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补血中药制剂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09550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补血中药制剂,该制剂由何首乌(赤、制)、龙眼肉(桂圆)等中药按照中医理论科学配制而成,其生产方法是将何首乌经高温高压后制成制何首乌,然后与龙眼肉混合,用水提,醇沉等现代制药生产工艺制成口服液、胶囊剂、颗粒剂、片剂。该药具有补益心脾、养气养血,提高血红蛋白、增加红细胞数量、提高高密度脂蛋白中的胆固醇(HDL-C)、降胆固醇、抗衰老等功效。主治心脾两虚、气血两虚证引起的心悸怔仲、健忘失眠,头晕目眩、倦怠乏力、贫血、高血脂等症,疗效显著。(*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补血中药制剂,特别是治疗血虚、失眠的药物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中医所指的血虚,即现代医学中单位容积血液内的红血球数和血红蛋白量减少而言,包括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抗贫血因子缺乏所致的贫血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多种原因的贫血。中医统称为血虚。其原因很多,如失血、饮食失调、病后体虚等可耗伤气血,而致脾肾亏虚,不能生化气血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口唇苍白、头晕耳鸣、困倦乏力、心慌气短、失眠、血液红血球总数及血红蛋白减少。本病症临床上发病率很高,如产后、术后、病后,无论在农村或城市,均有大量的患者,是一种常见病。对于血虚的治疗原则,当以补血为主,但同时注意补气,因益气可以生血。并须辨别脾虚与肾虚的主次,分别给予补脾和补肾的方法,以加强气血生化之原。气血两虚证,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慌气短、疲劳无力,治法是补气益血,代表方有十全大补汤加减,当归、黄芪、党参、白术,熟地、炙甘草,红枣。加减,心悸失眠,加熟枣仁、五味子。心脾两虚证。临床表现有心悸、神疲、食少,腹胀、便溏,舌溃脉弱。脾气虚弱,生血不足,或统摄无权,血溢脉外,均可导致心血亏虚。心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补血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的:    何首乌4-10份,龙眼肉3-7份;    所述的何首乌是未经制过的何首乌干片;    所述的龙眼肉是将新鲜水果龙眼肉不加入任何添加剂生晒得到的干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树球黄运忠卢彩珍易立汉李民周国荃
申请(专利权)人:右江民族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