上焊有法兰,手动操作机构40、手动分闸机构50与所述箱 体3之间均由密封圈密封。隔离开关单元4、负荷开关单元5用螺栓连接在箱体3内固定座 上,隔离开关单元4、负荷开关单元5之间具有机械闭锁机构。在所述箱体3内充零表压的 氮气做为外部绝缘,从而有效地压缩了空间,使负荷开关的体积更小。图5和图6分别为本技术的真空负荷开关进线端绝缘支柱示意图和左视图。 所述进线端绝缘支柱1与出线端绝缘支柱2的结构相同,在此仅对进线端绝缘支柱1进行 说明。绝缘支柱1为一体化设计,由电流互感器15、导电杆13、固定嵌件14、互感器二次出 线端子12组成。所述绝缘支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真空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负荷开关具有箱体、负荷开关单元、隔离开关单元和辅助装置;所述负荷开关单元、隔离开关单元并列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且相互独立;所述箱体外部设置有进线端绝缘支柱和出线端绝缘支柱;所述辅助装置设置在箱体外部;所述箱体全密封,且内部填充有绝缘气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电瑞通电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