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月清专利>正文

一种中药外用消炎生肌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11643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中药外用消炎生肌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的膏剂:    枳椇子粉12-20%、乌贼骨粉32-40%、冰片2-6%、软膏剂的基质38-54%。(*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是属于外科感染领域中,治疗体表软组织急慢性感染的中药制剂。
技术介绍
目前,治疗化脓感染的西药主要是各种抗菌素。与本专利技术制备技术相近,治疗体表软组织急慢性感染的中药制剂有如意金黄散、生肌玉红膏、九一散、拔毒膏、紫金锭、蟾酥锭。它们的缺点是西药制备工艺复杂,设备要求高。因此价格昂贵,在临床应用中必然带来各种注射、口服的治疗痛苦。而且易于发生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产生耐药性、菌群失调、治疗费用大、对人体内环境干扰大等缺点。而公知的治疗体表软组织急慢性感染的中药制剂中,又都含有有毒成份,如红粉、生南星、轻粉、黄丹、蟾酥、朱砂、雄黄等。因此治疗安全,易于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含任何有毒有害成份、药源广泛、价格低廉、疗效高、疗程短、成本低、用药安全方便的中药外用消炎生肌药物。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的中药外用消炎生肌药物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中药外用消炎生肌药物,它是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的膏剂枳椇子粉12-20%、乌贼骨粉32-40%、冰片2-6%、软膏剂的基质38-54%。软膏剂常用的基质,有凡士林、液态石蜡、羊毛质、蜂蜡、动物油、植物油、单硬质酸甘油酯、十八醇等及其混合物。根据气温高低,可添加适量的石蜡或液态石蜡调整基质的软硬度。某些基质中可加入乳化剂制成乳剂型软膏,使药物易被皮肤吸收,并易洗除。这些都属于常规技术。在本专利技术的中药外用消炎生肌药物中,所述的软膏剂的基质优选为凡士林和芝麻油,其中,它们的重量百分比为凡士林30-38%、芝麻油8-16%。一种中药外用消炎生肌药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将枳椇子、乌贼骨分别制成细粉,将冰片研碎,备用; (2)、称取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枳椇子粉12-20%、乌贼骨粉32-40%、冰片2-6%、凡士林30-38%、芝麻油8-16%;(3)、取上述重量百分比的凡士林,加入上述重量百分比的芝麻油,加热至40-60℃,使之融化;(4)、取上述重量百分比的枳椇子粉、乌贼骨粉,混和均匀;(5)、再取上述重量百分比的冰片碎末,加入步骤(3)得到的混和液中,搅动至融化,再加步骤(4)得到的混和粉搅匀,自然冷却后即得到中药外用消炎生肌药物。在上述中药外用消炎生肌药物的制备方法中,在所述的步骤(1)中,枳椇子、乌贼骨所制成的细粉均达到全部能通过5号筛,并且其中含有通过6号筛的粉末不少于95%的标准。在上述中药外用消炎生肌药物的制备方法中,在所述的步骤(1)中,所使用的芝麻油预先在高压灭菌器中经过10-12磅20-30分钟灭菌过程。在上述中药外用消炎生肌药物的制备方法中,全部操作过程,需在洁净避菌环境中进行。在上述中药外用消炎生肌药物的制备方法中,所制成的中药外用消炎生肌药物需要装入无菌遮光容器中。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枳椇子属鼠李科植物,枳椇的种子。别名鸡爪子、金钩子、鸡爪梨、臭杞子(江苏)。产于中南、华东、华北、西北及西南,生于沟边、路边和山谷。有栽培10-11月采收,以饱满肥厚、粒大、棕红色者为好。味甘平,入胃经、解酒毒、止吐、利尿。主治(1)热病烦渴、呕吐;(2)小便不利;(3)解酒毒。本草纲目有记载,可参见《中草药学<中册>》(南京中医学院中草药编写组编,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书号14100014)。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中所使用的5号筛、6号筛为国家药典筛,选用国家标准的R40/3系列的药典筛。