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轿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09208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轿架,包括两根立梁、连接在两根立梁之间的上梁和下梁,下梁的前后侧面上分别固定有轿厢前支撑件和轿厢后支撑件,轿厢前支撑件和轿厢后支撑件的上表面不高于下梁的上表面,轿厢前支撑件和轿厢后支撑件的下表面不低于下梁的下表面,这样可以节省垂直方向的安装空间,降低了对底坑深度的要求,而且下梁通过在前后侧面焊接轿厢前支撑件和轿厢后支撑件,共同支撑电梯轿厢,稳定性高,相比于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通过轿底框架来支撑电梯轿厢,轿底框架只焊接在下梁的上表面上,故不需要设置斜拉杆结构,提高了观光电梯的美观,避免了轿内操纵箱装于侧壁时产生干涉的问题。(*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梯轿架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梯轿架,如图1所示,包括两根立梁1,、连接在两根立梁1 ’之间的上梁和 下梁2’,下梁2’的上表面上固定有轿底框架3’,轿底框架3’上设置减震元件4’如橡胶垫, 减震元件4’支撑轿厢5’,该轿架结构浪费了垂直方向上的安装空间,不仅如此,为了增加 轿底框架的稳定性,该轿架上还需配备斜拉杆6’,斜拉杆6’的一端部连在轿底框架3’上, 另一端部连在立梁1’,配备斜拉杆6’后,当轿内操纵箱装于侧壁时,经常会有干涉的问题, 并且,在观光梯的配置中,由于轿厢轿壁为透明玻璃,斜拉杆大大的影响了轿厢的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节省空间并且稳定性高的电梯轿架。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梯轿架,包括两根立梁、 连接在所述两根立梁之间的上梁和下梁,所述下梁的前后侧面上分别固定有轿厢前支撑件 和轿厢后支撑件,所述轿厢前支撑件和所述轿厢后支撑件的上表面不高于所述下梁的上表 面,所述轿厢前支撑件和所述轿厢后支撑件的下表面不低于所述下梁的下表面。所述轿厢前支撑件和所述轿厢后支撑件上均设有减震元件,所述减震元件上支撑 有电梯轿厢。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通过将轿 厢前支撑件和轿厢后支撑件设置在下梁的侧面,则节省了垂直方向的安装空间,降低了对 底坑深度的要求,减小了底坑的深度50mm-150mm,提高了电梯本身的技术优势,能以最小 的底坑深度来符合了土建要求,而且下梁通过在前后侧面焊接轿厢前支撑件和轿厢后支撑 件,共同支撑电梯轿厢,稳定性高,相比于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通过轿底框架来支撑电梯轿 厢,轿底框架只焊接在下梁的上表面上,故不需要设置斜拉杆结构,提高了观光电梯的美 观,避免了轿内操纵箱装于侧壁时产生干涉的问题。附图说明附图1为现有的电梯轿架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来进一步阐述本技术的结构。参见图2所示,一种电梯轿架,包括两根立梁、连接在两根立梁之间的上梁和下 梁,下梁2的前后侧面上分别固定有轿厢前支撑件3和轿厢后支撑件6,轿厢前支撑件3和 轿厢后支撑件6设置在下梁2的上下表面所在的平面之间,也就是说,轿厢前支撑件3和轿厢后支撑件6的上表面不高于下梁2的上表面,轿厢前支撑件3和轿厢后支撑件6的下表 面不低于下梁2的下表面,轿厢前支撑件3和轿厢后支撑件6上均设有减震元件4,减震元 件4可采用橡胶垫,减震元件4上支撑有电梯轿厢5,本技术的电梯轿架,通过将轿厢前 支撑件3和轿厢后支撑件6设置在下梁2的侧面,则节省了垂直方向的安装空间,降低了对 底坑深度的要求,减小了底坑的深度50mm-150mm,提高了电梯本身的技术优势,能以最小的 底坑深度来符合了土建要求,而且下梁2通过在前后侧面焊接轿厢前支撑件3和轿厢后支 撑件6,共同支撑电梯轿厢5,稳定性高,相比于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通过轿底框架来支撑电 梯轿厢,轿底框架只焊接在下梁的上表面上,故不需要设置斜拉杆结构,提高了观光电梯的 美观,避免了轿内操纵箱装于侧壁时产生干涉的问题。权利要求一种电梯轿架,包括两根立梁、连接在所述两根立梁之间的上梁和下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梁的前后侧面上分别固定有轿厢前支撑件和轿厢后支撑件,所述轿厢前支撑件和所述轿厢后支撑件的上表面不高于所述下梁的上表面,所述轿厢前支撑件和所述轿厢后支撑件的下表面不低于所述下梁的下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前支撑件和所述轿厢后支 撑件上均设有减震元件,所述减震元件上支撑有电梯轿厢。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轿架,包括两根立梁、连接在两根立梁之间的上梁和下梁,下梁的前后侧面上分别固定有轿厢前支撑件和轿厢后支撑件,轿厢前支撑件和轿厢后支撑件的上表面不高于下梁的上表面,轿厢前支撑件和轿厢后支撑件的下表面不低于下梁的下表面,这样可以节省垂直方向的安装空间,降低了对底坑深度的要求,而且下梁通过在前后侧面焊接轿厢前支撑件和轿厢后支撑件,共同支撑电梯轿厢,稳定性高,相比于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通过轿底框架来支撑电梯轿厢,轿底框架只焊接在下梁的上表面上,故不需要设置斜拉杆结构,提高了观光电梯的美观,避免了轿内操纵箱装于侧壁时产生干涉的问题。文档编号B66B11/02GK201678340SQ20102015127公开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31日专利技术者张志雁, 钱松, 陶宪德 申请人: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富士电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轿架,包括两根立梁、连接在所述两根立梁之间的上梁和下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梁的前后侧面上分别固定有轿厢前支撑件和轿厢后支撑件,所述轿厢前支撑件和所述轿厢后支撑件的上表面不高于所述下梁的上表面,所述轿厢前支撑件和所述轿厢后支撑件的下表面不低于所述下梁的下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宪德张志雁钱松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富士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