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薛永新专利>正文

治疗免疫功能低下或紊乱的中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0450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治疗免疫功能低下或紊乱的中药,它主要由下列重量配方的原料:黄芪10-20份、党参3-9份、白术4-12份、茯苓6-18份、淫羊藿8-16份、女贞子5-15份,按各剂型制剂要求精制而成。功能主治为补脾益肾,益气固本,可用于脾肾虚弱,正气不足所致的体倦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软,浮肿咳喘或慢性疾病伴有细胞免疫低下,免疫功能紊乱者,对免疫功能的低下或紊乱具有显著的增强和调节作用,治疗气虚水肿(慢性肾炎肾病型)效果明显,产品剂型有片剂、颗粒剂、丸剂、胶囊剂、口服液。(*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是一种治疗免疫功能低下或紊乱的中药
技术介绍
随着免疫学的深入研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免疫功能的低下或紊乱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调节免疫功能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被提到重要的地位。临床上免疫功能失调性疾病发病率高,免疫调节剂需求量大。大量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对许多免疫性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不少中药和复方能通过多种途径,增强机体主动免疫力,恢复机体被减弱的免疫功能。一些中药含有相互拮抗的两种成份,作用于体内成对的调控物质,使过低的免疫功能提高,使过高的免疫功能降低,表现为双向调节作用。扶正治则既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稳定性,又能抑制免疫反应所引起的病理改变。但目前能显著增强免疫功能的中成药并不多见,尤其是在促进免疫的同时,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的中成药尚未见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状况,充分利用中医中药在调整机体状态,调动内在抗病能力方面的特点,利用中药扶正固本,双向调节等独特优势,为人们提供一种以促进免疫为主要作用,并能双向调节免疫紊乱的治疗免疫功能低下或紊乱的中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治疗免疫功能低下或紊乱的中药,主要由下列重量配方的原料黄芪10-20份、党参3-9份、茯苓6-18份、白术4-12份,按各剂型制剂要求精制成片剂、颗粒剂、丸剂、胶囊剂或口服液。上述原料中,还可以加入女贞子5-15份和/或淫羊藿8-16份。本专利技术是专利技术人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在辨证论治的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科学实用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配方是针对免疫功能低下或失常患者多表现为正气不足的虚证,以补脾益肾、益气固本为主要治则,取著名扶正古方“玉屏风散”和“四君子汤”加减化裁,由黄芪、党参、茯苓、白术、女贞子、淫羊藿组成,诸药合用,益气为主,兼补阴阳,健脾固肾,兼益肺养肝。全方甘淡平和,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温而不燥,于老少妇弱皆宜。本专利技术的配方其功能主治为补脾益肾,益气固本。可用于脾肾虚弱,正气不足所致的体倦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软,浮肿咳喘或慢性疾病伴有细胞免疫低下,免疫功能紊乱者,对免疫功能的低下或紊乱具有显著的增强和调节作用;治疗气虚水肿(慢性肾炎肾病型)效果明显。本方的剂型有片剂、颗粒剂、丸剂、胶囊剂、口服液。本专利技术的名称可为芪苓益气。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不仅限于所述实施例。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取黄芪15份、党参6份、茯苓12份、白术8份,将上述原生药材混合物进行煎煮,每次100kg药材约加入1000L的饮用水,第一次浸泡30min后煮沸,煎煮二次,每次45~100分钟,同时收集挥发油,得药液;200目筛过滤后用三效浓缩器浓缩,一效温度80℃、二效70℃、三效60℃,浓缩为相对密度1.08~1.18的清膏;取一半清膏用喷雾干燥塔制粉,进风温度160~180℃,出风温度80~100℃,得浸膏粉;余下的另一半清膏和浸膏粉用一步制粒沸腾干燥机制颗粒,进风温度60~80℃、出风温度45~70℃,得颗粒,加入上述挥发油,混匀,制成颗粒,用颗粒分装机分装成5000袋,每袋5g,得成品。