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国梁专利>正文

齿轮激振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15095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齿轮激振机构,属于工程机械上应用的激振机构。该齿轮激振机构有太阳轮轴,太阳轮轴的一端通过花键与外部驱动机构相连接,太阳轮轴二端通过滑动轴承连接在端盖上,太阳轮轴上有齿轮;太阳轮轴、行星轮与内齿轮相互啮合,内齿轮的外端与工作装置连接,行星轮安装在行星轮架上;固定偏心块的中心孔是内齿轮,装在太阳轮轴上与太阳轮轴连为一体。滑套中心孔为内齿轮,活动偏心块装在滑套的外圆上。优点:1、激振力通过齿轮间传递,不再使用很大激振力的轴承。2、振动轴与偏心块机构使用齿轮付的连接,满足大吨位激振力的需求。3、降低了油温,改善了振动机构工作条件。4、使用寿命大,激振力大大超过现有振动机构的激振力。(*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技术涉及一种应用在工程机械上应用的激振机构,特别是一种齿轮激振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振动激振机构包括振动轴、振动轴承、活动偏心块和固定偏心块,振动轴为光轴,在振动轴的二端均连接有振动轴承,在二个振动轴承之间的振动轴上焊接有二块固定偏心块于振动轴固定不动。在二块固定偏心块之间有活动偏心块,能绕振动轴转动;固定偏心块和活动偏心块均为半圆状,均有圆心孔,在固定偏心块直径边的位置两端各有一个孔,在其中一个孔中连接有随动轴;活动偏心块直径小于固定偏心块直径,固定偏心块上的随动轴的位置半径小于活动偏心块的半径。在驱动机构带动振动轴上的固定偏心块旋转,固定偏心块上的随动轴带动活动偏心块一起转动,正方向旋转时,固定偏心块和活动偏心块位于同一侧,产生离心力即激振力。反方向旋转时使固定偏心块和活动偏心块相对偏转180°,构成一个整圆,从而改变激振力的大小。当前的机构主要问题是振动轴承所能承受的激振力的限制,致使不易找到更合适的轴承承受更大的激振力。目前,人们采用降低使用寿命来提高激振力,但使用寿命的降低也有限度,否则就无工业使用价值。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齿轮激振机构,解决振动轴承受激振力的限制,振动轴承不能承受更大的激振力、及降低使用寿命来提高激振力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齿轮激振机构有太阳轮轴,太阳轮轴的一端通过花键与外部驱动机构相连接,太阳轮轴二端通过滑动轴承连接在端盖上,太阳轮轴上有齿轮;太阳轮轴、行星轮与内齿轮相互啮合,内齿轮的外端与工作装置连接,行星轮安装在行星轮架上;固定偏心块的中心孔是内齿轮,装在太阳轮轴上与太阳轮轴连为一体; 滑套中心孔为内齿轮,活动偏心块装在滑套的外圆上。所述的行星轮架为多个,在每二个行星轮架之间有档圈;或者在每二个行星轮架之间有间隙,无档圈;每个行星轮架内有3至6个行星轮,行星轮通过轴装在行星轮架上,在轴上装有滚针或轴承或滑动轴承,两侧端盖装在内齿轮上。所述的行星轮和内齿轮构成行星机构,行星轮与对应内齿轮构成一组行星传动系,所有的行星传动系共用一个太阳轮轴;所述的偏心块机构位于二组行星传动系之间; 或者所述的偏心块机构位于行星传动系的二侧。所述的工作装置是箱体;或者所述的工作装置为轮;或者所述的工作装置为壳体。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外部驱动机构使太阳轮轴旋转,从而带动偏心机构旋转,产生离心力即激振力,激振力通过装在行星轮架上的行星轮,传递给内齿轮,内齿轮通过箱体传递至工作装置,振动轮或振动壳体,实现振动。由于在本专利技术中没有使用承载大的轴承,因而可以产生更大的激振力。激振力的大小与前述轴承的限制无关,而与齿轮的强度、寿命有关。行星轮与架在轴上的轴承或滚针或滑动轴承由于受力较小,因而不会影响。齿轮激振器采用了行星轮减速传动机构,但是并没有使用行星轮传动机构的减减速输出端,只是利用了行星轮齿轮传递动力的特点,在本专利技术中只有转速输入端而无转速输出端,以转速输入端即太阳轮轴转化为激振力的输出。本专利技术由太阳轮轴受外力驱动旋转,产生离心力即激振力,太阳轮轴将激振力传递至行星轮,而行星轮又通过内齿轮最终传递至工作装置,实现预期的振动,是对行星轮变速机构的新应用。现有激振机构在外力驱动下,振动轴带动偏心块旋转产生激振力,支承轴的振动轴承受激振力,并将传递至工作装置。现有激振机构和本专利技术齿轮激振机构主要不同点在于齿轮激振机构太阳轮轴与偏心机构产生的激振力,由行星轮传递至内齿轮最后传递至工作装置;现在激振机构振动轴上偏心机构产生激振力,由支承轴承传递至工作装置。 