根据中国药典1990年版规定的药筛规格,5号筛的内径平均值为180微米±7.6;6号筛的内径平均值为150微米±6.6。根据中国药典1990年版规定的粉末分等标准,细粉的标准指全部能通过5号筛,并含有能通过6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也是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中所要求的细粉标准。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中所使用的高压灭菌器为医用通用设备。本专利技术的中药外用消炎生肌药物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的药物解决了外科感染领域中应用抗菌素和一些中药制剂治疗软组织感染化脓中存在的缺点,即解决了应用西药带来的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菌群失调、治疗痛苦、治疗费用大、中药制剂含有有毒成份、用药安全受到影响等缺点。而本专利技术的药物属纯中药制剂,药源广泛、制备工艺简单、不含任何有毒有害成份、价格低廉、疗效高、疗程短、药费少、用药安全方便。本专利技术的中药外用消炎生肌药物的药理功效本专利技术的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化腐生肌、消炎敛疮之药理功效。本专利技术的中药外用消炎生肌药物的使用方法在感染部位,经清结处理后涂以本专利技术的药物,敷料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更换一次。对深部感染已化脓者需切开排脓,并内置本专利技术的药物制成的药物纱条引流。对小面积烧、烫、灼伤者,尽早使用本专利技术的药物涂于患处,每日2-3次,无需应用消毒剂。对新鲜创伤,经清洁处理后,涂以本专利技术的药物敷料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更换一次。无论何种情况,换药前,均应清除残留药液及液化物,暴露创面。对于烧、烫、灼伤者,尽量不包扎,暴露用药。本专利技术的中药外用消炎生肌药物的使用量本专利技术的药物疗程为1周。一般感染、新鲜创伤,一个疗程内痊愈。严重感染,2个疗程内痊愈。II度以下烧烫灼伤,一个疗程痊愈。II度以上者,2个疗程内痊愈。本专利技术的中药外用消炎生肌药物的适应症本专利技术的药物适用于急慢性乳腺炎、乳头皲裂、脓肿疖肿、蜂窝组织炎、外伤感染、烧烫灼伤感染、以及注射、手术、针炙引起的局部感染。对新鲜创伤、烧伤及早使用本专利技术的药物,可预防感染,提高疗效。为表明本专利技术药物对治疗乳腺炎、体表软组织感染和治疗乳头皲裂的治疗效果,本专利技术经治疗乳腺炎51例疗效观察、治疗体表软组织感染45例疗效观察和治疗乳头皲裂50例疗效观察的报告如下(1)、治疗乳腺炎51例疗效观察临床资料本组病例,38例为农村家庭妇女,13例为职业妇女。年龄最大的28岁,最小的21岁,平均年龄23.96岁。病程最长的30天,最短的2天,平均9.2天。其中未化脓者18例,已化脓者33例。切开排脓29例,自行破溃者2例,用注射器反复抽吸脓液者2例,(因患者拒绝切开)。全部病例,治疗前用过消炎药物治疗。治疗后有11例因发烧用过解热药物外,全部病例,未用过消炎药物。诊断标准采用裘法祖主编《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临床表现早期患侧乳房胀痛,可触及炎性肿块,随着病情进展,出现局部红、肿、热、痛。进而肿块变软,有波动感,脓肿形成。全身表现为早期可伴有发热,全身不适,晚期可有寒战,高热,白细胞计数升高。治疗方法脓肿形成前,尽早局部外敷本品,每日更换一次。若有全身症状者,应用西药对症处理。脓肿形成后,需切开排脓并放置本品制成的药物纱条引流,并外敷本品每日更换一次。疗效判定痊愈未化脓者经治疗后、疼痛消失,局部体征(肿块)消失,随访1周不复发。已化脓者,无论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者,经治疗后,疼痛消失,切口愈合,随访1-2周不复发。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有好转。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变化或自动终止治疗者。疗效观察本组51例中,痊愈46例;有效3例;无效2例。止痛时间最长的3天,最短的2天,平均2.86天。痊愈时间最长的10天,最短的6天,平均7.34天。治愈率90.19%、有效率5.88%、无效率3.92%、总有效率96.07%。(2)、治疗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月清
申请(专利权)人:王月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