实施例二取黄芪18份、党参8份、茯苓15份、白术10份,将上述原生药材混合进行煎煮,每次100kg药材约加入1000L的饮用水,第一次浸泡30min后煮沸,煎煮二次,每次45~100分钟,同时收集挥发油,得药液;200目筛过滤后加入三效浓缩器浓缩,一效温度80℃、二效70℃、三效60℃,浓缩至相对密度1.08~1.18的清膏;取一半清膏用喷雾干燥塔制粉,进风温度160~180℃,出风温度80~100℃,得浸膏粉;余下的另一半清膏和浸膏粉用一步制粒沸腾干燥机制颗粒,进风温度60~80℃、出风温度45~70℃,得颗粒;加入上述挥发油和适量润滑剂或粘合剂压片(0.48~0.52g/片),再用高效包衣机包衣,分装成400瓶,每瓶120片,得片剂产品。实施例三取黄芪12份、党参5份、茯苓7份、白术5、女贞子6份、淫羊藿9份按实施例一的步骤加工得颗粒产品。实施例四取黄芪18份、党参8份、茯苓15份、白术10、女贞子12份、淫羊藿13份将上述原生药材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加入炼蜜与适量的水制成软材,用制丸机制丸,低温干燥,检验,得丸剂产品。实施例五取黄芪16份、党参6份、茯苓14份、白术8份、女贞子13份、淫羊藿10份,按实施例一的步骤加工得颗粒,进一步在胶囊充填机上填充胶囊,送检、得胶囊剂产品。实施例六取黄芪黄芪15份、党参5份、茯苓12份、白术8份、女贞子10份、淫羊藿8份,将上述原生药材混合物进行煎煮,每次100kg药材约加入1000L的饮用水,第一次浸泡40min后煮沸,煎煮二次,每次45~100分钟,同时收集挥发油,得药液;过滤后用三效节能浓缩器浓缩至每1ml药液约相当于原药材2g,放冷,加入乙醇醇沉除杂,搅匀,放置24h。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入上述挥发油,用适量的水、糖浆与辅料等配制,灌封于管制口服液瓶中,每瓶10ml,以100℃灭菌30min,得5000支口服液成品。另外,实施例三至实施例六原料中的女贞子、淫羊藿二者中,也可只加入其中的一种。下面通过临床试验情况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产品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产品的II期临床试验情况本专利技术产品颗粒是治疗气虚水肿(慢性肾炎,肾病型)的保健药品,由山东泰安市中医医院两家医院参与进行II期临床试验。自1997年7月-1999年7月,共观察气虚水肿病人240例,其中试验组180人,服用本专利技术产品颗粒;对照组60人,服用“金水宝胶囊”。观察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86.11%,对照组总有效率88.33%。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结果表明,本专利技术产品颗粒治疗气虚水肿(慢性肾炎肾病型)有较好疗效。研究目的客观评价本专利技术产品颗粒治疗慢性肾炎肾病型中医辨证属气虚水肿的临床疗效及其对人体的安全性。一般资料一、 病例来源试验组180人和对照组60人,均为两院门诊和住院病人,临床随机分成两组,均经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脂、肾功能检查,确诊为慢性肾炎肾病型,除客观指标外,每位患者的临床表现都具备三高(即高蛋白尿,高度浮肿,高胆固醇血证),一低(即低蛋白血证)特征。两病人病例来源以及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和舌象、脉象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两组病例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8。1、试验病例一般情况两组病人的病例来源和性别无显著差异,见表1。表1两组病例来源、性别比较表组别 n住院门诊男 女n % n % n%n%试验组 180 115 63.89 65 36.11 96 53.33 84 46.67对照组 60 41 68.33 19 31.67 42 70.00 18 30.00经统计学处理病例来源X2=0.26 P>0.05性别比较X2=1.21 P>0.052、年龄两组病人年龄无显著差异,见表2表2两组病人年龄分布及平均年龄比较表组别 n 16岁- 21岁- 31岁- 41岁- 51岁- X±Sn % n % n %n % n %试验组 180 7240.00 54 30.00 271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免疫功能低下或紊乱的中药,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下列重量配方的原料:黄芪10-20份、党参3-9份、茯苓6-18份、白术4-12份,按各剂型要求精制成片剂、颗粒剂、丸剂、胶囊剂或口服液。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永新
申请(专利权)人:薛永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