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水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23908 阅读:3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滤水池,该滤水池包括侧壁与底部形成的腔室、进水管道(3)和出水管道(4),在所述腔室内,从所述腔室的底部向上依次设置有支撑体(2)和透水砖层(1),所述进水管道(3)的出口设置在所述透水砖层(1)之上,所述出水管道(4)的出口设置在所述透水砖层(1)的下方,且所述支撑体(2)与所述滤水池的底部接触。在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滤水池对水进行初滤的过程中,所述滤水池具有很长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滤水池
技术介绍
目前,全球的水资源匮乏,世界各地缺水的地方很多。在很多缺水的地区,人们的 饮用水、生活生产用水都存在短缺问题。为了解决这些地区的缺水问题,很多地区打水井, 但由于这些地区的地下水也很短缺,因此打的水井经常靠雨水、河水等来维持水量,并且这 些水没有经过过滤,不适合饮用;尽管水在长时间沉集后可变得清澈些,但时间长后,水容 易变臭,变质;而且井里的水很快就渗入地下,或蒸发掉,这样并不能很好地利用雨水。另外,一些生活用水,例如,洗车房的水或者广场中浇花或者清洗广场的水,通常 通过地下水道排走,并没有被很好地利用,造成水的大量浪费。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经试图对雨水或者生活用水等进行净化、收集并储存。通 常,雨水或生活用水等在进行储存之前都需要经过滤水池经过处理,以减轻储水系统的净 化负荷。传统的滤水池主要包括进水管道、出水管道、四周和底部封闭以形成的腔室以及设 置在该腔室内的过滤层,所述过滤层可以为单层过滤膜或过滤筛网等。为了保证经过所述 过滤层净化后的水能够顺利地从出水管道中排出,必须使所述过滤层与所述滤水池的底部 分离。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过滤层长时间被水流冲刷之后,很容易被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的滤水池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新的滤水池。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滤水池,该滤水池包括侧壁与底部形成的腔室、进水管道 和出水管道,在所述腔室内,从所述腔室的底部向上依次设置有支撑体和透水砖层,所述 进水管道的出口设置在所述透水砖层之上,所述出水管道的出口设置在所述透水砖层的下 方,且所述支撑体与所述滤水池的底部接触。在本技术提供的所述滤水池中,由于所述滤水池中的过滤层包括透水砖层和 支撑体,且所述支撑体与所述滤水池的底部接触,一方面所述透水砖层具有很强的耐冲刷 强度,从而能够承受长时间的水流冲刷;另一方面所述支撑体能够起支撑所述透水砖层的 作用,同时能够对透过所述透水砖层的水进行缓冲,从而使所述滤水池中的过滤层使用寿 命更长,进而保证所述滤水池在对水源进行初滤的过程中具有很长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滤水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滤水池的俯视图;图3表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滤水池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图1-3对本技术提供的所述滤水池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滤水池包括侧壁与底部形成的腔室、进 水管道3和出水管道4,在所述腔室内,从所述腔室的底部向上依次设置有支撑体2和透水 砖层1,所述进水管道3的出口设置在所述透水砖层1之上,所述出水管道4的出口设置在 所述透水砖层1的下方,且所述支撑体2与所述滤水池的底部接触。在本技术提供的所述滤水池中,所述滤水池的四周与底部形成的形状(也即 所述滤水池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为各种规则或不规则的立体形状,例如可以为 正方体、长方体、柱体、半球体等。在本技术提供的所述滤水池中,所述透水砖层1由透水砖形成。所述透水砖 的透水系数为大于等于2. OX 10_2cm/s,进一步优选为(4. 0-10. 0) X 10_2cm/s,所述渗透系 数用于反映所述透水砖的渗透能力,指在单位水力梯度下的单位流量,参照JC/T945-2005 的方法进行测定。