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色注塑模具及注塑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15804 阅读:2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双色注塑模具和注塑机,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用以实现大型塑料制品的双色注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双色注塑模具,包括依次相对设置的第一前模、后模和第二前模,所述后模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后模和第二后模,且所述第一后模和第二后模背对背地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后模与所述第一前模合模后,用于注塑形成半成品;所述后模水平旋转180°使所述第一后模与所述第二前模合模后,用于在所述半成品的基础上注塑形成成品,且同时所述第二后模与所述第一前模合模后用于注塑形成下一个半成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适用于双色注塑。(*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可制造大型塑料制品的双色注塑模 具及注塑机。
技术介绍
双色注塑技术主要应用于家电、日用塑料制品以及汽车零部件制造等领域,是能 够简化装配工艺、提高制品外观档次的一种新型注塑技术。目前模具行业采用的双色模具 结构主要有转盘式、转轴式或其改进方式。其中,转盘式旋转机构是在注塑机的动模板上增设一个能旋转180°的转盘,而模 具就安装在所述转盘上,通过转盘的旋转来实现模具的换位注塑。转轴式旋转机构则是在 注塑机的动模板上增设一个能旋转180°的转轴,该转轴和模具的型芯相连,通过专有的传 动装置旋转后回拉合模,从而进行模具型芯的转动以实现模具的换位注塑。在利用上述注塑装置进行双色注塑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 下问题不管是转盘式结构,还是转轴式结构,其都是在竖直平面上进行180°旋转以实现 模具的换位;由于是在竖直平面的旋转,很容易出现旋转结构的稳定性差的问题,因而必须 要求竖直旋转后的重复定位精度高,且所需的锁模力大;同时,由于两次注射成型都在注塑 机的定模板侧,每次注射都需要单独的流道,而空间的限制使得在注塑机的同一侧开设流 道较为困难,致使无法成型较大的双色塑料制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双色注塑模具及注塑机,用以实现大型塑料制品的 双色注塑。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色注塑模具,包括依次相对设置的第一前模、后模和第二前模,所述后模包 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后模和第二后模,且所述第一后模和第二后模背对背地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后模与所述第一前模合模后,用于注塑形成半成品;所述后模水平旋转180°使所述第一后模与所述第二前模合模后,用于在所述半 成品的基础上注塑形成成品,且同时所述第二后模与所述第一前模合模用于注塑形成下一 个半成品。一种注塑机,包括机架,在所述机架上设有相对的定模板和动模板;其中,在所述 定模板和动模板之间还设有水平旋转台,所述水平旋转台的转轴与所述注塑机的开模方向垂直;所述定模板上安装有第一前模,所述动模板上安装有第二前模,所述水平旋转台 上安装有后模,所述后模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后模和第二后模,且所述第一后模和第二后 模背对背地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后模与所述第一前模合模后用于注塑形成半成品;所述水平旋转台带 动所述后模水平旋转180°使所述第一后模与所述第二前模合模后,用于在所述半成品的 基础上注塑形成成品,且同时所述第二后模与所述第一前模合模用于注塑形成下一个半成品。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色注塑模具及注塑机,通过将双色注塑模具的第一前 模、后模和第二前模之间的位置关系设为依次相对,使得第一前模和第二前模分别从所述 后模的两侧同时与其进行合模操作,已完成一个制品的半成品注塑和另一个制品的最终成 品注塑;通过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案,可以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模具的旋转以实现 双色注塑。与传统的转盘式或转轴式的双色注塑模具结构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 双色注塑模具及注塑机可以使注塑所需的锁模力减少一半,并可成型大型的双色塑料制 品,且简化了流道及模具结构的设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 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 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双色注塑模具在注塑机上的安装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合模状态下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注塑过程中的动作示意图一;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注塑过程中的动作示意图二 ;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注塑过程中的动作示意图三;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注塑过程中的动作示意图四;附图标记1-注塑机定模板;2-注塑机动模板;3-水平旋转台;4-第一前模; 5-后模;6-第二前模;31-连接板;41-第一前模镶块;42-第一型腔板;43-第一热流道垫 板;44-第一热流道;45-第一热流道固定板;46-第一前模座板;51-第二前模镶块;52-第 二型腔板;53-第二热流道垫板;54-第二热流道;55-第二热流道固定板;56-第二前模座 板;61-后模镶块;62-型芯板;63-方铁;64-面针板;65-底针板;66-后模座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色注塑模具及注塑机进行详细描述。结合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双色注塑模具,包括依次相对设置的 第一前模4、后模5和第二前模6,所述后模5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后模和第二后模,且所述 第一后模和第二后模背对背地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后模与所述第一前模4合模后,用于注塑形成半成品;所述后模5水平旋转使所述第一后模与所述第二前模6合模后,用于在所述半成 品的基础上注塑形成成品,且同时所述第二后模与所述第一前模4合模用于注塑形成下一 个半成品。其中,所述后模的第一后模和第二后模可以通过紧固件(螺钉等)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双色注塑模具包含两个独立的浇注系统,其中 一个浇注系统位于所述第一前模内,另一个浇注系统位于所述第二前模内;所述浇注系统 包括热流道垫板、热流道、热流道固定板等部件。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注塑机,可以利用上述双色注塑模具来完成 双色注塑;其中,所述注塑机,包括机架,在所述机架上设有相对的定模板1和动模板2 ;此 外,在所述定模板1和动模板2之间还设有水平旋转台3,所述水平旋转台3的转轴与所述 注塑机的开模方向垂直;所述定模板1上安装有第一前模4,所述动模板2上安装有第二前模6,所述水平 旋转台3上安装有后模5,所述后模5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后模和第二后模,且所述第一后 模和第二后模背对背地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后模与所述第一前模4合模后用于注塑形成半成品;所述水平旋转台3 带动所述后模水平旋转180°使所述第一后模与所述第二前模6合模后,用于在所述半成 品的基础上注塑形成一个制品的最终成品,且同时所述第二后模与所述第一前模4合模用 于注塑形成下一个制品的半成品。此外,分别为所述半成品注塑和所述最终制品注塑提供原料的第一注射单元和第 二注射单元(图中未示出)分别设置在所述定模板1和动模板2的外侧。具体地,所述第 一注射单元位于所述定模板1的外侧,所述第二注射单元位于所述动模板2的外侧。结合图2所示,为合模状态下所述双色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由图1和图2,可 以看到第一前模4固定于注塑机的定模板1上,其主要由第一前模镶块41、第一型腔板 42、第一热流道垫板43、第一热流道44、第一热流道固定板45及第一前模座板46所组成;第二前模6固定于注塑机的动模板2上,其主要由第二前模镶块51、第二型腔板 52、第二热流道垫板53、第二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色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对设置的第一前模、后模和第二前模,所述后模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后模和第二后模,且所述第一后模和第二后模背对背地连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后模与所述第一前模合模后,用于注塑形成半成品;  所述后模水平旋转180°使所述第一后模与所述第二前模合模后,用于在所述半成品的基础上注塑形成成品,且同时所述第二后模与所述第一前模合模用于注塑形成下一个半成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西金米永东张平黄俊李传戈
申请(专利权)人:海尔集团公司青岛海尔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