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异黄酮在制备防治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症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2379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大豆异黄酮在防治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症中的应用之一,将从大豆中提取的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与崩解剂混合,装入胶囊;口服,每次1粒,每日2次。(*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雌激素的新用途,具体涉及大豆异黄酮在防治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症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缺氧不仅是高原、航天、航空中的主要问题,也是临床上许多疾病共有的病理生理过程。缺氧可引起肺动脉特别是肺小动脉收缩,即缺氧性肺血管收缩,肺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动脉压增高;在进一步的缺氧持续作用下(慢性缺氧),不仅存在缺氧性肺血管收缩,而且肺血管结构也发生改建,从而形成持续的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简称HPH)。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室的后负荷增加和右心室肥大,严重者可进一步发展为右心衰竭。缺氧性肺动脉高压不仅是高原心脏病发病的重要环节,也是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发展成为肺源性心脏病的必经步骤。因此,防治高原心脏病和肺心病的关键也在于有效防治缺氧性肺动脉高压。但是,迄今为止,具有防治缺氧性肺动脉高压作用的措施多为各种抑制血管收缩或扩张血管的药物,它们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因而限制了它们的长期使用。国内外的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缺氧性肺血管收缩的发生是交感神经、体液因素和缺氧直接引起肺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中缩血管/舒血管活性物质基因表达和细胞信号转导改变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肺血管壁的结构改建的机制则主要是缺氧时,通过压力——肺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细胞外基质——活性因子等形成复杂的网络系统相互调节、相互作用,引起细胞内一系列基因表达重新调节,使细胞外基质合成——分解代谢与细胞增殖——凋亡推移的结果。上述研究结果为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大量研究表明,雌激素具有显著的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改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等心血管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直接效应(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和间接效应(调节脂代谢、改善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凝血纤溶系统的功能以及抗氧化作用)来改善和保护心血管功能,其中以雌激素受体(ER)介导的直接效应尤为重要,如促进内皮细胞合成并分泌一氧化氮(NO)、阻断钙离子通道、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对α肾上腺素的反应,增加血管中前列腺环素合成等。植物雌激素(phytoestyogen)的结构与动物雌激素相似,并具有类似动物雌激素生物活性的天然化合物,包括异黄酮、木质素和香豆雌酚三大类,主要是植物性食品中,如各种谷物、蔬菜和水果,其中以大豆及其制品中异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较为丰富。植物雌激素的主要代表是染料木黄酮、大豆黄苷、Cumestrol、Enterodiol Enterolacton。大量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富含植物雌激素的食物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病的危险,降低各种癌症的发生率。此外,这类食物还可改善因内源性雌激素不足所致激素相关性疾病,可减轻绝经综合症、睡眠障碍、泌尿生殖器官萎缩和骨质疏松以及乳房和子宫内膜癌等疾病。人类可直接从膳食中获得植物雌激素和相应的生物效应,并避免了合成雌激素引起的副作用,故植物雌激素对此类疾病的防治作用明显优于合成雌激素,因而被视为传统激素治疗的潜在替代产品。有关植物雌激素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防治作用的研究,迄今未见报道,也没有含植物雌激素的防治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症的药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植物雌激素的新用途,即大豆异黄酮制剂在防治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症中的应用,它能降低高原缺氧引起的缺氧性肺动脉高压,防治高原心脏病和肺心病,长期服用没有毒副作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大豆异黄酮在防治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症中的应用,将从大豆中提取的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与羧甲基淀粉混合,装入胶囊,每粒中大豆异黄酮的净含量为50mg;口服,每次1粒,每日2次。羧甲基淀粉是药品中常用的辅料和崩解剂,具有超强吸水性,吸水后快速膨胀。本专利技术添加羧甲基淀粉的作用在于在肠道中吸水膨胀,有助于快速释放出药物成分。所述的大豆异黄酮在防治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症中的应用,以大豆中提取的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为原料,添加玉米淀粉、蔗糖和硬脂酸镁,制成片剂,每片中大豆异黄酮的净含量为50mg;口服,每次1粒,每日2次。玉米淀粉是常用的赋形剂,其作用是保持片剂有一定的形状。蔗糖是常用的矫味剂,其作用是使片剂有适宜的口感。硬脂酸镁是常用的片剂融化剂,其作用是改善颗粒的流动性,减少片重差异,使片剂中的主药含量合格。动物实验结果证明,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对防治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症有明显的作用。将Wista大鼠30只分为三组,每组10只,第一组置于常氧状态,第二组置于模拟5000米高原间断缺氧状态,每天8小时,第三组置于模拟5000米高原间断缺氧状态,每天8小时,同时喂服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21天后用心导管技术测定肺动脉压,第一组肺动脉平均压为3.71±0.56kpa,第二组肺动脉平均压为5.67±1.21kpa,第三组肺动脉平均压为3.63±0.61kpa,结果表明高原缺氧会引起Wista大鼠肺动脉压增高,缺氧组较常氧状态对照组升高53%;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可有效防治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置于高原缺氧状态并同时喂服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的一组肺动脉压仅为缺氧组的64%,与常氧状态对照组基本相同。实验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可有效防治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症。分别对三组Wista大鼠的肺血管进行石蜡切片,每组10只,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常氧对照组Wista大鼠的肺小动脉管壁菲薄,管腔无狭窄变形;缺氧组Wista大鼠的肺小动脉管壁普遍增厚,管腔明显狭窄;缺氧同时喂服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组Wista大鼠的肺小动脉管壁增厚程度和血管壁狭窄程度较缺氧组显著减轻。进一步对三组Wista大鼠的肺小动脉进行图象分析,弹力纤维染色切片显示缺氧组大鼠的肺小动脉内外两层弹力纤维膜之间的距离明显增宽,管壁厚度增加,弹力纤维层增厚,胶原纤维明显增多,肺间质内也可见到弹力纤维增多;喂服大豆异黄酮组大鼠的肺小动脉内弹力板与外弹力板间距离增厚程度及弹力纤维层增厚程度较缺氧组减轻。实验结果表明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可有效地防治缺氧引起的肺血管结构改建,具有防治高原心脏病和肺源性心脏病的作用。本专利技术所用的大豆异黄酮是从大豆提取的植物雌激素,加入辅助成分制成胶囊或药片,长期服用没有毒副作用;经验证它能降低高原缺氧引起的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能防治高原心脏病和肺心病。具体实施例方式将从大豆中提取的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与崩解剂——羧甲基淀粉混合,装入胶囊,每粒中大豆异黄酮的净含量为50mg;口服,每次1粒,每日2次。以大豆中提取的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为原料,添加赋形剂——玉米淀粉、矫味剂——蔗糖和融化剂——硬脂酸镁,制成片剂,每片中大豆异黄酮的净含量为50mg;口服,每次1粒,每日2次。权利要求1.大豆异黄酮在防治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症中的应用之一,将从大豆中提取的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与崩解剂混合,装入胶囊;口服,每次1粒,每日2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豆异黄酮在防治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症中的应用之一,其特征在于每粒胶囊中大豆异黄酮的净含量为50mg,加入的崩解剂为羧甲基淀粉。3.大豆异黄酮在防治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症中的应用之二,以大豆中提取的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为原料,添加赋形剂、矫味剂和融化剂制成片剂;口服,每次1粒,每日2次。4.根据权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钰琪王继峰李晓莉张晓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