两者的区别在于齿轮激振机构主要由齿轮传力,现有激振机构是通过振动轴承传递至工作装置。解决了振动轴承受激振力的限制,振动轴承不能承受更大的激振力、及降低使用寿命来提高激振力的问题,达到了本专利技术、技术的目的。优点1、激振力通过齿轮间传递,直接由内齿轮传递至工作装置,从而不再使用很大激振力的轴承。2、振动轴与偏心块机构使用齿轮付的连接,因而能够使用更高强度的钢材,从而使轴承载能力加大,满足大吨位激振力的需求。3、由于齿轮接触总面积大大高于振动轴承的承载面积,从而降低油温,改善了振动机构工作条件。4、使用寿命大,激振力大大超过现有振动机构的激振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技术第一实施例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技术第二实施例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技术第三实施例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振动轴与偏心块机构的结构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技术固定偏心块正视结构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技术固定偏心块侧视结构图。图7为图5A视区固定偏心块与随动轴的侧视放大结构图。图中,1、太阳轮轴;2行星轮架;3内齿轮;4、工作装置;5、挡圈;6、大端盖;7、小端盖;8、滑动轴承;9、偏心块机构;10、行星轮;21、固定偏心块;22、活动偏心块;23、滑套内齿轮;25、孔;26、弧形板;27、随动轴。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该齿轮激振机构有太阳轮轴1,太阳轮轴1的一端通过花键与外部驱动机构相连接,太阳轮轴1 二端通过滑动轴承8连接在大端盖6上,太阳轮轴1上有齿轮 ’太阳轮轴1、行星轮10与内齿轮3相互啮合,内齿轮3的外端与工作装4置连接,行星轮3安装在行星轮架2上;固定偏心块21的中心孔是内齿轮,装在太阳轮轴1上与太阳轮轴1连为一体,滑套中心孔为滑套内齿轮23,活动偏心块22装在滑套的外圆上,活动偏心块22能绕滑套旋转。所述的行星轮架2为4个,在每二个行星轮架之间有档圈;每个行星轮架内有3至 6个行星轮,行星轮通过轴装在行星轮架上,在轴上装有滚针或轴承或滑动轴承,两侧端盖装在内齿轮上。固定偏心块有由两块,结构相同,两个固定偏心块由弧形板沈焊接成整体,中心孔为内齿,与太阳轮轴啮合。活动偏心块位于两固定偏心块中间,滑套有内齿与太阳轮轴啮合,滑动偏心块可在滑套上旋转,即能绕太阳轮轴旋转。活动偏心块22与滑套内齿轮23滑动连接;所述的行星轮架2为多个,在每二个行星轮架2之间有档圈5 ;每个行星轮架内有3 至6个行星轮,行星轮10通过轴装在行星轮架2上,行星轮10与轴之间装有滚针,两侧有大端盖6和小端盖7顺序装在内齿轮3上。在二块固定偏心块21之间有活动偏心块22,能绕振动轴转动,在二块固定偏心块 21的边缘上连接有弧形板沈;固定偏心块21和活动偏心块22均为半圆状,均有圆心孔,在固定偏心块21直径边的位置两端各有一个孔25,在其中一个孔中连接有随动轴27 ;活动偏心块直径小于固定偏心块直径,固定偏心块上的随动轴的位置半径小于活动偏心块的半径。在驱动机构带动振动轴上的固定偏心块旋转,固定偏心块上的随动轴带动活动偏心块一起转动,正方向旋转时,固定偏心块和活动偏心块位于同一侧,产生离心力即激振力。反方向旋转时使固定偏心块和活动偏心块相对偏转180°,构成一个整圆,从而改变激振力的大小。所述的行星轮和内齿轮构成行星机构,行星轮与对应内齿轮构成一组行星传动系,所有的行星传动系共用一个太阳轮轴;所述的偏心块机构位于二组行星传动系之间。所述的工作装置是箱体,在箱体上装有加油孔。由两个相同的行星轮机构,且共用一个太阳轮轴,在两行星轮机构中间,偏心机构套装在太阳轮轴上,在太阳轮旋转时产生离心力。太阳轮正反方向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齿轮激振机构,包括固定偏心块和活动偏心块,其特征是:该齿轮激振机构有太阳轮轴,太阳轮轴的一端通过花键与外部驱动机构相连接,太阳轮轴二端通过滑动轴承连接在端盖上,太阳轮轴上有齿轮;太阳轮轴、行星轮与内齿轮相互啮合,内齿轮的外端与工作装置连接,行星轮安装在行星轮架上;固定偏心块的中心孔是内齿轮,装在太阳轮轴上与太阳轮轴连为一体;滑套中心孔为内齿轮,活动偏心块装在滑套的外圆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国梁
申请(专利权)人:潘国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