具体地,所述透水砖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为本领域常规使用的各 种透水砖。然而,为了保证所述透水砖层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而且具有较好的过滤性能, 在本技术中,所述透水砖优选包括透水表层和透水基层,所述透水表层和所述透水基 层紧密结合为一体;透水表层和透水基层中分别包含有骨料和对骨料起到粘结作用的包覆 骨料的粘结剂;所述透水表层中的粘结剂中至少包含有亲水性粘结剂,透水表层中的粘结 剂既可以全部是亲水性粘结剂,也可以部分是亲水性粘结剂。所述的透水表层中的粘结剂与骨料的质量比可以为1-20 100。所述的透水表层中的除亲水性粘结剂之外的粘结剂为树脂粘结剂。所述亲水性树 脂粘结剂为环氧树脂、聚氨酯和丙烯酸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上述环氧树脂、聚氨酯和丙烯 酸树脂中的分子侧链含有足够亲水性的羧酸盐、磺酸盐、铵盐、羟基或主链含有非离子型亲 水链段(如中低分子量聚氧化乙烯)。所述透水表层中的亲水性粘结剂最好占透水表层中粘结剂的1_60%。所述透水表层中的亲水性粘结剂为亲水性树脂粘结剂,具体为亲水性环氧树脂, 所述亲水性环氧树脂是引入亲水基团具有很好的亲水性的环氧树脂。所述透水表层中的骨料粒径为0.05mm-2mm,所述骨料可根据需要着上各种颜 色;为保证透水表层非常致密,使表面更加美观,而不易被灰尘堵死,表层中骨料较佳为 0. 05mm-0. 85mm,最佳为0. 07mm_0. 425mm的石英砂,所述石英砂选自沙漠中的风积沙。所述透水表层的粘结剂中也可添加有少量的无机粘结剂,如硅酸盐、磷酸盐和水 泥等。所述透水表层中可添加有偶联剂;最好为含硅、钛或磷等元素的偶联剂,以增强骨 料间的粘结强度。所述透水表层中可添加有光稳定剂和/或抗氧化剂,以增强表层的耐候性。所述透水砖的表层中可添加亲水性无机材料,所述亲水性无机材料为硅藻土、膨 润土、珍珠岩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树脂类粘结剂为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之一或其任意组合;上 述树脂最好选用耐候性好的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所述树脂类粘结剂为环氧树脂,所述环氧树脂的固化剂为脂肪族多胺或脂环族多 胺类固化剂;其用量与环氧树脂的质量比为5-60 100。所述环氧树脂为脂环族型环氧树脂、氢化双酚A型环氧树脂、有机硅改性双酚A型 环氧树脂、饱和缩水甘油酯型环氧树脂、杂环型和混合型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其任意组合。所述树脂类粘结剂为聚氨酯树脂;所述聚氨酯树脂由聚酯脂肪族或脂环族多元醇 和脂肪族或脂环族多异氰酸酯组成,且所述聚氨酯树脂中还可添加有氨酯级溶剂、扩链剂 与交联剂。所述透水基层中的粘结剂中包括水泥,水泥的成本较低,可降低砖的成本,所述的 透水基层中的骨料的颗粒粒径最好为2mm-10mm,以增强透水基层的透水性能。上述透水砖可以商购得到,例如,可以为购自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生态 透水砖或者采用PCT/CN2007/002868中公开的方法制备。在本技术中,所述支撑体2没有特别的限定,能够对所述透水砖层1起支撑 作用的各种支撑体均可用于本技术中,所述支撑体2例如可以为支撑柱、石块、碎石 层、透水砖等。为了进一步延长所述滤水池的使用寿命,所述支撑体2在本技术中优选 为碎石层。所述碎石层可以由颗粒大小为1-1000毫米的石灰石形成,优选由颗粒大小为 10-500毫米的石灰石形成。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所述透水砖层1与所述碎石 层之间和/或在所述碎石层与所述腔室的底部之间还具有粘结透水层5,该粘结透水层5的 透水系数可以为大于等于1. OX 10_2cm/s,优选为(2. 0-10. 0) X 10_2cm/s。该粘结透水层5可 以由亲水性的粘结剂形成,用于粘结所述透水砖层1和所述碎石层,或者用于粘结所述碎 石层和所述腔室的底部,从而进一步提高所述滤水池中的过滤层的耐冲刷强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滤水池,其特征在于,该滤水池包括侧壁与底部形成的腔室、进水管道(3)和出水管道(4),在所述腔室内,从所述腔室的底部向上依次设置有支撑体(2)和透水砖层(1),所述进水管道(3)的出口设置在所述透水砖层(1)之上,所述出水管道(4)的出口设置在所述透水砖层(1)的下方,且所述支撑体(2)与所述滤水池的底部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升益秦申二贾屹海马金奎毛坤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