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盒,其包括用于容置待承载物体的盒体及位于盒体内的第一缓冲部,所述盒体和所述第一缓冲部一体成型。使用上述包装盒容置待承载物体时,由于盒体和第一缓冲部一体成型,待承载物体可以直接放在第一缓冲部上,不需要在产品周围填充独立的减震材料,可以降低包装的复杂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形成上述包装盒的板材。(*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包材,尤其涉及一种包装盒及形成该包装盒的板材。
技术介绍
产品在制造完成后大都需要进行包装。而且很多的电子产品在包装时都需要采取 减震措施,以避免产品在搬运和运输过程中,由于外力挤压或者碰撞导致产品损坏。通常减震措施是在产品放入包装盒子之后,先通过固定机构将产品固定在盒子 内,然后在产品周围填充一些减震材料。虽然这样也能减震,但是,包装时需要较多的操作 步骤,而且需要独立的减震材料,如泡棉和纸屑等,增加了包装的复杂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降低包装复杂度的包装盒。另外,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形成上述包装盒的板材。一种包装盒,其包括用于容置待承载物体的盒体及位于盒体内的第一缓冲部,所 述盒体和所述第一缓冲部一体成型。优选地,所述第一缓冲部包括下缓冲部分、前缓冲部分和后缓冲部分,所述下缓冲 部分位于前缓冲部分和后缓冲部分之间。优选地,所述下缓冲部分的相对两端分别与前缓冲部分和后缓冲部分相连接。优选地,所述包装盒还包括与所述盒体一体成型的第二缓冲部,所述第二缓冲部 和所述第一缓冲部分别连接于盒体的相对两侧使所述待承载物体可容置于第一缓冲部和 第二缓冲部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缓冲部包括与第二缓冲部平行的下缓冲部分,所述待承载物体 可容置于第二缓冲部和第一缓冲部的下缓冲部分之间。优选地,所述包装盒还包括与盒体一体成型的第三缓冲部和第四缓冲部,第三缓 冲部与第一缓冲部对称设置,第四缓冲部和第二缓冲部对称设置;第一缓冲部和第三缓冲 部分别位于待承载物体的相对两端的下侧;第二缓冲部和第四缓冲部分别位于待承载物体 的相对两端的上侧。优选地,所述包装盒还包括第五缓冲部和第六缓冲部,所述第五缓冲部和第六缓 冲部的相对两端均分别固定于第一缓冲部和第三缓冲部之间,及第二缓冲部和第四缓冲部 之间。一种板材,其用于形成包装盒,所述板材包括形成所述包装盒中盒体的壁板,其特 征在于所述板材还包括形成所述包装盒内的第一缓冲部的第一缓冲材,第一缓冲材与形 成包装盒中盒体的壁板一体成型,且与所述壁板之间设有压痕线。优选地,所述板材还包括形成所述包装盒内第二缓冲部的第二缓冲材,所述第一 缓冲材和所述第二缓冲材分别连接于所述壁板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缓冲材和所述壁板一 体成型,且与所述壁板之间设有压痕线。优选地,所述第二缓冲材上设有相互平行的第一压痕线、第二压痕线和第三压痕 线,第二缓冲材依次沿着其与壁板之间的第一压痕线、第二压痕线和第三压痕线折叠形成 第二缓冲部。使用上述包装盒容置待承载物体时,由于盒体和第一缓冲部一体成型,待承载物 体可以直接放在第一缓冲部上,不需要在产品周围填充独立的减震材料,可以降低包装的 复杂度。附图说明图1为一较佳实施方式的板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II处的放大图。图3为图1所示板材所折叠成的包装盒的局部立体图。图4为图3所示包装盒的的另一角度的局部立体图。图5为图1所示板材所折叠成的包装盒的立体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压痕线11、12、13、14、21、22、23、24、25、26、27、28、51、52、53、54、55、56、57、58、59、60、61第一部分31第二部分32第三部分33第四部分34第五部分35第六部分36第七部分37第八部分38板材88包装盒99前壁板110后壁板120左壁板130右壁板140前底板150后底板160前顶板170后顶板180左上缓冲材190第一压痕线192第二压痕线194第三压痕线196开口198,2024右上缓冲材200左下缓冲材210第四压痕线212第五压痕线214第一边缘216第二边缘217第三边缘218右下缓冲材220固定板230前插片240第六压痕线242中间部分244侧部246后插片250第一缓冲部810前缓冲部分812后缓冲部分814下缓冲部分816左缓冲部分818第二缓冲部820第三缓冲部830第四缓冲部840第五缓冲部850缓冲件852第一固定部854第二固定部856插接部858第六缓冲部860第一开口2161第二开口2162第三开口2163第四开口2164第五开口2165第六开口2166第七开口2167空缝2168缓冲片2462第一"N立部2464第二卡位部24665插片2468卡口2469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其中各附图中的实 线表示轮廓线或者剪切线,虚线表示压痕线。如图1所示,板材88包括前壁板110、后壁板120、左壁板130、右壁板140、前底 板150、后底板160、前顶板170、后顶板180、左上缓冲材190、右上缓冲材200、左下缓冲材 210、右下缓冲材220和固定板230。后壁板120、左壁板130、前壁板110、右壁板140均呈矩形。后壁板120、左壁板 130、前壁板110、右壁板140和固定板230依次相互连接,且两两之间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压 痕线11、12、13、14。压痕线11、12、13、14相互平行。前底板150和前顶板170均呈矩形。前底板150和前顶板170分别连接于前壁板 110的相对两侧,且前底板150和前顶板170与前壁板110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压痕线21、22。 压痕线21、22相互平行,且垂直连接于压痕线12、13之间。后底板160和后顶板180均呈矩形。后底板160和后顶板180分别连接于后壁板 120的相对两侧,且后底板160和后顶板180与后壁板120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压痕线23、24。 压痕线23、24相互平行,且垂直连接于压痕线11。左上缓冲材190和左下缓冲材210均呈矩形。左上缓冲材190和左下缓冲材210 分别连接于左壁板130的相对两侧,且左上缓冲材190和左下缓冲材210与左壁板130的 连接处分别设有压痕线25、26。压痕线25、26相互平行,且垂直连接于压痕线11、12之间。左上缓冲材190设有第一压痕线192、第二压痕线194及第三压痕线196。第一压 痕线192、第二压痕线194及第三压痕线196依次向远离左壁板130的方向平行排列,将左 上缓冲材190分成四个部分。左上缓冲材190上第二压痕线194和第三压痕线196之间开 设有两个长条形开口 198。两个开口 198相互平行且垂直于第一、二、三压痕线192、194、 196。请同时参阅图2,左下缓冲材210呈矩形,其包括平行于压痕线26的第一边缘 216、垂直连接于压痕线26和第一边缘216之间的第二边缘217和第三边缘218。第二边 缘217靠近后底板160。第三边缘218靠近前底板150。左下缓冲材210上设有第四压痕 线212和第五压痕线214。第四压痕线212和第五压痕线214向远离左壁板130的方向平 行排列。左下缓冲材210上第四压痕线212和第五压痕线214之间开设有第一开口 2161、 第二开口 2162、第三开口 2163和第四开口 2164、第五开口 2165、第六开口 2166及第七开口 2167及空缝2168。第一开口 2161和第二开口 2162呈长条形,且二者垂直于第四、五压痕线212、214。 第一开口 2161靠近第二边缘217。第二开口 2162靠近第三边缘218。第二开口 2162的长 度短于第一开口 2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包装盒,其包括用于容置待承载物体的盒体及位于盒体内的第一缓冲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和所述第一缓冲部一体成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盛,罗明明,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