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10450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其包括:具有一上表面(11)且其内部设有若干相互横向间隔的收容空间(15)的绝缘本体(1)及组设于每一绝缘本体收容空间内的两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PCB模组(2),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一对锁扣件(3)及一按压件(4),每一所述锁扣件(3)的前端连接至绝缘本体上表面的前端缘,所述按压件(4)的后端连接至绝缘本体上表面的后端缘,所述按压件的前端位于锁扣件后端的上方,当一个向下的力施加于所述按压件时,所述锁扣件(3)在按压件(4)的驱动下也向下运动。线缆连接器组件上驱动件与锁扣件的设置方便操作者使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缆连接器组件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服务器内部数据传输 的高密度的输入/输出(I/O)线缆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业界对服务器内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越来越快,现有线缆连接器组件的数据 传输速率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美国技术专利公告第US7,303,438号揭示了一种应 用于服务器内部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一绝缘本体、设置于绝缘本体内的印刷电路板 及延伸入绝缘本体并与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线缆。该线缆连接器组件的数据传输速率大 约为3Gbps,而目前某些服务器内的数据传输速率要求可能要达到6Gbps或者更高的数据 传输速率要求,因此现有线缆连接器组件的数据传输速率已不能满足业界的发展需求。另外,为满足线缆连接器组件的传输速率的要求,线缆连接器组件也会朝多个对 接端口的趋势发展,由此会使线缆连接器组件与对接连接器之间的锁扣及分离变得操作困 难。是以,需要一种改进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易于操作的锁扣装置的线缆连接器组 件,该锁扣装置能够方便线缆连接器组件与对接连接器之间锁扣及分离。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 具有一上表面且其内部设有若干相互横向间隔的收容空间的绝缘本体及组设于每一绝缘 本体收容空间内的两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PCB模组,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一对相互 横向间隔的锁扣件及一按压件,每一所述锁扣件的前端连接至绝缘本体上表面的前端缘, 所述按压件的后端连接至绝缘本体上表面的后端缘,所述按压件的前端位于锁扣件后端的 上方,当一个向下的力施加于所述按压件时,所述锁扣件在按压件的驱动下也向下运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线缆连接 器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新的对接面而使其具有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同时组装于线缆 连接器组件上锁扣装置的设计也易于操作而容易实现与对接连接器之间的对接与分离。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例所示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图1所示的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立体组合 图。图3是图2所示的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立体组合 图。图4是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视图。图5是图2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视图。图6是图5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立体分解视图。图7是图1沿A-A线的剖视图。图8是图1沿B-B线的剖视图。图9是图1沿C-C线的剖视图。图10是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第二实施例所示的立体组合图。图11是图10所示的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2是图11所示的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第二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立体分解 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7,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第一实施例包括大致呈矩形块 状的绝缘本体1、组设于绝缘本体1内的六个PCB模组2、前端连接至绝缘本体1上表面11 前端缘的两个相互横向间隔的锁扣件3、后端连接至绝缘本体1上表面后端缘的按压件4及 组装于绝缘本体1上将六个PCB模组2与绝缘本体1定位在一起的三个定位件5。上述锁 扣件3及按压件4的组合可视为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的锁扣装置。请参阅图4至图8,绝缘本体1上具有相对的上表面11及下表面12,相对的前端 面13及后端面14。绝缘本体1内设有三个横向间隔设置的收容空间15,每一收容空间15 自绝缘本体1前端面13延伸至后端面14。每一收容空间15内均具有一隔板151,该隔板 151将收容空间15分隔成一前收容腔152及一后收容腔153,前收容腔152也可视为绝缘 本体1前端面13上的对接口,每一后收容腔153的左右内壁面上设有一对向其内延伸的隔 栏156,该对隔栏156用于在上、下方向上区隔后收容腔153,同时使每一后收容腔153的内 壁面与组装于其内的两个堆叠的PCB模组2绝缘包覆体23的外表面相匹配。每一隔板151 上设有两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扁平状的通槽154,两通槽154在竖直方向上平行间隔设置并 将前收容腔152及后收容腔153连通起来。另外,绝缘本体1下表面12上设有两个横向排 列的凹陷槽121,每一凹陷槽121均与一隔板15在竖直方向上对齐。每一隔板151上还设 有两自凹陷槽121的底面向上延伸而成的收容孔155,两收容孔155与隔板151内的两通槽 154均连通。请参阅图4至图8,六个PCB模组2结构相同,其中每一个PCB模组2包括一印刷 电路板21、与印刷电路板21电性连接的若干线缆22及成型于印刷电路板21与线缆22连 接处的绝缘包覆体23。印刷电路板21的前端部为一对接部210、位于对接部210后侧的连 接部211及与位于连接部211后侧并与线缆22焊接的焊接部(未图示),其中对接部210 前端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若干横向排列的导电片212,连接部211上设有一对横向排列的 定位孔213。PCB模组2内印刷电路板21的对接部210可穿过绝缘本体1内隔板151上的 通槽154而进入绝缘本体1收容空间15的前收容腔152内,PCB模组2的绝缘包覆体23可 收容于绝缘本体1收容空间15的后收容腔153内。请参阅图4、图5并结合图7至图8,两锁扣件3由塑胶材料制成且一体成型于绝 缘本体1的上表面11,两锁扣件3分别设置于绝缘本体1上表面11的左右两侧。其中每一 锁扣件3的前端为一连接至绝缘本体1上表面11前端缘的连接部31,锁扣件3的后端为一4受力部32,锁扣件3的后端相对于其前端呈悬臂状。另外,锁扣件3的上表面上设有可与对 接连接器(未图示)相互卡持的卡持块33。参阅图4、图5并结合图7及图8,按压件4 一体成型于绝缘本体1上表面11,其中 按压件4的后端为一连接至绝缘本体1上表面11的后端缘的结合部41,按压件4的前端为 两相互间隔的作动部42,按压件4的前端相对于其后端呈悬臂状。按压件4还包括连接结 合部41及作动部42的按压部43。按压件4的两个作动部42分别位于锁扣件3后端受力 部32的上方。请参阅图4、图5并结合图7,定位件5是由绝缘材料制成,其包括一基部51及自 基部51两侧延伸而出的一对定位柱52。请参阅图1至图9所示,组装线缆连接器组件100时,首先可将六个PCB模组2自 后向前组装于绝缘本体1的收容空间15内,其中每一 PCB模组2内的印刷电路板21的对 接部210分别穿过绝缘本体1内隔板151上的扁平状通槽154而使对接部210置于前收容 腔152内。印刷电路板21的连接部211上的定位孔213与设置于隔板151内的收容孔155 在竖直方向上对齐。然后,将定位件5组装于绝缘本体1上,其中定位件5上的一对定位柱52收容于 绝缘本体1隔板151内的收容孔155内并穿过印刷电路板21上的定位孔213并与印刷电 路板21干涉配合,基部61则收容于绝缘本体1下表面12上的凹陷槽121内,这样每一个 定位件5均将堆叠设置于一、绝缘本体1收容空间15内的两个PCB模组2与绝缘本体1固定在一起。通过上述步骤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就组装完成了。当在按压件4的按 压部4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具有一上表面且其内部设有若干相互横向间隔的收容空间的绝缘本体及组设于每一绝缘本体收容空间内的两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PCB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一对相互横向间隔的锁扣件及一按压件,每一所述锁扣件的前端连接至绝缘本体上表面的前端缘,所述按压件的后端连接至绝缘本体上表面的后端缘,所述按压件的前端位于锁扣件后端的上方,当一个向下的力施加于所述按压件时,每一所述锁扣件在按压件的驱动下均向下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荣发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