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控制给水管网硝化作用的水处理消毒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107577 阅读:3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控制给水管网硝化作用的水处理消毒方法,属于水处理中的消毒技术领域。所述的水处理方法是采用二氧化氯作为初级消毒剂,氯胺作为二级消毒剂维持给水管网中的消毒剂余量,利用二氧化氯及消毒过程中产生的亚氯酸盐实现对硝化细菌的灭活,从而达到控制氯胺消毒给水管网中硝化作用发生的目的。所述方法是在二氧化氯投量为0.8mg/L-1.0mg/L反应30min,投加1.5-2.0mg/L氯胺进行二次消毒。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利用二氧化氯消毒产生的亚硝酸盐对硝化细菌的高效灭活作用,提高对硝化细菌的灭活效果,从而实现氯胺消毒管网中硝化作用的控制,保障饮用水的微生物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控制给水管网硝化作用的组合消毒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控制给 水管网硝化作用的水处理消毒方法,属于水处理中的消毒

技术介绍
为了适应新的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对微生物指标及消毒副产物控制的严格要求,控 制饮用水消毒过程中副产物的生成以提高饮用水的化学安全性,保证饮用水在输配过程中 的微生物安全性,氯胺作为初级消毒剂和二级消毒剂的应用逐渐广泛。随着氯胺作为消毒 剂的大量应用,人们发现在使用氯胺消毒的管网中,易发生硝化作用,从而导致出水异养 菌、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超标等水质问题。硝化作用是由氨氧化细菌(AOB)在管网系统内的 生长引起的,AOB可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氮作为能量来源。硝化作用发生时,AOB的增殖伴 随亚硝酸氮的积累,大量的亚硝酸氮加速氯胺的衰减,由此引起异养菌(HPC)浓度的增加。 异养菌浓度的异常增加和余氯胺浓度的迅速降低使之不能达到水质标准对微生物指标和 氯胺残余浓度的要求。我国由于水源水质污染严重,水中氨氮含量较高,目前我国部分城市给水管网中 已经出现硝化现象。据调查,美国63%应用氯胺消毒的水厂发生硝化作用。当硝化作用发 生时,提高氯胺投量不是控制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给水管网硝化作用的水处理消毒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在待处理水中加入0.8-1.0mg/L二氧化氯,消毒25-35min后投加1.5-2.0mg/L氯胺继续进行消毒,出厂水余氯在0.3-1.0 mg/L。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玲玲张永吉曾果邓慧萍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